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长三角》2010,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诸许多由于土地权利模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制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土地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对农地发展权、农地发展权价格基本理论问题和价格评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为实现农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的农用地征用补偿方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农地发展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地发展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大量外部性,使得在市场失灵时规划干预显得合理和必要;而在规划失灵时农地发展权既能克服行政规划配置手段的刚性又有产权流转的市场配置的灵活性。根据农地发展权的这一特性,我国应调整当前农地保护政策,尝试实施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一是明确全国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明确各区域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制定全国平均的耕地资源综合权利价值标准;四是确定合理的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耕地异地代保的范围;五是根据测算出的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耕地异地代保市场标准确定耕地发展权异地转移的方式、程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破解空间与权益结构性矛盾,落实国家用途管制及城市规划的刚性需求,提高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保障。以深圳市原特区外集体经济组织合法非农建设用地入市机制为例,在分析其历史来源、管理现状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总体需求,提出高度城市化地区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政策建议:确权环节应以权益确定为主,实现权地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两级流转平台,尽量扩大市场范围;细化发展权转移规则,引导发展权有序转移,立法层面需尽快将发展权纳入土地权利体系,以完善发展权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严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展权价值补偿的缺失,可见补偿标准制定中将农地发展权价值纳入考虑范围对实现公平补偿有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应为由用途变更而产生的自然增值,其价值量化可以城镇综合用途末级土地基准地价减去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和农地现状用途经济价值;其价值分配应兼顾国家、集体和失地农民,具体分配情况因农业内部安置和脱农安置两种不同的假设前提而异。郑州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与现行征地平均区片地价标准相比,脱农安置前提下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依然偏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影响土地发展权价值除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开发强度、区位这四个因素之外,还应加上土地使用者的心理预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未实施土地开发控制政策时城市附近农地发展权价值的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改变对城市边界附近地区及偏远地区价值的不同影响,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土地发展权价值的构成及影响因素,最后考虑在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农地征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地市场(农业土地市场),是农村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市场建设中的瓶颈因素。农地市场的切割性是农地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界定农地市场切割性概念基础上,论证了农地市场切割性的理论依据,然后运用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地价空间立体结构的非平滑和断层性,建立了农地价格空间动态地价模型。 一、农地市场切割性的理论 农地市场的切割性,指农地市场的地域封闭性,即各个地区的农地市场由于地理的分隔,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内容的差异,使农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即相同面积、相同用途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农地征用与失地农民利益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获取城建用地的城市化,并没有为我国生产出低价位的城市产品。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与对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缺陷,从而内生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其根源于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因此发展我国的农地产权,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汪东升 《活力》2012,(16):84-84
农地发展权是从属于所有权又独立于所有权的一项权利,是为了保护基本农田、生态环境而设立的:设立农地发展权的基本原则有两项。本文亦对农地发展权的内容和归属作了框架性构思。  相似文献   

9.
土地发展权是一项独立的可让渡的物权,是对土地具有更高开发强度潜在性的对价。20世纪上半叶,美国面对城市化加快、农地流失等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引入了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TDR)和土地发展权征购制度(PDR),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土地发展权转让制度和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耕地指标交易等地方创新实践,指出在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创新中,应借鉴美国土地发展权转让的经验,引入市场机制,重点关注土地发展权的界定、配置及价值确定、发展权市场的建立及发展权转让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对各方面的效应进行充分的分析及权衡取舍,努力形成更为合理、完善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地价值包括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等,入股企业按照支付的价值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并免除相应的义务。农地入股实质是农地产权的重新配置,是以农地产权中的某种权利或权利束入股,入股企业按照取得的不同权利束来支付入股对价。农地入股流转是经济法权利与经济法义务的流转,是国家为规范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出发,协调利益相关者对入股农地的利益。农地入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受国家监管的经济调制行为。农地入股企业终止时,入股农民可支付相应的成本依法取回农地,使流入企业的农地权利束回归入股农民,农地产权重归完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流转土地的用途,分为农地转为规模农地和农地转化为非农地两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农民的福利水平进行评估。分析表明: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土地供求双方的边际福利相等时,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博弈过程中,农民常常处于劣势的一方,政府应该从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农民生存保障机制和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来保障农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存在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现存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应用供求平衡理论研究了农地入市对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以及农地入市可能导致的风险并探讨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利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和农地征收制度,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和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接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三十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工业和城市对农业用地的挤压和侵占不断发生,一些地方违法批地、占地、浪费土地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农地发展权已经成为保护耕地政策性工具。文章通过对耕地保护现状和农地发展权的研究提出一些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靖 《中外管理》2014,(2):48-48
农地流转的趋势,以及农村资产金融化的趋势,将逐渐改变土地一级开发市场的生态,甚至削弱"土地财政"基础。2014年将有两件事情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模式,成为新一波行业趋势的起点。农地流转将削弱土地财政基础首先,新型城镇化。这里最关键的变化在于农地流转,尤其是农村建设用地可以流转的趋势,即农民资产被逐步承认,以及农村资产金融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将逐渐改变土地一级开发市场的生态,甚至会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的垄断,削弱"土地财政"的基础。承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大势所趋,当然也不能指望2014年就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17.
土地发展权及其交易——基于农地保护的政策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中农地的非农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集约地开发城市土地和有效地保护农地的土地使用方式。发达市场经济中,土地发展权已经成为保护农地和开阔空间的政策性工具。通过发展权的购买或发展权的转让,既限制了农地的无序开发,又弥补了土地发展权的潜在损失,较好地保护了农地。中国在农地保护上虽然实施了最严格的措施,但在效果上却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其中土地开发的收益、农地保护的成本、土地资源使用的效率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保护农地,应引入经济利益的因素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借鉴土地发展权政策工具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地自然增值公平分配的全面产权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为“涨价归农”论,其理论支撑是从国外引进的“农地开发权[注]补偿”论。依据这一理论一些人士认为,农地所有者应当拥有完整的农地产权——除了一般地拥有农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项权利之外,还应当特别拥有完整的“农地非农开发权”;这种提法意味着,农地无论以何种方式转变即开发为非农用地,原所有者都应当获得完全的“农地非农开发权价格”或“非农地价格”,只有如此方称得上“农民土地产权完整”;如果国家取得或部分取得这一增值便意味着不公平,即对于失地农民的非农开发权的剥夺或对于农民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国外土地发展权设置、土地发展权转移和土地银行的设置的研究分析,对新乡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国外土地发展权转移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提出应从政策法规制定、明晰产权、信息对称、建立调节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试点中的问题,说明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全面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改革始终无法回避中国集体所有制作为地权结构基础的发展走向论证问题。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观点忽略了土地的权利属性前提、历史与逻辑前提和地权发展的价值前提,中国终将会以"土地国家所有+做实使用权+做虚所有权"的方式来回复土地的私权属性。在土地国家独占基础下,需要对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和土地承包制的运行逻辑进行着重论证,由此来夯实土地流转改革的应然性地权构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