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竞争情报的推动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竞争情报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事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是竞争情报的推动者. 美国是世界上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竞争情报界与我国交往最多、对我国影响最大,研究美国竞争情报开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考察美国竞争情报推动者构成,可以从中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童欢 《中国高新区》2002,(12):52-53
国外竞争情报业的迅速发展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以及竞争理论和情报技术日臻完善的驱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兴起了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宗旨、解决市场竞争的情报问题为己任和以竞争对手为核心的专业化的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3.
解国人之梦     
从富到贵再到雅,可以说是国人在新世纪不断追求的梦想人都有他的梦想,且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梦。但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也许都做着相同的美梦。中国人的第一个梦想是富起来。多少年来,人们过的是贫穷的日子。不仅如此,而且由于思想的禁锢,人们也只能过贫穷的日子。但现在人们敢于言富,要创造和享受财富。当前虽然有一部分人仍然有衣食之忧,但大多数人在不同程度上走向  相似文献   

4.
钟青 《新财经》2002,(5):76-78
据有关国际媒体报道,"财富500强"的大公司里,几乎每家都设有"竞争情报"部门,从事商业情报信息的间谍业务.像可口可乐、3M、通用电气和英特尔等公司,全都派重要人物负责调查商业竞争对手正在干些什么,密切监察和关注,甚至偷窥对手的策略和动向.摩托罗拉公司更从美国中央情报局挖来上星级的专业情报和侦探人员,组建起公司的情报部门.就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组成了25人的竞争情报部.  相似文献   

5.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家、地区、企业都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关键是对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发达的教育和一流的国民素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最坚实有力的支撑点.基于这一认识,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和振兴教育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和首要任务.把未来的世纪锁定为教育的世纪,把改革的目光聚集在教育问题上,提高全民教育的水平,完善终身教育的体系,加大知识创新的力度,营造和谐的学习化社会,增加教育国际、多元化的力度,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以迎接人类对人才需求的挑战.为此,党中央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6.
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新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迎接21世纪越上新台阶的宏伟构想.但在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看来,资本不足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关健因素,外资成为弥补这一缺口的便捷手段.然而,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供不应求、变幻莫……  相似文献   

7.
李泽楼 《发展》2005,(7):31-3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改革和创新正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和争取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世界各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建立起与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高效、廉洁的新型政府.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政府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8.
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与创造文明的实践活动,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承负起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教育是关系民族荣辱兴衰、国家安危强弱的战略性大事。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一切一切的竞争都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也即教育的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今日的世界——无论穷国还是富国,都把自己的未来命运系于教育的原因。毫无疑问,21世纪必定是教育的世纪。教育是立国之本、发展之基、富强之源、竞争之资,是从根本上提高国家和民族地位与实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世界经济正朝着多极的方向发展,呈现五大走向:美国经济矛盾式发展;欧盟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颠簸前行;俄罗斯经济走向复苏;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并适应这个现实,逐步走向世界经济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的浪潮汹涌而来,许多国家制订了旨在提高自己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竞争地位、培养竞争优势的先进和制造计划。在这一浪潮中,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给美国制造业改变生产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美国想凭借这一优势重造在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从1991年研究启动到1994年《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出炉,“灵捷制造”——这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生产方式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个风云多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华民族书写了救亡图存、独立自强的壮丽诗篇。而不管是对整个世界还是中华民族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都塑造了历史的走向与独特面貌,可以说,中国人民的命运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美国人都生活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势力阴影之下。现在的中国之于美国就相当于19世纪的美国之于欧洲:世界上最大消费和生产的新兴市场,以及生活水平最迅速地提升的地方。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公司有机会在全球经济的所有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竞争.包括企业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集中体现在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上。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给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中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查韦斯政府执政后,实施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和经验。本文从八个方面勾勒查韦斯走向21世纪社会主义的替代战略,认为现在给其直接定性还为时过早,但从根本上否定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并在它们的统治秩序之外进行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探索和创造,都应该是在历史地走向社会主义。无论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结果如何,都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可贵的大胆尝试,在拉美历史上以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会留下一笔供后人借鉴和品评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康艳萍  王继红  艾莉  赵宏 《发展》2006,(11):123-124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欧美国家以及国内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现在,这种制度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先后都实行了学分制,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全面实施学分制就成为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开始江河日下。那是一个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时代,人的本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活力被压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回顾了自近代开埠以来至20世纪20年代列强在中国航运业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英日两国的航运网络:1.从航线的覆盖范围看,日本与上海以北的港口联系更为紧密,英国则与上海以南的港口更密切,在长江一线,英日两国虽都深入长江上游的重庆,但英国在长江挂靠的港口数量更多,日本集中在长三角发展内河航运,英国则在珠三角的内河航运上具有垄断地位。2.英国是以上海和香港为双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日本则形成了以上海为单中心的航运网络结构。从三大航线看,两国的轮船公司都覆盖了最主要的港口,但在航线的内部结构中存在错位竞争的现象,英国航运网络中排名前十的航线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以南的南洋航线,日本则集中在上海以北的北洋航线和日本内部航线。3.英日两国在华航运网络的结构和特征与地理因素、制度安排等有较大关系,两国的轮船公司都依托殖民地或势力范围拓展航路,日本通过"命令航线"对轮船公司的航线进行资助和统一安排,英国则通过轮船公司之间的协调进行分工和配合。从甲午战争之后,至20世纪2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英日航运网络之间形成了既正面争夺又错位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上海企业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它们对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演进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了专利制度,许多国家经济的繁荣发达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专利制度,那么什么是专利?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陈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133-13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高校招生的激烈竞争,使公共关系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走进高校.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对于塑造高校良好的组织形象十分重要,对于高校成功招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