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健 《中国电子商务》2014,(13):297-297
亚硫酸盐(Sulfites或Sulfitingagents)为使用多年之合法食品添加物,不仅是非常有效的酵素抑制剂、漂白剂、抗氧化剂、还原剂及防腐剂,且价格便宜。亚硫酸盐最早被使用之纪录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当时是被用于葡萄酒容器之消毒杀菌。此外,许多食品均含有天然存在之亚硫酸盐,尤其是在各种酸酵食品中。亚硫酸盐具有杀菌功效及强还原力,可将食品的着色物还原漂白,并可抑制氧化作用,防止酵素与非酵素褐变反应。然而如过量未按标准添加会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在食品加工中,亚硫酸盐具有贮藏保鲜、抗氧化、漂白等积极作用,因此有添加的可行性,并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的毒性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再加上一些商家急功近利造成人为添加剂量过大,极易对人体神经、器官、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因此检测食品加工领域内的亚硫酸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亚硫酸盐的作用和危害,并阐述了当前常规的亚硫酸盐检测方法,展望了新型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检验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硫酸盐作为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十分广泛,用于食品中解离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还原性,起到漂白、脱色、抗氧化和防腐作用。但由于亚硫酸盐有一定的毒性,人体如摄入过多,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胃肠、肝脏将受到损害。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病患者进食含有亚硫酸盐的食品或饮料就象吸入二氧化硫气体一样,会诱发过敏性疾病,并使VB1受到破坏。世界各国对其使用量及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黄花菜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波 《粮食流通技术》2016,(17):103-10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花菜中亚硫酸盐含量,通过系列试验对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配制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黄花菜中亚硫酸盐浓度在二氧化硫含量在1.0~6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检出限为0.85 mg/kg,回收率在92.1%~106.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2%。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5.
食品抽样检测的方法及技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聚氰胺,苏丹红以及地沟油等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运用快速检测法不仅可检测出食品中的微生物,提升检测效率,还可确保人们的健康与食品的安全。本文主要探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快速检测方法,以此提升食品的安全性,推动食品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品工艺的不断发展,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快速而高效的检测出食品的安全问题,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液相色谱的食品检测方法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介绍了食品检测中的液相色谱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药残留不仅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甚至会导致急慢性中毒,使人体有害细菌增加。同时,兽药残留还直接影响我国肉类产品贸易出口,影响市场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兽药残留加以控制,避免其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经济在快速进步,生活水准也日益提升。从目前来看,多数人更注重选购食品的总体质量,例如营养含量、色香味等方面。食品可提供能量,也直接关系着健康及安全。维护食品安全,是现今食品检测的根本思路。食品监督的范围内,食品检测是不可缺失的。唯有经过全方位检测,才可确保某类食品具备了安全性,可以上市并且食用。针对食品检测,要从根本入手提升准确性,杜绝检测数据的细微偏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动物源性食品标准与法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控制食品可能发生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通过从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重金属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微生物限量等五个方面分析比较了CAC、欧盟、美国、中国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要求,提出我国应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微生物限量标准与检测方法制标工作,加快推行HACCP认汪,加强对国外食品信息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方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其中,蛋白质是维系人体生命体征的基础物质。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在当前的营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基于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探讨4种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测定方法,以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常见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亚硝酸根可与中性红试剂、8-羟基喹啉发生重氮反应,然后在氨性溶液中又会生成偶氮染料,反应体系在λ=56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得亚硝酸根的标准吸收曲线方程为A=0.26232C-0.001 69,相关系数R=0.998 73。此方法测定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规定标准(≤20 mg/kg),但散装产品较正规包装产品的亚硝酸根含量高,消费者应尽量以新鲜蔬菜为主食,少吃腌菜,特别是散装类型的,注重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增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4种邻苯酸二甲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对于非油脂类食品,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为1.5mg/kg,平均回收率为67.4%-92.9%,相对标准偏差为1.6%-4.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出限为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66.3%-112.9%,相对标准偏差为2.9%-11.3%。对于油脂类食品,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为30mg/kg,平均回收率为73.4%-96.1%,相对标准偏差为1.6%-2.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出限为1.5mg/kg,平均回收率为64.1%-80.2%,相对标准偏差为1.6%-4.5%。用该分析方法对285批食品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1批食品样品检出BBP,13批检出DBP,63批检出DEHP,总检出阳性样品68批,总阳性检出率23.9%,其检出质量分数为0.05-1.27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食品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粮食流通技术》2016,(12):104-106
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旨在要求实验人员在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规范GPC收集时间、固相萃取小柱等技术规范,同时结合氟啶虫酰胺残余量检测要求,将检测作业中净化收集时间控制在7 min左右,并利用DB-1701气相色谱仪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达到最佳的残余量检测作业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15种稀土元素。样品经微波消解,赶酸后用0.1 mol/L醋酸铵缓冲溶液调节pH值,通过Inertsep Me-1固相萃取柱,去除氯化钠等盐分,吸附样液中的稀土元素,再经2 mol/L硝酸洗脱后,进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15种稀土元素。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降低盐分对检测的干扰,定量准确,适用于高盐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应用效液相色谱法来对食品当中的氨基酸进行检测,并利用二极管等检测机进行串联分析,以期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定性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实际的研究结果能够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及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在食品加工生产及实际供应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均会对其安全性造成重要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微生物危害,因而控制食品中微生物危害也就十分必要。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选择有效措施及方法控制食品微生物危害,使其安全性得到较好保证。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onsumers determine what is edibl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people's experiences with “extreme,” or unusual, foods.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how people define “extreme” foods, the meanings that people derive from encounters with these foods, and the social contexts under which people are most likely to sample new foods.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social forces on food tastes, with neophilic/neophobic tendencies and the formation, maintenance, and alterations of identities and relationships informing encounters with novel foods.  相似文献   

20.
Factors such as raised consciousness about human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and medicine and branches of natural science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 and health have led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foods with proven health effects. Such foods are called functional foods. Although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functional foods, there are several groups of consumers that are, more than others, interested in functional foods. To examine buying behavior and attitudes toward functional food of young consumers (18–30 years old) and to determine the most interested consumers, we conducted a survey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on a sample of 570 Croatian students. The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purchase functional foods, usually in supermarkets. Apart from taste,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al food attribute is price/quality ratio. Respondents are buying functional food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foods are healthier and safer than other products. Examined market segments were based on respondents’ attitudes toward functional food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be used in plann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al foods market for young consu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