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对江苏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现有政策、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资金筹集面窄、投入力度不足、缺乏生态文明长效投入机制保障、环境经济政策有待创新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生态文明长效投入机制、改革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收费政策;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设立环保项目贷款风险资金池;完善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等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危险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列举了我国的主要生态经济危险,归纳了生态经济危险的7个特点,简述了作者对我国生态经济风险管理若干制度、措施的一些思考,认为应就我国生态经济风险管理的一些薄弱环节,制定和健全生态经济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建立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普及生态学教育、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进口不可再生性资源和利用恒定性资源、继续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和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健全环境保护法、控制新生儿性别比等。论述了生态保险制度,归纳了生态保险的作用和意义,讨论了在我国实施生态保险的若干问题,陈述了生态保险的发展及生态保险的5个特点、生态保险的适用范围、承保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流通政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推进我国商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制定和实施上看,我国流通政策制定的流程是:大量调查研究和咨询→政策意向→主管部门或机关制定(上级机关批准)→下达各级行政机构和企业。不经过立法机关,制定过程中也很少有审议过程。在政策的实施手段上,特别突出的是运用直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而企业主体的环保担当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在同一制度背景下,中国企业呈现出高度异质化的环保担当,其内在原因是企业的制度嵌入存在差异。在当前阶段,影响民营企业环保担当的制度嵌入主要包括政治嵌入、国际市场嵌入和行业协会嵌入。结合统计年鉴和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政治嵌入、国际市场嵌入和行业协会嵌入程度与环保担当显著正相关;政治和市场嵌入不能相互替代,两者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文章揭示了环保制度与企业的环保担当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对制定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民营企业环保绩效的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环保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时期、不同环境政策与制度对其所产生的推动影响,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与环保产业的自身特性出发,对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关环境政策与制度进行了类型划分,具体包括产业需求型、产业供给型、产业规范型等三种主要类型。最终应用单因素评价模式来对环保产业在各阶段时期,环保政策与制度对其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叶浩 《亚太经济》2014,(3):62-66
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被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所重视,许多国家试图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提升区域经济或整体经济的发展。日本的综合特区制度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契合日本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的做法可为中国的某些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升级指明了方向。2016年以来,宁波在全市农村选择了一批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生态相似、经济相融的村镇,创新推出以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推动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盆景"向"风景"转变,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全市已推出"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列入国家"五年规划",对于政策导向的节能环保行业来说是一重大利好。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节能环保产业才刚刚要进入担任国家支柱性产业的角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试着将节能环保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划分为3个阶段:项目建设阶段、产业整合阶段和效率提升阶段,并以水务行业为例进行分析。项目建设阶段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我国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人们对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被赋予了全新内涵。深圳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于2014年颁布实施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及其实施方案用于指导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作为美丽深圳建设的制度保障和路径选择。本文通过解读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内涵及要求,总结深圳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深圳在新时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不断完善和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得以全面倡导和践行;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加强,西藏已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出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必由之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就必须要有法治保障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成后,生态环保领域的立法进入应用立法时代。我国现有的一般性法律无法解决流域、区域存在的特殊生态环境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律,对现有体制、制度和机制进行系统集成,探索出适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模式。“十三五”以来,针对长江、黄河、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青藏高原等区域的生态保护问题所进行的立法尝试,就是对立法模式的集成创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已经通过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法律制定工作的过程中,建议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综合性立法结合特殊问题和协同治理情况,以提升流域性、区域性专门法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由于投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城乡生态建设的非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中,形成城乡环境公正的制度保障,建立生态村镇建设的物质基础,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城乡一体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宣传发动、解放思想,制定和完善扶持鼓励政策,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培育主导产业,树立品牌意识等方面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而明确当前国内环境管制政策的基本特征以及国际差距是制定更加科学有效政策措施的基本前提。该文首先从阶段性特征、理论基础、民主化、国际化、表现形式、政策内容和实施机制等7大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发展特点;接下去从环境管制政策的制定、内容、手段、执行、监督、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剖析了中外环境管制政策的差异,提出了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改革方向,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最重要的政策是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认识到,中国要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6.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保护问题上,内蒙古自治区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划定生态红线作为战略目标,制定实施《内蒙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初步方案》,实现最严格的制度保障内蒙古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宣传发动、解放思想,制定和完善扶持鼓励政策,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培育主导产业,树立品牌意识等方面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红  朱青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31-34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财税政策是确保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调节手段单一、税收体系不完善和收费不规范等不足。因此。通过调整和完善现行税制,开征新税种和规范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十八大要求和深圳实际,在已经成功实施了6年的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基础上,构建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考核制度中,推动领导干部形成新的工作导向,以考核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