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徐公所说甘薯,就是今天的红薯(也叫红苕、朱薯、白薯、番薯、地瓜),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于公元十六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明代万历十年至二十一年)自广东、福建等地传入我国。甘薯栽培容易,产量又高、食用方便,很快就被推广种植,成为我国农民的重要粮食。“闽广人收薯以为粮”(《甘薯疏》),赖此以活。住日的“糠菜半年粮,”已变成“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甘薯疏》)。这对闽广农民的生活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大。不言而喻,研讨甘薯在我国出现和传播的历史,是中国农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甘薯能够很快推广,徐玄扈先生与有重要功绩,是他最早把甘薯自福建引种到长江流  相似文献   

2.
甘薯在河北的传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薯,亦称“甘薯”、“山芋”、“红薯”、“白薯”、“地瓜”,各地习称互异。明朝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出海贸易,从菲律宾携带薯藤归国,自此在闽中遍行栽种。番薯在河北省广泛种植已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的事了。据官书登录,清乾隆初期,全国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当时,直隶省(今河北省)有人口约937.4万,而耕地仅有6571.9万亩,人均不过7亩。由于人稠地狭,番薯的种植浸浸由南而北。考察番薯具体传入河北的途径,大致经过三条渠道推开的。按时间顺序说,第一条是由浙江省经海运至天津地区。清乾隆七年(1742)方观承任直隶清河道,乾隆十三年(1748)迁浙江巡抚。他虽然离开直隶省,但不忘直隶,“乃购种雇觅宁台能种薯者二十人来直,将番薯分配津属各州县,生活者甚众。”当时“津属各州县”系指天津府所辖地方,包括今河北省沧州、黄骅、  相似文献   

3.
甘薯的育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属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大国,年栽培面积600万公顷,总产1.2亿吨,分别占世界栽培面积和总产的65.4%和85.9%,甘薯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甘薯除了是重要的粮食作为,还是饲料、水果、蔬菜、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作物。根据读者需求,本刊特邀请湖南农业大学从事甘薯研究的聂明建教授详细介绍甘薯的育种、栽培方面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清初移民与玉米甘薯在四川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映发 《中国农史》2003,22(2):6-12
玉米、甘薯原产于美洲,明朝中后期相继传入我国。湘、鄂、粤、闽、浙、赣,是最早传入玉米甘薯的省区,也是清初四川外埠移民的主要来源地,玉米甘薯随移民进川而传播推广于巴山蜀水间。移民中的客家人为玉米甘薯的传播及四川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清初四川经济大开发,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编著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之前,曾为推广本地和外地的高产作物和救灾备荒,撰写过《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三种。这“三疏”在当时写成后不久就亡逸了。《甘薯疏》、《芜菁疏》在徐乾学的《传是楼书目》中有著录,《吉贝疏》在《农政全书》卷三五中有提及。徐光启的《甘薯疏》是我国最早叙述甘薯的一部专著,是研究我国农业史、甘薯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产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三。民以食为天,甘薯这类高产作物,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后,在历史上对明、清两代的人口激增有着重要关系,对“中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甘薯、马铃薯加工的紧迫性 1.甘薯、马铃薯是四大粮食作物中发展最缓慢,经济效益最差,而增产潜力又最大的作物。以四川为例,四川省常年种植甘薯20万亩左右,总产鲜薯200亿公斤左右。甘薯生产一直徘徊不前,经济效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省甘薯主产区鲜甘薯60~70%用于喂猪,加工比重不到10%,腐烂达15%以上,每亩甘薯产值仅  相似文献   

7.
甘薯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是高产农作物,根系深而广,茎蔓又能着地生根,吸肥力很强,所以耐旱耐瘠,需肥特点:甘薯对  相似文献   

8.
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胜生 《中国农史》1993,12(3):47-57
玉米和甘薯在明代中晚期即已传入我国,但两湖深居腹地,直到清初康熙年间才见种植。本文主要对两湖地区这两种作物的来源、推广和产区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指出(1).该区玉米具有多源融汇特征,但最早入境的是海路传播源;而甘薯湖南主要直接来自广东和福建,湖北则多从邻省辗转移来。(2).该区玉米和甘薯传入不相先后,大规模的迅速推广也都从人口压力显得严重的乾隆中期开始。(3).该区玉米主要产于西部山区,甘薯主要产于南部山区和东部山区;湖北玉米产区广于甘薯产区,湖南甘薯产区广于玉米产区,具有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9.
番薯,又称红薯、金薯、红山芋等。北京称白薯,山东称山芋,四川叫红苕,闽浙一带和云贵两广等地称番薯。番薯的故乡在南美洲。植物学上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它同我们常见的色彩艳丽的牵牛花同是一个家族。番薯的始祖就是野生的牵牛,在其漫长的进化中,经人工选择培育成为今天块根硕大的番薯。番薯传入中国是在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  相似文献   

10.
甘薯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是高产农作物,根系深而广,茎蔓又能着地生根,吸肥力很强,所以耐旱耐瘠,需肥特点:甘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甘薯喜钾,增施钾肥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薯产品的开发白卫东甘薯又称红薯、红苕、番薯等,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资源极为丰富。在广大农村,红薯多是鲜食,或磨成粉食用、饲用,部分加工成粉条等。若将其深加工,开发成为系列食品,会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我们开发的几种红薯产品。一、红薯脆...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顾问》2011,(6):34-34
台湾番薯为旋花科甘薯属,是经人工选育而成的以嫩茎叶供食用的甘薯新品种。台湾番薯根系发达,茎蔓细长,多条分枝,茎上有节,茎蔓的节上都能发根生长成独立的植株。台湾番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很少发生病虫害,我国南北地区均可种植。在温度高的地方,栽培台湾番薯,只要保证肥、水供给充足,每667m^2地可产鲜叶5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甘薯是河南省山岗丘陵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鲜薯总产130亿~150亿公斤,平均亩产1400公斤左右,产值仅400~500元.甘薯经加工转化后,亩产值可达1500~2000元,农民已视为经济作物.所以,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发挥甘薯生产潜力,推动加工业发展,是优化种植业结构,促使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根据近几年的试验研究和高产示范经验,摸索出一整套甘薯亩产万斤的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台湾番薯为旋花科甘薯属,是经人工选育而成的以嫩茎叶供食用的甘薯新品种。台湾番薯根系发达,茎蔓细长,多条分枝,茎上有节,茎蔓的节上都能发根生长成独立的植株。台湾番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很少发生病虫害,我国南北地区均可种植。在温度高的地方,栽培台湾番薯,只要保证肥、水供给充足,每667m2地可产鲜叶5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素有农谚“甘薯不怕羞,一直插到秋”和“打起龙船鼓,才插头班薯”的说法。殊不知延迟了甘薯的扦插季节,会使甘薯产量大为降低。导致这种迟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甘薯育苗技术跟不上,致使甘薯出苗馒,生长缓。笔者采用酿热温床结合双膜覆盖技术,可使薯苗出土比普通育苗出土提早10~15天,能及时赶上生育季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卢龙县种植甘薯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大规模种植始于80年代中期。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甘薯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1997年,全县甘薯种植达301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72%,单产达2070公斤,总产62...  相似文献   

17.
“白甘薯Simon一号”是一种药用甘薯,是栽培甘薯的一个品种。原产南美洲。一位旅日台胞发现用以生食,对治疗白血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等有显著疗效。嗣后,他从巴西获得一种不易退化的自甘薯,并命名“Simon一号”。1973年引至日本栽培,并广泛地作了临床治疗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效果。近年引进我国,在上海农科院作物所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主粮化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有学者认为,早在16世纪的明朝,马铃薯就传入我国。马铃薯在欧美早已成为主粮作物,而在我国长期只作为副食,被置于主粮之外。马铃薯主粮化渐行渐近马铃薯主粮化的主张,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农业专家建议,把马铃薯同番薯一样划为粮食作物。当初提出这项建议,是为了把国内粮食分类法与国际粮食分类法相统一,实现我国与国际粮食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走在北京街头,常会听到这样型和兼用型等。大兴的甘薯很有名,的吆喝声:烤红薯嘞!香甜好吃的红薯形整洁、外观漂亮,口感好、品质薯!给您来一个?待走到烤红薯的大优良,很受人们欢迎,尤其蒸烤红薯铁桶前,看着一个个外表焦黄心里热是人们最喜食的。追古溯今,大兴种的红瓤烤红薯,每次都要流口水,馋植甘薯的历史已有330年。为啥经久人哦......不衰?红薯就是甘薯,地区不同称呼各首先,气候资源优越。大兴区异。甘薯按用途分淀粉加工型、食用无霜期209天,光照充足,是全北京  相似文献   

20.
江西在康熙年间始有番薯记载,是由闽粤流民引种而至。由于番薯的代粮优势,乾隆年间江西屡兴劝种活动。然而并非主要由于劝种因素,番薯在江西的推广成效颇佳,乾隆年间已经广泛分布在江西山区。及至晚清,是番薯的大规模种植阶段,至迟在19世纪中期在全省推广完成,奠定了番薯作为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的地位。江西亦与闽、浙、粤一道共同构成东南番薯集中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