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平 《英才》2004,(3):56-56
宋如华于2002年9月17日接受《英才》独家专访时说:“很多人对托普的盈利水平表示怀疑,但没有人来采访过我,没有人和我在一起谈论托普独特的盈利模式。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托普不是泡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企业界发生的败局跟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有一个区别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中的不少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先)、作家(吕梁)、硕士及哈佛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孙宏斌)等等,他们也并非对风险毫不在意,托普的宋如华在创业之初曾经专门拜访落难中的牟其中和史玉柱,向他们当面讨教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3.
动向     
芜湖市委书记辞去奇瑞董事长职务3月18日,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辞去兼任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詹夏来表示,辞去奇瑞公司董事长,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党政分开,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宋如华赠股辞职3月19日,托普公告称,为托普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5,(3)
<正>震撼指数:★★★★★案件回放: 四川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宋如华去哪儿了?2004 年3月19日,宋如华转让了其持有的托普发展1800万股股权后,悄然离开了公众视线。随后托普公司公告  相似文献   

5.
小路 《英才》2005,(12):42-43
1989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7年的宋如华。想不到自己的余生很难再有机会踏上他生长的土地.而西海岸的阳光能否抹掉宋如华在托普产业集团的旧梦?  相似文献   

6.
邹容 《英才》2005,(11):43-43
留下30亿元债务黑洞,幕后推手却在美国东山再起。曾经一手遮天,掏空“托普系”上市公司的原董事长宋如华,在消失一年半之后,不久前又浮出水面。据说在远隔重洋的美利坚,他从容悠闲地做起网络书店的买卖。宋如华似乎已经忘记了托普旗下企业几乎都已经分崩离析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有那总金额高达30亿元的债务黑洞。  相似文献   

7.
拯救托普!拯救德隆!——2004年春天的企业界被坏消息笼罩,除了一连串的企业家猝死,就是一连串的企业需要拯救。4月上旬,我到四川成都,当地的一些民企都在说“拯救托普”,后来还看到一份由一家中介机构起草的“托普拯救方案”。4月下旬到上海开会,又听大家在说“拯救德隆”。我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自焚的枭雄     
他们倒下了。 近年来,那些有“仇富”心态的人们有了一次又一次集体渲泄的机会。让我们先重温一下这些带给我们“快感”的名字。他们是:格林柯尔系顾雏军、德隆系唐万新、凯地系张海、农凯系周正毅.成功系刘虹、鸿仪系鄢彩宏、托普系宋如华、三九系赵新先、赛克赛思系国洪起.明伦系周益明、飞天系邱忠保。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4,(8):30-31
4月27日,托普系核心公司托普软件公布2004年首季财报,虽然每股收益较2003年第4季度的巨亏稍有缓解,但无须审计的季报并不能释去人们的疑惑。4月20日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托普系掌门人宋如华的不知所终,更是让投资者疑虑重重。  相似文献   

10.
这可能是宋如华这些年来接受媒体采访最长时间的一次——虽然和《中国企业家》杂志往常对封面人物的采访比起来仍旧太短——只有两个半小时。而且,宋如华难得地配合摄影记者进行室内外拍照,但在拍照过程中,他坚持觉得没有必要换下他身上那件过于普通的白T恤。 托普方面虽然口头上称还愿意再接受第二次专访,但是爽约了,宋如华自此又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1.
“当全球的托普员工在不同的地域和时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激动万分……”托普集团创始人宋如华曾经豪情满怀。现在,他的“托普帝国”已灰飞烟灭。他为托普留下的不是“激动”,而是“悲痛”:10.73亿元以上的违规担保,多达20项的重大诉讼,亏损3.889亿元。他自己则用2元钱转让持有的1800万股股权,并神秘“蒸发”。 2004年7月中旬,托普接到证监会成都稽查局立案调查通知。7月末,集团大部分企业从四川总部迁至托普科学城(托普发家之地)。据说,托普科学城10余栋楼内,只象征性地安排了几名工作人员。托普曾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基地,拥有内地及香港三家上市公司近 100亿元资产。从1998-2001年四年时间,曾实现三家公司借壳上市,与德隆集团、三九集团并称“重组王”。 2002年,8大集团浮出水面,业务涉及电脑、手机、互联网、电子广告牌、数控机床、房地产、媒体、教育、保险代理、环境生态等10个产业。遗憾  相似文献   

12.
一个做企业的人在看到企业在自己手中一步步走向衰落后,有的也许会对自己的做法、战略及成效不容置疑,像德隆的唐万新对自己的"金融整合产业"之路;有的会使自己变得茫然无措,像托普的宋如华在企业遇到重大危机时,他一次次的举措只能向人们表明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当园主 “实在不行,我还有园区有房子,卖掉一些,5000万还是有的,再干三五年,我们又变得更大了。” 宋如华不觉得风雨之中的托普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他只觉得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4,(8)
<正> 4月27日,托普系核心公司托普软件公布2004年首季财报,虽然每股收益较2003年第4季度的巨亏稍有缓解,但无须审计的季报并不能释去人们的疑惑。4月20日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托普系掌门人宋如华的不知所终,更是让投资者疑虑重重。已经查明的巨额违规担保以及接连不断的诉讼官司缠  相似文献   

15.
西陆 《中国企业家》2005,(22):18-18
一纸禁令,曾被誉为“中国十大资本运作大师”的托普软件公司原董事长宋如华,于11月4目被证监会正式亮出红牌: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并给予处罚3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几种与法不容的讨债方式卢国伟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讨债也就在所难免。眼下,时常有人说:“欠帐的是爷,要帐的是孙子”,这就说明了当前债权人要帐之难。其实,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请求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采取了以下几种与法不容的讨债...  相似文献   

17.
精神无敌     
第一次听到“精神无敌”这词是在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推选委员于丹对成都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评价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相似文献   

18.
农村讨债大战调查实录于得水如今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借钱好比桃园三兄弟亲,讨债皆比请诸葛孔明难。"据了解,如今不光是借钱后讨债难,连赊销商品、加工收费和银行贷款讨要也很难如愿,往往爆发"讨债大战"。镜头一:山东成武县大田集镇的刘某,在集市的黄金地...  相似文献   

19.
高利 《上市公司》2001,(9):6-1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众多民营企业借“壳”上市案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具有明确的经营主业或技术,急于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实现主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推广。这类企业多数为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因种种原因难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因而采取了成本较为低廉的借“壳”上市方式。最典型的是宋如华开创的托普科技集团入主川长征和炎黄在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产市场》2007,(3):16-16
在上海今年首批出让的土地中,有关境外投资者参与购买经营性土地的限制进一步放开:4月27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发布了今年首个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下称一号公告),与去年的几个出让公告相比,一号公告对境外购买人的资质要求明显放宽。其中,出让保证金可以用外币支付,与此同时,没有要求境外购买人必须拥有内地注册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