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在高中阶段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教育部也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教育信息化建设事关“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时代特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必要条件,也是日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竞争优…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老师”的称呼被社会全面滥用;另一方面,教育已经产业化。教育业者成了“儒商”。在商言商,是商人就要牟利,什么赚钱就卖什么。“灵魂的工程师”已经毫无神圣可言。  相似文献   

3.
静宁,一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昔日,这里因伏羲“始画八卦”和女娲“炼石补天”而肇启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这里又因创造“静宁教育现象”,诞生“高考神话”而铸就了辉煌的教育品牌。1988年,隶属甘肃省平凉市的静宁县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县,200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7年被评为全国艺术展演先进县。  相似文献   

4.
时事     
《今日重庆》2010,(12):10-11
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 11月16至17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回顾总结“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并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决议》。重庆“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实现“314”总体部署,要重点把握三点基本要求:一是基本建成“五个重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在对基本公共服务要求上,已从“十一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转变,如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是“十二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而言,教育是千秋功业的基石,能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对个人而言,高考被视为通往个人梦想的“天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30年前。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抉择,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30年前,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变了60多万人的命运轨迹,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情感,也让无数的故事在青纱帐.稻田.军营和车间里诞生。 对于“新三届”的学生来说,那是令人难忘的时光,那是苍天给与的一次“恩惠”,那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奇迹。 30年,弹指飞间,但也白云苍狗似的变幻着。 30年中,国人的视线和精力从来没有离开过高考。30年的高考征程中,无数莘莘学子,为了挤过独木桥在“黑色的七月”厮杀拼搏。在这背后,更是一个个家庭的辛酸和努力。惊.奇.险、怪,无限世相风光,苦.辣、酸、甜,百种人生况昧。 高考的改革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高中毕业会考、“3+2”改革.保送生制度.高校收费.扩招.“3+X”改革.春季高考.自主招生、己占全国半数的省市自行命题.招生“阳光工程”.启动考试立法.网上录取.面试直录.今年开始在广东等四省试行新课改后的高考,等等。 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07年,高考存废之争、“一考改多考”之争此起彼伏…… 现在,2007年高考的序幕又已经拉开,一场拼搏即将来临。 为此,本刊推出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专题。我们再提起1977年,再说起那场高考,也梳理了这30年的高考之路。这不仅仅是为了怀念,更多的是为了记录历史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现实中的抉择变得更加理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2014,(5):F0003-F0003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和完成“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在事实和雄辩之间,我们往往选择相信事实。在行动和语言之间,我们往往选择相信行动。这是一个美国人之于中国教育的行动:他放弃了繁华城市可能的体面工作来到云南,扎根孩子们的教育,过着清苦的生活。2008年是他创立“美丽中国”行动的一年,也是云南省开始实施“三生教育”的头一年,这或者是巧合。三四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同样是为了孩子们有更加丰富的生命、更加幸福的生活。他更愿意将“三生教育”理念与“中国教育行动”的相遇看作是一种深深的默契……  相似文献   

9.
罗建琳 《中国经贸》2006,(10):34-57
在民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因为它在广州,一年春秋两届,已办了50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2,(18):35-35
潘光旦先生于1933年曾发表过一篇《忘本的教育》。其中所讲的“本”就是指一地方的人和一地方的环境有有机的联带关系,教育的任务就在使这种关系越来越密切、越圆满,因而使生活越加丰满,设或不然,那种教育就可以叫做“忘本的教育”。这“本”,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做“地气”,在假期中,就要帮孩子联结生活的“地气”。  相似文献   

11.
“十五”“863”计划第一届领域专家委和主题专家组已经工作了3年,经过了战略目标研究和两年多的课题选择与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在6个领域19个主题中已安排了4400多项课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十五”民口“863”计划第二届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立大会,我重点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中小学收费"一费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彤 《辽宁经济》2004,(7):102-102
为了加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的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提高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今年秋季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此政策一出台,的确得到了一些家长的拥护,确实,“一费制”在试点的过程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6年,是“三步走”战略扎实推进、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全面启动和“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一年。全市各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主要指标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与世界》2016,(1):6-8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走进中国江苏网视频直播室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沈健厅长介绍了“十二五”时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经验以及“十三五”时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思路,并重点介绍了全省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以下是视频访谈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娟 《魅力中国》2011,(21):376-376
“生本教育”的实施是当前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具体以“互助、合作式的竞争激励机制”为准绳,班主任从旁引导、培训、帮助,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自治。  相似文献   

16.
日本现代化是继西方模式和苏东模式现代化模式之后的世界第三种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中的典型代表.第三种现代化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重视人的因素要大于重视物的因素,把提高人的素质视为现代化的第一要素.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途径是重视教育,长期坚持基本教育,坚持“科教立国”的根本性战略.日本在坚持实行现代化的“文化模式”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这种模式理应引起全世界的广泛瞩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使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助力多个行业发展,而教育也不例外,其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最需要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行业之一,本文就“互联网+教育”出现的背景和产物以及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育未来的转型趋势做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政治任务,也是“纲”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任务。“纲”课突出“中国梦”教育独具优势。文章阐述了“纲”课突出“中国梦”教育的重性,探讨了“中国梦”教育教学内容及课堂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使该课程教学取得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出了教育的新栽体——“六色”教育,即以“红色”为象征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绿色”为象征的和谐教育、以“蓝色”为象征的科技创新教育、以“白色”为象征的反腐教育、以“橙色”为象征的法制教育、以“黑色”为象征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并从“六色”教育的必要性、内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宗信 《科学决策》2008,(12):60-60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这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拿到如今的教育,这就是老先生的“教学合一”理论。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互动,这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