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融监管、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相关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 《山东经济》2007,23(5):63-68
银行内在脆弱性是其风险产生的根源,而中国国有银行脆弱性是一种体制脆弱,是由既有的制度安排及合约关系所决定的。制度安排与合约关系不同,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程度就不同。本文基于存款保险视角,主要从金融安全网制度缺损探寻国有银行脆弱性。完善金融安全网相关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相关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改革在2004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是引人注目的:在银行领域,主要是国有银行的改革;在证券领域,则主要足以“国九条”为主要制度框架的制度创新;在保险领域,表现为开放力度的空前加大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促进了整个保险市场活力的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4,(9):38-38
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曹凤岐在以《国有独资银行体制改革》为题的金融街论坛上疾呼:国有银行改革目标绝非上市,如果把商业银行改革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此“是非常危险的”。曹凤岐用三句话来形容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垄断金融、计划金融、行政金融。  相似文献   

4.
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绩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考察的样本对象,对改制上市是否有助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国有银行的绩效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由此得出结论,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绩效的改善效果并不能在短期体现出来,而将在更长的期间内体现出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5,(40):50-50
中国建设银行将是首间来港上市的内地四大国有银行,市场除了关注建行破纪录的庞大集资额外,建行上市亦标志着内地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进程,高盛证券昨天发表有关内地银行改革的报告,根据CAMEL风险评级制度(以资本充足比率、资产质素、管理、盈利与流动资金水平评级)衡量,内地银行的风险是全亚洲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股依然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可能有效运作。国有银行今后的股权改革方向是进一步释放国有股权,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7.
超产权论在传统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国有银行遵循"先竞争后产权"的改革逻辑,这是对超产权论的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进入产权改革阶段,国有银行上市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应该将重点放在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培育真正的金融企业家等方面,同时继续增强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放宽对民营银行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生银行股分有限公司35000万A股2000年年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这是继1999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市后又一家发行上市的银行,这也是中国证监会实施《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后的第一家上市银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2000年5月11日在金融企业与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改革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欢迎金融企业发行上市。这是我国管理层第一次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金融企业发行上市。之后,几家已经得到了国务院或者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商业银行陆续放出了准备上市的风声。随着民生银行的发行上市,我国上市银行达到三家。据了解,光大、华  相似文献   

9.
国内银行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来评估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就得看国内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于银行体系占圉内金融体系融资的比重达90%以上,因此中国银行体系风险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在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完成之前,中国银行体系是一个不良贷款率高、风险较高的体系。但三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之后,国内银行业成绩斐然,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啸中,更是体现出国内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钟瑜 《中国集体经济》2012,(8S):109-110
在我国金融业的无数次重大改革实践中,国有银行的改制上市问题占据了重要地位。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这不仅加快了整个金融部门的改革这一重大问题,而且还加快了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件大事。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文章首先对我国国有银行的上市进行整体的概述,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动因及其所必须具备的硬性指标,进而阐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国有体制下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等问题,最后对国有银行上市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提出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改革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欢迎金融企业上市"的号召之后,央行行长戴相龙又作出了鼓励商业银行上市的表示。联系近来民生银行、招商行等众多银行发出的关于准备上市的消息来看,我们应该发现银行上市已经显山露水,已不仅仅是客观的趋势,而且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银行急于上市,用意何在?银行上市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将会怎样?银行上市后,存款在银行还安全吗?这都成了一些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5,(46):34-34
穆迪投资在最新一份报告表示,国有银行在过去两年加速改革,成果显著,目前已有三问国有银行上市或正筹备上市工作;然而,银行在上市后,更需进一步推行改革,走上市场导向之路,才能改善其财务实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A股41家上市银行2011—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STATA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银行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对绩效也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是,数字普惠金融助推银行创新能力的发展,且银行创新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银行创新能力起到的中介效应作用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14.
孙玲  李传军 《中国报道》2012,(10):56-57
截至8月底,16家上市银行均已公布半年报表。与去年同期利润增幅普遍超过三成相比,大部分银行利润增幅减缓。不论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座次重排,还是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长,都预示着银行的高利润时代正在谢幕。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丹东银行大连分行副行长苗彦春,作为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分行、大连银监局等金融机构工作近20年的金融专家,对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是我国推进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首先,要通过注资等手段来降低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公司法》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金要求。其次,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来完善四大银行的治理结构,并引进真正关心银行风险的战略投资者。在上市之后,政府应选择合适时机,通过减持股份逐步退出,最终实现有效的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已成为热门话题,尽管对国有银行上市的利弊争议仍在继续,但四大国有银行纷纷加快上市步伐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日前结束的2003年度中国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中行首次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力争在2005年在境内证券市场实现整体上市;工商银行负责人也在不同场合表示:争取在5年内实现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表示:农行完全有可能在合适时机,实现农行的整体上市;建设银行更是捷足先登,已于2003年2月20日向国务院上报整体上市的方案.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政府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支持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不言而喻,国有银行改革及上市将成为今后几年我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单一银行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马红霞长期以来,单一银行制(或独家银行制度,英文原名为UnitBankinsSystem)常被国内学者概括为美国商业银行制度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在市场金融创新和政府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单一银行制度还是不是美国银行...  相似文献   

18.
陈华 《山东经济》2006,22(1):35-46
关于国有银行问题的症结,学者们见仁见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首先对具有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从金融稳定角度对国有银行脆弱性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发现我国国有银行体系异常脆弱。并对其成因进行了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没有支持银行治理观、市场结构观、增量改革观和外部冲击假说,也没有支持传统的经济基本面决定观。处于转轨时期的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更多来源于制度层面而不是市场因素、银行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层面。公有产权制度和政府行政金融控制是否是国有银行脆弱性的根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少安 《山东经济》2007,23(2):F0003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银行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之路,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获得了暂时的金融稳定,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银行脆弱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制度根源何在,如何预防和化解,我国目前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最近,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陈华博士的新著《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问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是一本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专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28个上市银行2009—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高管团队特征、银行创新以及银行绩效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创新在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平均任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7.21% 和55.32%.银行创新能力在高管平均学历、女性高管占比与银行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按照产权性质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创新能力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