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艳秋 《经济师》2014,(10):131-131
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消除医患信息不对称,促使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状态,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医院信息网络披露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我国医院信息公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医患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对医生、医疗机构缺乏信任,恶意求偿,同时存在医生为牟取利益,不惜隐藏信息、违背道德,最终导致双方权利都得不到维护,走向对立。导致医患矛盾产生并不断升级的原因既有医患双方自身问题、医疗活动本身的独特性,也有我国医疗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等众多方面的因素。文章不仅用标准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医生努力不足的原因,而且采用多种动态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医患关系的实质,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医患双方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作为不对称信息,从微观层面对医患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并解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解,指出在双方利益函数冲突的情况下,患者对自身病情判断较低以及医方对患者病情判断较高的情况下,双方无法达成医疗服务交易。这可以解释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患者“看病难”的现象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最后文章从制度安排和技术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是医疗卫生改革市场化取向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在于医疗市场存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缺陷。只有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才能克服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缺陷。而现行医药不分、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不适应严格监管医疗市场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础上,进行监管控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2)
文章首先指出军队院校和教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式入手,提出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晓 《时代经贸》2012,(22):192-192,194
信息不对称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2011年沪、深两地13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盈余质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替代变量,检验了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控制了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总资产报酬率变量后,本文结论显示: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降低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7.
熊侃霞 《当代经济》2007,(14):126-127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尽管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有些问题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譬如"医疗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愈来愈强"等现象,正在严重破坏医生的形象和医患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主要围绕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就医过程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相关信号在医生向患者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稳健性测量模型、IPO抑价测量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539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会计稳健性和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关系融资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基于软信息的融资制度,强调借贷双方长期和紧密的关系,其优势在于降低了信息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根据经验分析,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的经营模式即是关系融资模式,这对中国农村的金融发展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通过社会关系可以进一步缓和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交易成本,有助于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熊侃霞 《当代经济》2007,(7X):126-127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尽管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有些问题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譬如“医疗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愈来愈强”等现象,正在严重破坏医生的形象和医患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主要围绕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就医过程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相关信号在医生向患者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和需求不确定是促使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假定需求不确定与信息不对称与纵向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动因。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时企业纵向一体化对一体化双方均有利,且缺乏信息的企业一体化意愿更为强烈;需求波动程度也影响一体化发生的概率,当需求存在不确定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同风险偏好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一体化激励,需求波动越大、一体化收益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仍然存在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原因主要有: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而且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医疗需求和供给缺乏弹性;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差序信任”格局,分析了差序信任对第三方理财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以及各方行为选择的影响,探讨了差序信任对委托代理关系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差序信任影响下,1.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演化为原生和衍生两种形态;2.原生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较小,衍生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变大;3.原生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代理双方进行多重博弈;衍生委托代理关系下进行一次博弈,因此代理方的机会主义倾向变大,违约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信息不对称,指会计信息的披露者披露的信息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获取的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信息使用者观察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情况以及管理当局的责任履行和其行为导向。这种因利益驱使和不完善的代理关系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往往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蒙受经济损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5.
关军伟 《时代经贸》2012,(12):97-97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增加,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溢价,进而降低资本成本,但是该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完整;资本成本的高低也会对上市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质量产生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家投资报酬、企业债务水平及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若企业项目是高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可使企业项目市场价值和债务水平提高;反之,若企业项目是低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可使企业项目市场价值和债务水平减少;外部知情投资者比例的变化与企业家报酬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企业质量有关.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PPP模式下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分析当政府存在对民营企业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合作产生的影响,以及民营企业对政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合作产生的影响.进而通过非合作博弈分析在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存在的囚徒困境,从而给出建立多次磋商充分了解双方信息情况下的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外部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交易关系表现为信用关系,信用关系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矛盾核心,没有良好的信用体系和信用记录,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作为企业也难以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信用主体,是信用交易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其信用问题广泛而深远。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不佳的原因分析1·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欺骗另一方,导致另一方决策错误继而损害经济利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严重,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操纵——中国股市机构与散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股市中 ,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常常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机构通过操纵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来影响股票交易价格 ,以获得超额收益。鉴于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远远低于机构与散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 ,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最终减少市场操纵行为 ,机构在投资者中所占比例与市场整体被操纵程度的关系可以用倒“U”形曲线表示。  相似文献   

20.
钟兵 《经济导刊》2007,(11):200-201
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会导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给信息劣势者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