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向,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的构架理论,引入主体行为态度、个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假设模型。对122名大学生志愿者采取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体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两个变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影响显著,认知程度、利他性、利己性、重要他人、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是理性的,且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绿色消费中消费者的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态度对绿色感知价值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能够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在环境态度与绿色感知价值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较好的分析了绿色消费行为下的消费者绿色感知价值的生成机制,有助于差异化绿色营销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岛旅游发展迅猛,但频繁的海岛旅游活动也引发了相应的海洋环境问题,这与海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从旅游者行为入手保护海岛环境对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涠洲岛为调研区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引入外倾性人格、宜人性人格和尽责性人格这三个人格特质变量,构建海岛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理论模型并通过Amos 26.0软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环境态度、外倾性人格、宜人性人格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海岛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能够通过环境态度这一中介间接影响海岛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同时,依据结论为海岛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引导式管理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媒介及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环保信息传播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进而影响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基于信息传播培养理论,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信念—价值—规范”理论构建亲环境行为理论模型,并采用甘肃省19个县(区)542户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环保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责任归属均对其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农户经营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对其亲环境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应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强对农户亲环境价值观及主体责任认知、亲环境行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并充分发挥农村干部、党员、能人等的带头示范作用,以有效促进农户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5.
传统财务理论始终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有充分的决策能力来进行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经济主体追求最优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是该理论作用的基础。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理论悄然兴起且日渐发展,对原有财务理论框架下的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一理论通过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从而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以其真实市场行为的理论分析展示出自身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行为财务理论已成为国内外财务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对行为财务理论与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依托转喻理论与事态场境理论,对言语行为进行了以下阐述:转喻是言语行为生成和理解的内在机制;事态场境理论是对言语行为的转喻机制进行描述的工具;事态场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转喻整个言语行为,转喻的力度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各部分距离场境核心的距离,二是语境。通过以上论述从而提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能够对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做出科学性的解释,是语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心智哲学研究的是人类心理态度、语言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者如何使用语言做出了解释和规范。对《献鸠》杨宪益译文从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进行分析可见,译者在意向内容的关照下还原事件,并通过意向态度分析,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能够洞悉原文事件内容以及暗含的意义潜势。  相似文献   

8.
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高发态势,对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有关环境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性问题高度相关。文章作者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路径分析的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念模型,具体分析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具体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环境决策参与的价值认知、参与态度、参与个体主观规范以及参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都会正向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9.
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客源群体之一,大学生在繁荣乡村旅游市场、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纳入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两个变量,构建理论框架,检验大学生乡村旅游意向的生成机制。运用问卷调研法及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态度和主观规范对旅游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发挥着关键作用,知觉行为控制并未对态度或意向产生显著影响;感知价值对旅游态度的生成起主导作用,但对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感知风险未对态度或意向产生实质影响。建议推动乡村振兴宣传活动进校园,消除大学生对乡村旅游的刻板印象,提高乡村旅游供给质量,以此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乡村旅游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区疫情的聚集性反弹多发,无疑对应急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亟需进一步探究城市居民对应急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TPB理论对广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表明,人口学变量及TPB理论三变量均能解释城市居民应急志愿服务意愿的变化,其中,防疫态度不仅解释力最强,还作为中介变量作用于行为控制认知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之间。从结论出发,提出促进青少年安全参与、重塑防疫态度以及构建志愿者社会支持网络等对策,为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认知失调引发的情绪反应很有可能是游客行为意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文章把外部环境对游客的刺激过程建构为一个情绪反应的过程,引入情绪评价理论,将游客行为意愿的研究从认知视角扩展到情绪视角,选取杭州市的国内游客为调查对象,对提出的"认知失调—消极情绪—游客行为意愿"概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失调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游客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消极情绪对游客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消极情绪在认知失调与游客行为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观规范在消极情绪与游客行为意愿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是世界所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是社会公共资源中最珍贵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由政府来实施管理。政府在遗产资源的治理过程中,如何进行合法有效的治理,如何规制自己的行为,使得遗产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政府行为作用于遗产治理,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政府行为在遗产治理中能够有效发挥出制定规划、提供环境与管理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绿色购买是绿色消费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消费者“想而不买”可能会制约绿色消费市场的发展。目前,绿色购买行为转化的内在机理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鲜有将外部购物情境与消费者内在特质结合考量的绿色购买决策研究。本研究从消费者购买绿色标签产品的临场决策情境出发,以计划行为理论和行动阶段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节约认知努力的观点视角,探究绿色购买意向-行为之间的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购买意向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绿色购买执行意向在绿色购买意向和行为之间具有双重、链式中介作用;节约认知努力对“绿色购买意向-感知行为控制-绿色购买执行意向-绿色购买行为”链式中介作用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相关结论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中绿色购买的意向-行为转化机制,为绿色营销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有效引导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是保护红色旅游地环境的重要途径。以红色旅游地韶山为调研区域,将环境价值观这一前因变量纳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构建红色旅游地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态度、主观规范、环境价值观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友好行为意向;主观规范、环境价值观均能通过环境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意向。据此,建议红色旅游地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激发游客的环境保护积极情感,积极发挥重要他人的引导作用,促使游客更愿意实施环境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网红景点打卡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网红景点消费占文化旅游消费的比重也随之增大,对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安为例,基于旅游体验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文化创意体验对网红景点消费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284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检验研究假设,分析文化创意体验及分享行为对景点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文化创意体验对网红景点消费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231;旅游分享行为对消费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2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分享行为能够通过三个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消费意愿。因此,为实现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消费意愿,应多渠道宣传、增强网红景点旅游体验质量,以增进游客旅游体验的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投资者结构,从投资偏好和投资行为定义三种类型的投资者:稳健型、冲动型、偏好型投资者。以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基于混合行为蚁群算法,研究不同类型投资者因认知性偏差如何作用于资产证券市场及其股价表现。同时在JAVA平台实现模拟演化,具体量化了"投资行为"在市场上的表现。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资本证券市场有着复杂的影响。但是,本研究中,不同投资行为的潜在内因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17.
归因理论来自于社会心理学领域,它关注于研究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和行为的原因。归因的过程就是从行为的结果推断产生行为的原因。二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习者的年龄、能力、运气、动机等因素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概述了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英语二语学习者对于成败的归因,最后指出教师可运用归因理论指导英语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原产地效应: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理论对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解释大多是以发达国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但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不具有普遍性。以原产地效应作为动机解释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特别针对一些资源贫乏或发展中国家企业来探讨原产地效应驱动的跨国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并思考与讨论基于原产地效应的块状边界。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羊群行为研究主要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羊群行为定义缺乏严肃性;由于对于"人"的定义摇摆不定,导致对羊群行为出现不当解释;在衡量指标的设置方面,当前文献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臆断和"信息瀑布"特征;分离行为效果的手段欠科学.最后对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个体的概率分布可以由行为的偏好导出,并且理性人的行为选择应该遵循主观期望效用理论,但是,埃尔斯伯格悖论显示了没有一个主观的概率测度,而且实际行为的选择并不总是和该理论的结果相一致。因此,围绕埃尔斯伯格悖论,展开了行为决策理论应该是规范的还是描述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