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改革中投资扩张和通货膨胀的行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中国改革中的货币现象 1.1 80年代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中国改革十多年来的货币现象可以用持续的膨胀性货币供给增长来概括。从1981年到1991年,货币供给年增长率超过20%。与此同时,实际GNP年增长率略低于10%,货币供给平均说来是经济实际增长率的两倍。毫无疑问这种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性的。在此期间,政府几次试图抑制货币增长,但都只是短期内奏效。每次减缓的货币供给都不可避免地而且迅速地  相似文献   

2.
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王兰丽综观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背景及对其的治理,我们看到,这里有一种现象:货币供给增长率较高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货币供给增长率较低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有人因而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要想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就要保持货币...  相似文献   

3.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经济的需求面出发,对中国总产出的增长和波动提供一个解释,同时采用1993年1月到2006年4月的季度数据对中国经济进行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能够解释中国产出的大部分变化.在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政府支出和出口会导致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 《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郑先炳的《货币供给超前增长规律探索》和《财贸经济》1986年第2期周策群的《试论货币供给的“超前”趋向及其数量界限》两文,都论述了货币供给超前增长是规律性趋向(下文简称“超前规律”)。我对此有不同看法。首先,从现象上观察,货币供给超前增长无规律可循。请看下面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的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M2/GDP比率过高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经济变迁的背景,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视角,分别研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及货币乘数增长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着力改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转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优化金融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应对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1927—1936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1 92 7-1 93 6年 1 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与之关系密切的因素的动态趋势做了分析 ;在数量关系的引导下 ,对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做了理论分析。本文认为 ,1 92 7~ 1 93 6年 ,货币供给适度大于货币需求 ,即保持“信用扩张型的温和通货膨胀”(年率 2 .5~ 2 0 % ) ,是该时段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为此 ,要求当局具备调节货币供给的功能。 1 93 5年的币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但似嫌太晚 ,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3~2008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Calvo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讨论了中国货币冲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假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增长实施的前提下,本文根据模型模拟和实际数据的对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并非我国经济波动根源,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反馈作用。(2)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性和领先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存在总需求拉动的特性。物价波动在中短期主要由货币供应量波动引起。(3)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效但效果有限,货币供给变动对投资的作用效力更大,对消费需求刺激有限。  相似文献   

9.
黄笑言 《当代经济》2016,(4):106-108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了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向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无效;负向货币供给冲击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近期较高的通货膨胀宰,本文通过协整检验与VEC模型的数据分析,考察了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与通货膨胀事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大干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等需求拉动的作用,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已转向成本推动型通胀.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制定了一揽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是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实际货币增长率却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徐强 《财经研究》2001,27(8):3-10
本文对货币供给、实质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数量关系在19993年前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表现,进行了相关实证性描述,指出1993年持货币供给存量代替增量支持实质资本形成、准货币M21代替狭义货币M1的增长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因而在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选择上,应以持续推进资本形成与转换的票据及证券化为要领推进资本市场建立,并逐步转向以市场性利率为关键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裴平  刘璐 《经济学家》2012,(7):62-70
本文选取10个国家2007—2010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在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各国非预期货币供给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汇率和非预期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发展中国家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货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先产生扩张效应,后产生紧缩效应。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对样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中性的。同时,发达国家非预期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有微弱的负向影响,而发展中国家非预期货币供给增加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退出速度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15.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Wald系数约束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内,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预期的实际,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政策配合使用,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要搭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搭配。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技术冲击、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制度冲击、货币冲击、信息不对称、金融冲击、政治周期等方面,来探讨经济周期发生的原因,发现经济周期理论随经济增长而发展,并且发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冲击、需求冲击、制度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化与金融市场的日益扩大,供给冲击、货币冲击、信息不对称、金融冲击也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使用1985—2011年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均会导致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双向因果关系。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货币供应要大。当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当通货膨胀处于较高水平时,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CIA模型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讨论了货币供给、国民储蓄意愿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但是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比较高时,可以在货币扩张过程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都比较高,相应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临界值也高,因此会出现"高货币供给-低通货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笔者看到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央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式,对当前形势下采取扩张措施可能对未来物价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传统的费雪货币供应方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供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在过去30年来一直存在超额货币供给状况,即在中国,从货币角度考虑一直存在通货膨涨的陷阱。另外,通过对货币超额供给可能带来的问题分析,联系当前国内所采取的以确保未来经济较高速度平稳增长的扩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得出中国国内市场在未来短期内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结论,同时也说明为消除金融风暴影响、确保经济增长采取扩张性措施时要谨防通货膨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具体国情,实现以刺激需求为主的政策措施与经济建设目标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