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颇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确立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对2003-2011年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中国A股市场26大行业(2007-2011年)的数据,较为创新地考察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在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即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内部关联担保交易和关联资金交易会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负面的经济后果,应是规范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行为和完善相关信息披露监管的重点,尤其要加强针对国有企业集团此类内部交易的有效治理,以增进其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集团内普遍存在内部资本市场,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低效配置的表现及成因,并就如何提高其配置效率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验证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配置,能够放松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小、成长速度快、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小的民营集团的成员企业,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比较大。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或地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其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没有放松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大的集团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对成员企业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集团十分显著的特征。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对其成员企业价值是有影响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集团控股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内部资本配置对国有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有反方向的影响;对民营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权大于现金流权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规模越大,其对控股公司的价值影响越大;但对多元化经营和规模越大的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影响较小;在控制权等于现金流权组,其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其控股公司的价值越小,尤其对多元化经营的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这一问题进行分类综述,总结了国内外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集团以集团总部为核心,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在分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源配置。目前国内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集中关注内部资本市场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功能,尚缺乏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经验证据。本文以2006-2007年沪深两市的系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普遍不高,并且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要显著低于国有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7.
内部资本配置活动属于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相联系的有助于战略定位和战略实施的控制活动,普遍存在于大中型企业集团中。现有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没有包括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配置的主要业务和事项控制,这不符合企业集团基于战略层面控制的内在需求。本文为此提出在现有内部控制活动应用指引中增加内部资本配置活动控制指引、在内部控制手段应用指引中增加对内部成员企业的绩效考核指引,以满足企业集团基于战略控制的需求。并给出了两项控制指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代机制整体框架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机制、对冲机制和经济资本配置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这三大机制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在技术上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实现金融机构价值增长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根本目标。该文建议我国金融机构当前股份制改革进程中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要以这三大机制构成的三位一体为基础,以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为重点,协调发展对冲机制和经济资本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并购通常会引起收购方资本结构的变化,那么企业是否会利用并购的契机优化资本结构呢?本文以2008~2013年间发生并购交易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上市公司利用并购交易的契机,优化杠杆率、缩小与目标资本结构差距的现象;同时,我们基于Tobit与OLS两种模型度量公司目标资本结构,引入交叉变量回归后发现,"过度负债"企业在交易中会更加注重缩小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差距,其倾向性和调整程度都显著高于负债较低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02—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以公司市场价值与其财务盈利的相关系数(简称为盈利可信度)作为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审计师变更总体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可信度;变更前一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者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使其盈利可信度下降的程度更大;出于对审计服务级差需求的审计师变更,无论是升级变更还是降级变更公司的盈利可信度均显著高于同级变更的公司,而升级变更为声誉较好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盈利可信度的提高程度最大;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对于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不强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识别不足造成的。研究结论同时还说明审计意见分歧、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以及对审计服务的级差需求是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包括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师变更现象,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越高,成员公司成本粘性越小。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高效率资金配置缓解了成本粘性,提高了成员公司成本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成员公司融资约束越严重、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低、代理成本越高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成本粘性的缓解作用更显著。立足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本文丰富了成本粘性影响因素以及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
13.
以2001~2012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Wurgler的资源配置效率估算模型,从盈余管理角度探讨了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信息透明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行业层面还是公司层面,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以修正的DD模型衡量的盈余管理解释力度最强。进一步采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替代指标,结论依然不变。可见,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高信息透明度,是正确引导证券市场资本有效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济资本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资产的风险特性,通过经济资本管理,银行的整体风险和风险分布严格受到经济资本约束,并且通过内部的风险调整和资本配置能够提高股东价值.受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和推动,我国的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方式,本文从分析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资本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出发,对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有效资本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团内部集中管理与资本市场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 《财会学习》2011,(9):20-22
伴随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许多企业集团纷纷选择集中管理的模式。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这些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还是国有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或下属单位,并且在股权结构上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在这样的集团结构中,集团内部的集中管理,尤其是资金集中管理和一体化的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就有可能引发一些...  相似文献   

16.
多元化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根据期权定价模型,多元化降低了公司风险,但其受益者是债权人,而不是股东,这使得公司部分财富从股东手中转移到债权人手中,由此降低了股东财富,因此,多元化可能并不为股东所欢迎,从而多元化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可能高于专业化公司。同时,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在公司内部的资源再配置作用,使得公司降低了对融资成本较高的外部资本市场的依赖,因此,多元化经营公司的总资本成本可能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本文以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对多元化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和总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与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而与总资本成本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4年所有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强制实施环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并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具有一定信息含量,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该相关关系会受到公司规模和上市年限的影响。最后,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补充资本是保险公司扩张规模、满足监管要求、降低经营风险的一项必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2017年寿险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系统地考察了我国寿险公司资本补充动因及其短期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按照融资偏好排序,寿险公司倾向采用增资扩股、发行债务性资本工具和签订财务再保险合同三种方式补充资本。公司在偿付能力不足、选择资产驱动型经营模式和股东变更三种情况下,具有显著的补充资本倾向。然而,寿险公司在补充资本后,暂时无法有效改善短期经营状况。此外,增资扩股和发行债务性资本工具两种资本补充方式对公司短期经营状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外部宏观环境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保险行业需不断健全和完善现有资本补充机制,提高公司资本使用效率,努力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期权原理对保险产品内部资本配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9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就开始推出巨灾再保险期权合约,保险商将其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到1995年9月,这些合约经过重新修改后被大量应用于保险、再保险市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应该说是保险和期权的外部结合,而真正将期权运用到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内部的机制几乎还没有。  相似文献   

20.
田旭  王维宏 《济南金融》2007,28(3):55-56,59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经济资本已经成为银行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本文系统剖析了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特点,并结合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分析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