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在1995年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财政部长鲁宾就提出强势美元政策,美元强势在那个时期也得到了真正体现。如今,尽管布什政府一再强调强势美元政策,但美元弱势却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元自2002年以来下跌从未间断过,至2008年6月4日美元累计跌幅达39%。2008年4月11日,在全球七大工业国会议上保尔森再次强调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利益。然而,随后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阻止美元下跌。强势美元政策屡次成为虚谈,美元假强势真贬值成为当今美国政府实施的真正政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及其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995年的“强势美元”政策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进入到2l世纪以后,尤其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开始呈下跌之势,市场上对弱势美元的呼声渐起,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将何去何从非常引人关注。通过对强势美元政策的由来、内涵以及影响的分析结果看,强势美元关乎美国的长远利益,美国政府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3.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2,(21):6-6
纽约油价5月跌幅创2008年以来最大 继续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加之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以及美国原油库存连续第十周增加,国际油价5月31日继续下跌,纽约油价5月份跌幅创下2008年12月以来最大。欧元当天维持下跌趋势,对美元一度跌至23个月最低点。强势美元压低油价。  相似文献   

4.
本阐述了美国强势美元政策产生、调整及新“强势美元政策”;分析了强势美元政策调整的原因,以及美国强势美元政策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入7月份以来,主要货币的走势出现较为戏剧性的变化,同是在7月6日这一天,欧元自本年的最低点0.8344开始反弹,日元也从次低点126.14(最低为126.982)回升,美元则步步退缩。加上前一阶段出现美国总统布什和财长奥尼尔针对“强势美元”政策的不同声音,于是乎市场开始谈论:“强势美元”是否走向终结?笔认为,以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来看,结束“强势美元”政策是必要的,至少应该逐步淡化,但是,没有“强势美元”政策支持的美元是否一定走疲,还要看下一步美、日、欧经济发展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6.
强势美元政策:有效性检讨与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势美元政策保证了外资对美国的强劲流入,支撑了美国的低通货膨胀,弥补了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和对外贸易逆差,巩固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总之,强势美元政策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由于美国存在对强势美元政策的依赖性及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挑战,在可预见的将来,强势美元政策仍会持续也仍可持续,美国仍将实行强势美元政策。  相似文献   

7.
强势美元的呼声很大,但几年来美元仅微幅上调。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美元走势,一是美国财政部长对美元走势的表态;二是他对强势美元政策的虚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当局青睐美元弱势。美国政府官员不再忧虑美元走势,6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阿布扎比重申强势美元政策,6月3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对欧洲民众的讲话中,再次重申强势美元政策,并表示弱势美元加大了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8.
周嫦娥 《中国外汇》2009,(22):48-49
自2009年3月以来,美元进入了一个明显的下行通道,美元指数持续下跌。9月之后美元的下跌速度加剧,似乎更加印证了空方的判断。9月24日凌晨,美元更是上演了惊魂蹦极跳,美元指数瞬间跌落至75.83,再创年内新低。由此引发市场一片猜测,美元究竟是在一个更为长期的贬值通道中继续前行,还是在连续半年的跌势之后积聚能量重归强势?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国,外贸今年大宗商品的定单大幅下降,明年的形势严峻. 美元如果放弃强势政策,将影响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美元如疲软并下跌,会抹去中国美元储备100亿以上的汇率利差.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至2008年,美元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大幅贬值。美联储所编制广义美元指数(美元兑所有贸易伙伴货币的贸易加权名义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走势相似,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累积下跌27%,2011年二次探底更是跌至更低的93.7的水平,现已反弹至113.4,反弹幅度21%,亦收复过半失地。在今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美国财长重申强美元对美国和全球均有利,这是本世纪以来不多见的强美元现实和美国政府强美元政策表述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回顾与展望北大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同  周艳 《新金融》2009,(2):10-13
2008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动荡的一年,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剧了汇率市场的动荡,美元和日元相继进入上升通道,欧元和英镑下跌。人民币兑美元也一改上半年的单边升值趋势,双向波动幅度明显。短期内美元及美元标价的国债成为金融海啸中的避险资产,推动美元走高。但另一方面,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和国债的增发,蕴涵了金融危机逐渐平息后美元汇率向相反方向调整的可能,美元走强注定是短期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至2008年,美元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大幅贬值.美联储所编制广义美元指数(美元兑所有贸易伙伴货币的贸易加权名义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走势相似,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累积下跌27%,2011年二次探底更是跌至更低的93 7的水平,现已反弹至113.4,反弹幅度21%,亦收复过半失地.在今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美国财长重申强美元对美国和全球均有利,这是本世纪以来不多见的强美元现实和美国政府强美元政策表述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Qe退出、“靴子”落地。10月2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上以9比1的压倒性票数,终结了美国长达6年的货币宽松政策。虽然自2013年4月起断崖式下跌之后,金价就一直处于振荡下跌通道,但这只“靴子”的落地声仍然利落地击穿了1200美元/盎司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4.
一、起因:美元贬值 从2002年2月下旬开始,美元在国际资金流出美国等因素的带动下对欧元等货币开始持续贬值,至2003年5月底,欧元兑美元达到1:1.1827,美元跌至欧元上市交易以来的最低水平,跌幅达30%,此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还一度上涨至1:1.1935,创下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美元兑英镑、瑞士法郎和日元的比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美元对日元约贬值12%,对其他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比价约下跌8%.虽然此后美元汇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面对巨大的财政、贸易双赤字,美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不得不出现松动,这进一步决定了美元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以走软为主.截至2003年10月中旬,美元兑欧元的比价基本维持在1:1.8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2013,(22):70-72
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仍将引领几大发达经济体,美联储也将先于其他央行退出宽松政策。美元中期走强的前景更为乐观。自今年4、5月份美联储削减QE的风险逐步成为市场焦点以来,憋个金融市场即陷入了火幅震荡。汇市上美元两度上涨、两度下跌,走势耐人寻味。尤其是自7月10日以来这轮跌势:ICE美元指数自三年高位84.74跌到了去年10月及今年1月的整理低位79.00附近,  相似文献   

16.
在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过程中,政策受益概念股有望成为其中的明星。政策受益股指受到国家政策扶持,从而在发展上获得大力支持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以2008年底持续到2009年8月的行情为例,中国股市在2008年遭遇了重创,几乎呈现直线式下跌。2008年10月28日,大盘创出1664.93点  相似文献   

17.
万璐 《理财》2015,(2):58-59
近来,美元强势,金价和油价持续下跌,致使白银价格难以反弹,处于持续下跌的窘境。白银在历史上曾扮演过货币的角色,但是如今更多的是扮演工业用品的角色。与黄金相比,白银的价格波动要频繁很多。近来,美元强势,金价和油价持续下跌,致使白银价格难以反弹,处于持续下跌的窘境。受强势美元影响,白银长期承压白银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白银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白银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强劲的一年,然而2004年国际汇市依然动荡不安。美元自2001年底以来的持续下跌成为2004年国际汇市的主旋律,与此相伴的是.欧元和日元则屡创新高。展望后市,美元将在长期内保持弱市状态。但在2005年美元是否继续大幅下跌还是处于盘整.则主要取决于2005年美国经济走向、赤字问题的发展和油价变化。  相似文献   

19.
石磊 《中国外汇》2009,(15):40-40
6月24日美联储会后纪要再次强调扩大政府债券的购买力度,以便压低市场利率。然而在当前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局势下,较低的利率可能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对此,有建议认为可以采取强势美元的政策来压制通胀预期,但美元强势可能使得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在经济复苏的交替阶段,美联储采取低利率还是强美元?  相似文献   

20.
6月24日美联储会后纪要再次强调扩大政府债券的购买力度,以便压低市场利率。然而在当前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局势下,较低的利率可能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对此,有建议认为可以采取强势美元的政策来压制通胀预期,但美元强势可能使得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在经济复苏的交替阶段,美联储采取低利率还是强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