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格鲁夫看来,1984年英特尔由存储器向微处理器的转型才是真正的战略转折点,而RISC事件不过是信号中的噪音,是对公司发展方向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李虎军 《创业家》2013,(2):20-20
在硅谷开公司?对26岁的王超昊来说,这似乎比较轻松。9年前,他还在上海中学念书时,曾在刊物上发表利用遥感分析黄浦江水环境的论文,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获奖,一颗小行星也以他命名。2012年夏天,这位斯坦福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生和两位同伴参加了美国硅谷伯乐科技公司(PlugandPlayTechCenter)的创业夏令营,并获得一两万美元初始投资,成立公司。  相似文献   

3.
杨叙 《三联竞争力》2007,69(12):62-62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格鲁夫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高产出的管理》。有趣的是,他把一家工厂的管理者比喻成一家餐厅的侍者,这位侍者在提供早餐时,需要把煮鸡蛋、烤面包、咖啡三样食品一起端给顾客,而且确保都是新鲜和热的。可是这三种食品的制作工艺与时间都不尽相同。格鲁夫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厨师做完一种食品再做一种食品,  相似文献   

4.
英特尔的辉煌创业史中,诺伊斯、摩尔和格鲁夫三人团精城合作的故事最为人传颂,三者各有千秋,都名留青史。  相似文献   

5.
创业公司起飞一般都需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技术、管理、资金,不同类型的企业决定着三种能力的轻重。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创业家分为:技术型创业家、管理型创业家、投资型创业家。本文探讨的是管理型创业家。IBM的老沃森、思科的钱伯斯、英特尔的格鲁夫,这些人都堪称管理型创业家,是他们把创业之初的小公司打造成企业帝国。  相似文献   

6.
姜汝祥 《中国品牌》2008,(1):102-102
1994年底的英特尔,已经稳稳占据了业界的领导地位,但是这一年却出现了一个危机,原因是一个数学教授发现,在做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时,计算机会出现除法错误。英特尔对此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芯片设计上存在一个小错误,使计算机在90亿次除法运算中会出现一次错误。作为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对此有一个结论,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由于计算机行业出现了"10倍速规则",正是这个10倍速规则导致了浮点危机。  相似文献   

7.
陈萌  万山 《三联竞争力》2005,41(7):46-50
在硅谷创业、从制造微处理器起步、继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的英特尔公司,在37个春秋的日夜更替中,一直有四位勇者轮替执掌。如果说IT领域的竞争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跑,那么英特尔则一直迅步疾飞,而四位领跑者功不可没。近日,英特尔将接力棒顺利传递给第五代CEO,他是否能将英特尔带入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黄仁勋在硅谷乃至全球IT界的影响力并不在杨致远之下,他不仅是Nvidia的创始人,还一直担任Nvidia的首席执行官。他创立的Nvidia公司(Nasdaq:NVQA)位列世界显示芯片业第一,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公司,其发展势头令英特尔及所有对手都肃然起敬,严阵以待。1993年起家,前4年的时间,屡败屡战,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企业爆破性成长,到2001年,Nvidia的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美元。截止到2005年1月30日,Nvidia2004年全年收入突破20亿美元,全球员工数达到2100多人。如今企业市值达到30亿美元。在黄仁勋的运作下,Nvidia不仅成功地打破了英特尔的大集成战略,活生生开辟出细分的显示芯片市场,还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领袖。黄仁勋缔造了显卡芯片业的“黄氏定律”。他提出,Nvidia的显卡芯片每6个月功能翻一倍,而且说到做到,比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快三倍。Nvidia新版的GPU(亦称图形处理单元)已经集成1.2亿多晶体管,比英特尔奔4几乎多一倍。从好莱坞的《金刚》、《蜘蛛侠》等电脑特技特效,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险,背后都是Nvidai的专业图形芯片支撑。  相似文献   

9.
刘巳洋 《商界》2011,(8):32-32
在智能手机和上网本之间,2006年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也许将葬送英特尔的整个未来。  相似文献   

10.
英特尔公司CEO克瑞格·贝瑞特带给了成都一份厚礼。当英特尔公司CEO克瑞格·贝瑞特面带微笑探身走出机舱的时候,好客的成都人第三次用极大的热情迎接了他。而贝瑞特此番带给成都的礼物是:3.75亿美元投资建厂,注册资本1.25亿美元。如果将贝瑞特访蓉视为英特尔在中国的一小步,那么未来的一大步也初见端倪。从2002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市场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英特尔全球第二大市场。随着销售的增加,英特尔有理由也有必要把更多的生意放到中国来。贝瑞特强调:“在成都的投资是英特尔在中国总体战略的一部分。”英特尔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已经范围…  相似文献   

11.
早年在匈牙利生活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这一阴影贯穿了格鲁夫的一生,也成就了他。对外界环境中潜藏的不利于自己的迹象过分敏感,使他养成了不同于常人的商业嗅觉。这种嗅觉本质上就是保持初创公司的感觉,及时捕捉周遭商业世界的风吹草动,并迅速做出反应。格鲁夫力促变革的发生,并在变革来临时,先让"混沌丛生",然而再"掌控混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商》2003,(1):169-169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具有30多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半导体存储器。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2001年的总营业额:265亿美元,2001年净利润:3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新的CEO、新的组织架构、新的品牌、新的文化……英特尔已开始展现出有别于以往的特点他卖过热狗,在服装店干过库房伙计,在屠宰场拔过猪毛。他还搞过营销,干过财务。现在,他领导的是全球第五大品牌英特尔公司。对于这个技术巨头来说,选择欧德宁这个非技术出身的人作为CEO本身就是极具标志性的事件。1月3日,英特尔又宣布变更公司标识,那句著名的口号“Intel inside”(内置英特尔)被“Leap ahead”(超越未来)取而代之。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会辉煌依旧吗?  相似文献   

14.
曾娜 《商务周刊》2008,(9):70-72
他没有读大学就开始工作,1979年至今,所有的职业生涯都在英特尔度过。他曾经是芯片工厂焊接电路板的技术工人,32岁就成为英特尔最年轻的副总裁和第一任首席技术官,领导开发了著名的486和奔腾芯片。现在,作为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联合总经理的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掌管着这家芯片巨头最大的业务部门,营收占公司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未来互联网很可能只有两个CPU—ARM和英特尔。”—随着互联网和通信业的融合,ARM和英特尔不可避免地要在同一领域厮杀,ARM中国区总裁谭军如是说。而在此前,ARM是通讯的引擎,英特尔是IT的心脏,两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相安无事。未来,人们口袋里装的是能够移动的互联网终端,它到底以什么形态出现,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6.
动向     
<正>苹果进军手机处理器市场成英特尔竞争对手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和苹果均有意进军智能手机和MID等微型移动设备处理器市场,未来几年,两家公司很可能成为该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7.
张智武 《创业家》2014,(7):16-16
正项目或有差别,中美创业者激情与梦想共通。硅谷之所以被描绘为创业者的天堂,不仅是因为这里诞生了惠普、英特尔、谷歌、苹果、脸书、领英、特斯拉等如雷贯耳的传奇企业,见证过一个个华丽的美国梦,更重要的是硅谷的创新精神、平等开放的文化、对新生事物的敬畏以及对失败的包容。北科天绘创立于2005年。当时,我们几个创始人看到了激光雷达在高效高精度获取空间大数据上的广阔应用前景,于是从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立志做出世界最好的激光雷达设备。我们花了八年时间专注于产品研发,使之  相似文献   

18.
田茗  李虎军 《创业家》2012,(12):134-136
谢青赶上了两波硅谷创业潮,收获之一是不让VC主导公司。他在网络安全领域三度创业,如今想在几年内超过思科,成为行业老大。在飞塔(Fortinet)公司硅谷总部,创始人谢青的办公室把着一层楼的东南角儿。拉起百叶窗,就能看到几米外的Sunnyvale市的Knifer街。"我们要在几年之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谢青摊开公司最新的宣传册子,指着上面的全球十大网络安全公司营收和增长数据说。这一天是2012年11月13日。再过五天,飞塔上市就整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快网,一家并不被人熟知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它却拥有诸多的知名客户,例如新浪、金山、粉丝网、暴风影音、九游网、慧聪网、盛世收藏等.北京快网的低调,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刘再德的风格如出一辙.记者到访的时候,他穿着蓝色的衬衣,正和几位来访者讨论技术问题.这位笑起来有点腼腆的老总,是90年代最早在硅谷创业成功的少数人之一,他最早在硅谷创立的公司成功在NASDAQ上市,参与的第二家公司也出售给NASDAQ上市企业,可称得上硅谷华人中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20.
段晓雷在传奇辈出的硅谷仍被视为传奇人物。他大学毕业到宏基电脑公司,年纪轻轻从销售工程师一路做到公司董事,而当宏基如日中天做股票上市准备时,却选择了离开;他曾经连续4次创业失败,40岁时还在硅谷做个体户买卖芯片;他曾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