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是在新的经济建设进程和历史背景下,中央采取综合手段,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决策,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最突出的一个亮点。与以往中央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目标和方法相比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献凯 《农村经济》2006,(9):120-121
本文通过对广元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和重大举措,并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家之友》2010,(15):6-7
自2005年10月党中央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已将近五年光阴。这场以最高政策名义发起的中国式“新村”运动,被称为新中国最具社会主义性质和公共政策取向的国家规划。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若干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那种“就农业论农业”的思路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不单是一个经济体制问题,而是农村社会综合系统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因此,将“三农”政策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可以比较全面地反应出“三农”政策的目标和未来的追求。为此,跳出“三农”抓“三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次革命,也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重提“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有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这个概念,从50年代开始至今,在我们党的历史文件中曾不断地出现,但是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不同,有它崭新的内涵。简单地说,过去我们提新农村建设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种愿望提出;而本次“十一五”建议中则明确地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和一项工作提出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离退休同志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围绕新农村建设问题先后进行了多次讨论,发表了一些见解和政策建议。大家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但是,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某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将讨论的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莫燕武 《农家之友》2009,(21):38-39
晒得黧黑的皮肤,一双满是老茧的双手,时年54岁的荔浦县青山镇三联村支部书记李忠存看起来就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这位看似普通的农民支书在村民眼中却特能会“来事”,老支书对合力建新农村有着自己的“一本经”:在他的四处活动下,村里这几年得到了各部门近40万元的资金。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一 《农村经济》2006,(5):57-60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于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底。为了加快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全国学者和官员为了落实中央指示,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但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以工代赈的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9-31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各地纷纷付诸行动。但有些地方在具体实践中,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了“村容村貌”的整饰上。有的脱离自身实际,或者修华而不实的广场,或者盖“农民式别墅”,或者搞和城市一样的“精品小区”,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凡此种种。反映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深远意义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要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个总题目下,一共写了5条内容。这5条内容都是围绕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在进入“十一五”的时候,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搞农业经济工作研究的同志们感到很振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3.
“您好!这里是12316,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专家您好,我家养的猪这几天不爱吃食,请您给出出主意。” “专家同志,我想咨询一下什么时间卖玉米能卖上好价钱?” ……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必须抓住机遇,继续开拓创新,抓好“十个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仅依靠政府或社会各界的“输血”并非长远之计,因此必须在农村形成一套农村自身的“造血”长效机制以使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村企共建”新农村的调研,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2006,(11):33-33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国家各部委机关纷纷表态或行动,媒体不断推出各地典型和经验,基层干部们四处参观考察,学界的各类会议和培训也是一个接一个。但一年来,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新农村建设却是一头热,一头冷。与热火朝天的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形成强烈对比。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却对这件事情显示出普遍的“事不关己”和“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之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依然较为落后,城乡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差距。文章基于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程度、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网络载体、网络终端信息接收站点的建设等方面的考察,论证了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数字新农村”的可行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数字新农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必须加大各方面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粮食企业是国家重要涉农企业,一直致力于“三农”政策的贯彻与实施.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实现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促进粮食安全,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规划的实施,为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粮食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面对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各级粮食部门努力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贴近“三农”、搞活粮食经营的新路子,实现了农企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冷”“热”不均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