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就中国整体、城镇、农村的金融发展对相应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影响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从长期看,农村金融发展抑制了农村贫困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2)在很短的时期内,中国城镇金融发展加深了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甚至进一步恶化了城镇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状况。但从长期看,城镇金融发展有利于城镇贫困减少,而且金融发展是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变化的Granger原因。(3)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在短期内缓解了全国贫困状况并改善了贫困人口收入分配情况,但从长期看,它没有成为促进贫困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力度,对于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是政府履行其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标志。1998—2008年陕西省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趋势是:行政管理费支出趋势平稳且居高不下;科教文卫支出增长趋势不明显;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比重趋于上升但仍显不足;农业财政支出水平偏低;基本建设支出增速较慢。陕西省应采取调整公共投资支出、合理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调整社会保障支出和增加公共社会开支等政策措施优化其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区城镇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支出比重为44%,农牧区居民的这一比重为65%。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75元,到200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331,再到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861元。去年,拉萨市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了2960元,是1995年的3.17倍;全区城镇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贫困贡献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贫困和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构建了测量经济增长对贫困贡献度的模型。然后利用1986年~2000年间的贫困和经济增长数据,回归估计城乡、城镇化进程及产业经济增长对贫困的贡献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贫困人口的规模)和质量(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都有重要作用;城镇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减少贫困质量;城镇化进程会从两方面些微增加贫困;农业增长会加深贫困度;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减少贫困数量,但无法降低贫困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1985年至2007年间上海经济增长与城市贫困水平的变化发现:总体上经济高增长带动了绝对贫困发生率的下降,但同时相对贫困发生率却在1990年后逐渐上升。总的来说,上海经济增长1985-1999年间属于亲贫困的增长,但2000年以后,尽管上海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恶化造成相对贫困总体趋势日益严重。因此,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除城市贫困标准外,相对贫困也应成为衡量城市贫困问题的标准。政府在注重减少绝对贫困的同时应关注相对贫困问题,制定有利于贫困人群发展的战略以减少不平等,使贫困者能够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6.
以往文献对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天然属性的研究匮乏,导致相对贫困治理和医疗保障政策长远靶向目标规划缺失。文章将家庭医疗支出连年增加,重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过程定义为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反映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发生深度以及发生时间等指数综合刻画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程度,利用中国微观数据(CFPS)进行动态测度和城乡分解,最后实证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家庭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家庭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具有较强黏性,持续时间越长,摆脱难度越大,且农村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程度高于城镇,但城乡差距随持续时间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阻断持续灾难性卫生支出,但阻断效应呈现较大的城乡差异,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在当期的阻断效应更明显,而长期来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阻断效应则更强。文章结论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和医疗保险制度优化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光 《辽宁经济》2003,(5):62-6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0年12月14日正式讨论批准发布了ISO9001:2000系列标准。随着对ISO9001:2000标准理解的加深及现场审核的增加,对于按ISO9001:2000标准进行现场审核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加强。  相似文献   

8.
彭城瑞  赵玲 《特区经济》2023,(3):122-125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生态补偿脱贫作为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在精准脱贫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三江源地区的实地调研,通过FGT指数对受访地草原生态补偿以及岗位补偿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态补偿政策有明显的减贫效果,草原生态补偿更有助于减少相对贫困的广度,而岗位补偿有助于减少贫困的深度和强度,且两种政策对不同地区的补偿能力不同。政府应扩大对受偿区的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针对特定人群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多元化的减贫方式,进一步发挥生态补偿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有挤出效应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垩 《南方经济》2010,28(9):64-72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倍差法,分析1998年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发现: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没有挤出效应;对贫困个体而言,医疗保险改革甚至使其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医疗支出风险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降低,是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储蓄没有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晔馨  叶静怡 《南方经济》2014,32(32):35-57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静态视角来看,信任对于减少绝对贫困有积极的作用,但某些形式的社会资本难以减轻绝对贫困,关于社会资本是否能减轻相对贫困则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从动态视角来看,社会资本通过非正式保险的机制平滑消费、减轻暂时贫困,通过促进融资和创业、保护产权、促进公共品提供和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消除长期贫困。总的来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社会资本反贫困的积极作用有减弱的趋势。本文基于理论评述,提出了深化社会资本的减贫理论机制(尤其是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反贫困机制、改进社会资本测量、加强因果效应识别等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静态视角来看,信任对于减少绝对贫困有积极的作用,但某些形式的社会资本难以减轻绝对贫困,关于社会资本是否能减轻相对贫困则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从动态视角来看,社会资本通过非正式保险的机制平滑消费、减轻暂时贫困,通过促进融资和创业、保护产权、促进公共品提供和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消除长期贫困。总的来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社会资本反贫困的积极作用有减弱的趋势。本文基于理论评述,提出了深化社会资本的减贫理论机制(尤其是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反贫困机制、改进社会资本测量、加强因果效应识别等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社区和个体农户发展两个层面,二者必须统筹兼顾.以陕西商洛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商州为例,探寻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治理模式.农村社区贫困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包括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贫困文化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森林资源利用政策制约等.乡村社区扶贫应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和特色产业开发为主,辅以劳务输出和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4.
金融普惠可以提高减贫质量吗?——基于多维贫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提高减贫质量对我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守住脱贫成果至关重要。金融普惠作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否有助于提高减贫质量仍是有待回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从多维贫困和多维贫困脆弱性两方面出发研究了金融普惠对我国农村减贫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普惠可以同时降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和多维贫困脆弱性,并且对多维贫困问题严重的农村家庭有更大的作用;区分不同贫困和不同金融服务发现,金融普惠可以显著降低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及生活质量贫困,对健康贫困的影响则不显著;银行营业网点与金融服务点渗透、以及储蓄、贷款、保险及数字金融服务使用可以提高减贫质量,而其他金融机构渗透、信用卡使用及银行服务评价的作用相对有限。进一步地,文章研究了金融普惠减贫质量效应的环境条件,发现村庄市场及制度环境和家庭需求环境改善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普惠的积极作用,相反则可能构成一定的制约。最后,文章检验了金融普惠的影响机制,发现促进农村家庭人力与物质资本积累、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文章结论为我国提高减贫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工具,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的拉大,深入分析农民贫困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从制度这一视角出发认为,造成当下中国农民贫困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也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Using pooled household level data for the Indian states of Rajasthan and Andhra Pradesh we find that the size of landholdings is a negative predictor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Program (NREGP). In state level analysis this pattern survives in Rajasthan but reverses in Andhra Pradesh where we notic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is sign reversal in Andhra Pradesh is indicative of program capture in Andhra Pradesh and better targeting in Rajasthan. We compare land inequality, ratio of NREG and slack season agricultural wage rates, political interference, and geographical remoteness across the two states and conclude that program capture may be an issue in Andhra Pradesh, largely because of these reasons. We also find evidence of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NREGP and the 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 (PDS), implying that the real income transfer through food subsidy needs sup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叶世隆 《特区经济》2014,(2):168-169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了消费,消费影响生产。印度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粮食消费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阶段及人群中的满足程度有所不同。不论在粮食短缺还是在粮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粮食获取量,尤其是发生粮食危机时,贫困家庭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本文主要讨论基础性粮食消费,即政府在贫困人口获取粮食方面采取的措施,其核心是消除贫困,保障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增强贫困人口对粮食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8.
China's official poverty statistics show a dramatic reduction in poverty from 31%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n 1978 to 3% in 2000. We evaluate possible sources of bias in these estimates and conclude that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underestimate rural poverty and overstate the speed of poverty reduction. Direct measures of nutritional outcomes support the contention that poverty is more widespread than suggested by official statistics.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constructing new statistics to accurately measure urban poverty.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county income per capita, a key policy variable affecting official poor county designation, is ad hoc and subject to political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kwani等人提出的测度方法--减贫经济增长率,定量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于城乡贫困的影响.结论显示,经济增长对高阶贫困指数的影响大于低阶贫困指数,表明反贫困成本(转移支付金额)相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对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同时,减贫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要明显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这意味着贫困人口更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改善收入分配、加强社会保障等有利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贫困线理论及其在中国农村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贫困线的理论与方法,结合1984年中国农村贫困线的估计方法讨论了贫困线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应用。重点从判断个体福利满足的方式把贫困线分为主观法确定的贫困线和客观法确定的贫困线,并认为食品能量摄入法(FEI)和基本需求成本法(CBN)是使用客观法确定绝对贫困线的两种传统方法。文章最后部分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对贫困线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中国贫困线估计的高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