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于粤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隔代教育存在着祖辈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内容匮乏等问题。社会工作者应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调动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区四个层面形成合力进行社会工作介入,从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着家庭教育质量低,留守儿童性格怪癖及心理负担校重等方面的问题.尽快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功能及社会教育质量,释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村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其中隔代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理论界对隔代教育虽进行了广泛探讨,但很少涉及隔代教育中祖辈角色适应。本论文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论,提出隔代教育中祖辈角色适应的维度建构,并通过对调查对象的个案访谈,重点分析农村隔代教育中祖辈角色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已经演变成为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亟待关注。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经济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令留守儿童学业与身心发展陷双重不利境地。学校教育有意无意漠视其特殊性,致使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背负更多消极体验。课程内容"城市化"倾向忽略了农村儿童的现实需求。对此,需加大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拓宽留守儿童教育途径。学校应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课程设置。要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转变其教育观念,适时加强亲子沟通,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农村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分布和劳动力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其研究成果可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提供决策咨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村人口基数大、留守儿童多、家庭养老问题严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且再培训再教育意识淡薄、性别比例失调、年龄结构偏老;农村居民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明显,偏男系数高于偏女系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子女和家庭老人影响显著;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已初见成效、农村居民工作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在研究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而该体制的滞后性致使乡村留守儿童问题逐年增多。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等周边乡村的调查显示,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的基本上都是儿童和老人,而这样的问题在库区其他乡村也普遍存在着并且日益严重。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扶,促使其健康成长,本文结合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通过教师主导为主,同时尊重个体差异性的策略,寻求一种双向互动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相伴而生的是农村留守老人数量的增加和养老载体的缺失,导致留守老人养老资源日渐匮乏,养老保障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留守老人自身、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养老资源匮乏的现状,提出以政府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和以留守老人自助为补充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网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择业观点的转变,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大规模农村流动人口的存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也开始形成并呈现不断扩大之势。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教育,与此伴随的各种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钟丹 《企业家天地》2010,(8):122-123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村脱贫致富,但也给农村土地经营、留守人口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重庆市一村民小组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点.如何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妻子、子女和老人组成的特殊群体是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人群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法,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重责凄凉、留守儿童缺爱孤僻、留守妇女重担孤寂等现象;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农村留守人群的产生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断链、市场经济下“用脚投票”、农村各项收益不断提高和城市环境不适应等密切相关;最后,文章提出要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处境,需从新农村建设、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就地发展经济和关爱留守人群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劳动力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年人的主体,留守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困境,不健全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又加剧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养老困境原因的基础上,从养老金水平、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服务供给和孝道文化重建四个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农村学校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场所,我们应有效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作用。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努力协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力量.切实加大援助力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实途径和长远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迁移已经变为一种常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对安徽、江西等省二十多个县(区)四百多位农村留守老人问卷调查表明,劳动力迁移时间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劳动负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纷纷外出而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并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通过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空闲时间度过、交往范围、心态波动以及生活预期等情况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为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进城务工经商,从而导致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笔者对苏北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现状,并尝试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作用.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产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是否"老有所养",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制度、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教育与关爱,但仍存在问题。应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