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作者曹雪芹在书中体现出的超越时代的进步女性观更令后人惊叹与崇敬,本文从对明清世俗女性观的审视出发,探讨了《红楼梦》女性观对明清世俗女性观的超越之处,并分析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悲剧观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这种悲剧观在其代表作《卡斯特桥市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悲剧观在《卡斯特桥市长》中的表现手法,指出这种悲剧观是通过通过人物命运的安排、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建筑物的刻画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3.
"诗可以观"最早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提出来的诗论之一,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对于"诗可以观"所"观"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历代解释不一。结合孔子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诗可以观"更多指的是观风俗之盛衰、观他人之志或观一国之志。  相似文献   

4.
康德洞察到传统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失误 ,对理性作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殊 ,将自由归之于实践理性领域 ,并从实践领域论证自己的自由观。康德自由观的转向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提供了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D·H劳伦斯女性观的研究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把他看作女性主义的支持者或者是极端霸道的"男权主义"者,到一分为二地看其女性观的矛盾性及变化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劳伦斯家庭生活、时代背景和《儿子与情人》中不同花朵代表的三位女性复杂、矛盾的形象这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体现了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南宋葛立方的《韵语阳秋》产生与江西诗风盛行之时,本文通过分析《韵语阳秋》对江西诗派诗学观的继承与突破,论述了其在古代诗话史上的一定地位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圣经》汉译者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西方《圣经》汉译者的译作及译论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他们在翻译忠实观、"归化""异化"观、文化观、语言观、读者观和主体性意识上的变化。这对宗教经典或其他精典文献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社会主义公正观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立足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深入研究先秦儒家公正观,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维度对儒家公正思想进行批判、继承、改造、转型与超越,以完善和丰富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结构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自由学说是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萨特的“我思”分析入手,通过对“我思”意识的自发性与自由、“意识之有”的虚无性与自由、本体论的存在性与自由等三个方面探析自由观念本质,并在“我思”这一形而上学基础构建的伦理学改变了传统伦理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从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这一基本会计观念的转变,通过比较阐述了二者不同及其在实务运用中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1.
会计确认是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辨认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计量观和信息观两种学说。计量观主要关注的是特定的会计计量结构,而对为什么需要这些会计计量却闭口不谈;信息观强调的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使用会计数字进行经济决策,而对确认这样的会计计量结构置之不理。计量观和信息观应当统一起来,它们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很多女强人形象,我们要透过这些女强人形象来探究其妇女观。通过深入探析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有着一种对女性的敬仰,而不是有着"男尊女卑"的思想。除此之外,他的妇女观是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着的,他被女性的侠骨柔情以及坚贞所震撼,因此使得他有着侠义、勇敢、坚贞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3.
从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看,全面收益表取代利润表将成为业绩呈报的主要报表。全面收益导致会计观念和会计原则的重大突破,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石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本文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的历史演变,并以《CAS18:所得税》等具体准则为例,说明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多有体现。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资产负债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闲情偶寄·饮馔》为主要依据,阐述了李渔于饮食之美的四大原则:蔬食为上,肉食次之;独味烹制,少加调料;文明饮食,最忌“虐生”;反对“虐生”,却不忌生。文章对其饮食观的现实意义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国家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众多哲学家的国家观。理清马克思国家观的历史更替,并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解读的文本,从国家的起源、特征、本质及其消亡的必然性等几个方面对辨证唯物主义国家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哈耶克以自由是免于强制的状态这一定义,否定了集体自由、能力自由、意志自由,认为自由是目的,民主是手段,自由高于平等,而平等只能是基本人权、法律和机会上的平等。哈耶克的否定性自由观消解了一元与多元这一自由主义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借鉴了当时各家学派的语言观,并对之加以整理、综合,最终形成了自己对语言的认识与看法。《吕氏春秋》对语言问题的探讨,体现了作品内涵丰富的特点,在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一书在中国历史上较早且较全面的探讨了公正问题。首先,《管子》从个人公正与社会公正相结合的维度出发阐发了公正的基本内容并对公正的含义作了规定;其次,《管子》重点分析了法律公正、经济公正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对法律公正、经济公正体制的建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说明;最后,《管子》从制度建设、结果公平以及信息对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解决不公正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韵语阳秋》的诗学观为主张恢复诗歌的兴寄传统和道德规范作用,但在恢复传统的同时又强调实践经验与创作的关系和追求自然平淡的诗美理想。通过这些诗学观可以看出,《韵语阳秋》对江西诗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儒家文化同样有着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等理念的渊源。在对外教学与对外传播中需传播儒家的人格观,弘扬华夏文化的精髓,以解除西方学术界对儒学的误解,回答西方思想界对中华文明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