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界领袖》2004,(2):132-134
去年,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高速发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国美把店开到了香港。正是这种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家电业的零售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中国家电零售业态的快速成长,造就了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特别是造就了国美和苏宁,但和欧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家电零售渠道还是不够集中,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还不足整个家电销售市场的  相似文献   

3.
白铁龙 《现代商业》2014,(15):26-27
我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作为零售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国美的竞争力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国内家电连锁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我国家电零售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家电连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家电连锁有苏宁、国美等全国连锁零售企业,但整个行业集中度较低,同时区域家电连锁纷纷崭露头角,故以后的家电连锁企业竞争该会怎样,谁都无法预料。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文从家电零售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阐述我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特许速览     
《连锁与特许》2004,(3):8-11
家电销售连锁企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最近,国内老牌白色家电制造商华凌集团在北京与家电零售业巨头国美签署10万台空调的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金额2.2亿元,借助渠道攻势打响了2004年空调业的开山之战。 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与国美、苏宁、中永通泰等家电连锁巨头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协作、双赢、沟通为基点,共同致力于市场营销网络的运行效率,优势互补。而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大型家电销售连锁企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上海“易购365”步入盘整今年不主动发展新门店一度在上海零售业界引起轰动的“易购365”超便利店如今已经回归冷静:原定到2004年…  相似文献   

6.
人才之争     
《现代商业》2006,(11M):2-2
零售业竞争到最后就是人才竞争,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当人才危机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瓶颈的时候,人才成了企业发展的“切肤之痛”。许多企业开始多渠道引进人才,甚至不惜互相挖“墙角”。以家电连锁为例,国美永乐刚刚宣布合并,便曝出苏宁与国美的人才之争。其实按照家电连锁企业每天开一家分店的速度,人才竞争的激烈不足为怪。在几大家电连锁企业的内部,都有不少竞争对手旧部的身影。为了抵制竞争企业的“挖”人行为,苏宁不惜启动股权激励政策,给予中高层管理人员持有苏宁电器股权的机会,以此笼稳定队伍。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零售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显然是超市业态,不过近几年来,特别是2001年,跨地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却是家电连锁企业,尤其是以北京国美、江苏苏宁、山东三联等为代表的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最为引人注目。这些企业通过跨区域的连锁经营,利用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等多种扩张手段,牢牢控制了企业原有的经营阵地,并逐渐开始形成辐射全国的庞大的销售网络。根据专门机构的统计,北京国美目前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和地区拥有8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普及和销售渠道争夺的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地盘正渐渐成为家电巨头又一个虎视耽耽的拼杀战场。 家电零售巨头开辟第二战场最近两年,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渠道争夺战进一步自热化。与此同时,家电连锁巨头纷纷试水网上销售,网络开始成为国美、苏宁等的另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9.
人才之争     
零售业竞争到最后就是人才竞争,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当人才危机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瓶颈的时候,人才成了企业发展的“切肤之痛”。许多企业开始多渠道引进人才,甚至不惜互相挖“墙角”。以家电连锁为例,国美永乐刚刚宣布合并,便曝出苏宁与国美的人才之争。其实按照家电连锁  相似文献   

10.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34个分公司,拥有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400余家直营门店和6万多名员工。在2005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中国连锁业前30强中,国美电器以238.8亿元名列家电连锁前列,继续领跑中国家电零售业。  相似文献   

11.
张卫星  王欣 《中国市场》2008,(45):42-44
作为流通型企业的一员,近年来家电零售连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了国美、苏宁等数十家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门店的基础上,介绍了家电零售连锁业物流配送的现状,剖析了现状所反映的问题,最后针对家电产品配送的特点提出了优化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电商价格战持续发酵:京东再次挑起战火,苏宁易购发债80亿元应战,腾讯易讯也加入战端,国美5折甩卖"国美商都"输血电商!今年以来,国美与苏宁两家大型家电连锁卖场企业都不那么好过,伴随着实体连锁卖场的走低,日益壮大的电商平台成为了两大家电巨头的必争之地,伴随着竞争加剧,电商平台最近大动作连连。从8月13日开始,京东打着"物价回到4年前"的口号,开始了新一轮的家电促销期,直指苏宁国美心脏。苏宁易购作出了促销价格比京东更低的承诺,国美也宣称全线产品价格比京东低5%。猜测已久的家电电商价格战一眨眼就打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商务部公布了中国拟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以40%~50%速度递增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其中包括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山东三联集团。这3家企业几乎代表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家电行业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国美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家电连锁企业的不断扩展与壮大,家电制造企业日益失去了对渠道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在与家电连锁渠道的博弈中.家电制造企业只有创新营销观念,进行渠道创新,以多元化渠道分散集中在家电连锁业的风险.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美电器从1987年不足100平米的小店起家,发展成如今拥有直营大型电器连锁店、数码店和加盟店遍布全国各地的家电零售业领军企业.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国美电器目前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227家,比2003年增加了63%;2004年的销售额为238.8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34%,占据约5%的市场份额,位列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第一.  相似文献   

16.
以"自营连锁、加盟连锁、售后服务连锁、品牌代理"四轮驱动,江苏汇银推动了在区域市场上的快速扩张。很多与汇银一样的区域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大多类似,不得不说,这是在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巨头的重压之下,区域企业在三、四线市场的另类"适者生存"之术。  相似文献   

17.
<正>家电连锁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迅猛发展以来,一直以规模效益、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国美电器作为中国第一大家电连锁企业更以低价格闻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使家电连锁企业的利润空间已大大压缩,家电厂家也元气大伤,消费者也已持币待购,家电连锁企业已急需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大型家电零售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家电零售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集团,成为中国连锁经营发展史上的新亮点.根据2002年度中国家电零售业销售额排名,位于家电销售额第一名的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近120亿人民币,而位于第二、第三位的山东三联集团和江苏苏宁电器也接近90亿元规模.这样的销售业绩引起了人们对家电零售业极大的关注.本文将就以上三家家电零售企业为主体,初步分析和探寻国内大型家电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罗清启 《成功营销》2008,(1):124-124
日前,国美电器宣布全面托管大中电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竞争也由此变得更加白热化。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心,认为过于强大的国美会产生价格垄断。但笔者认为,这次家电连锁网络的整合,不但会继续抑制电器价格上涨的趋势,更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且随着家电连锁网络规模的增大,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就越准确,由此对制造企业带来的推动和优化作用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家电连锁以迅猛的势头快速扩张,实力不断壮大,尤以苏宁、国美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占据了整个家电行业的半壁江山。但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众多的隐患。从本土家电连锁的品牌发展状况来看,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市场操作规范话、改善与供应商关系、避免同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等是促进家电连锁稳步发展,与国际化市场接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