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留住黄光裕们的梦想与痴醉?这道关系每个中国人命运的思考题,需要我们用心血和生命去思考、去解答“别以为我是名人就欺负我!”冯小刚快人快语,一语道破名人的另一番尴尬。在黄光裕以180.9亿元身价荣登2006年福布斯首富的同时,一道“按揭门”紧缠着他不放。  相似文献   

2.
7月29日上午,三联商社的第五轮拍卖会上,三联集团持有的三联商社2276万股权最终被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以5.94元/股竞得。至此,国美电器持有10.68%的三联商社股份,位居第一大股东,而北京战圣持有9.02%的股权,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关国内首富、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被警方拘查的消息甚嚣尘上,激起千层浪。事因除了涉嫌“ST金泰、三联商社股价操纵”,更引来违规进行资本运作、房地产投资、行贿官员等诸多猜疑。这一事件所形成的“骨牌效应”似乎正四处传导,令国美这个家电渠道“巨无霸”陷入尴尬之境。  相似文献   

4.
冯永明 《浙商》2008,(24):37-37
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中国内地首富,近日传闻被调查。北京警方确认,黄光裕涉经济问题被调查,却并未给出具体的因由。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11月28日作出回应,称黄光裕涉嫌三联商社、中关村股票异常交易案被稽查。  相似文献   

5.
《大经贸》2008,(11):61-61
“2008胡润百富榜”于10月7日正式在上海公布。曾蝉联2004至2005年中国内地首富的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黄光裕今年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京华创新集团的杜双华和碧桂园的杨惠妍分列第二、第三位。  相似文献   

6.
《浙商》2009,(3):20-20
港澳赌业重要人物连超,因涉嫌仂助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洗钱”,于2008年岁末被内地警方刑事拘留。今年40岁的连超,为海王星号公海赌船的投资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销售与管理》2008,(11):16-17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商人?黄光裕的回答是:懂得定价的人。正是这种低价策略。成为国美最具杀伤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权力由恺撤转移至屋大维奥古斯都后创造了罗马帝国的辉煌,国美也有这种可能吗?“后黄光裕”时代的国美有理由更值得看好!这不是幸灾乐祸,更不是落井下石。“黄光裕事件”的发生,来得如此突然,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眼下看来,就算对黄光裕本人存在100个良好祝愿,  相似文献   

9.
伊西科 《商务周刊》2010,(17):18-19
51岁的陈晓右手轻扶了下鼻梁上的眼镜,稍顿之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大股东黄光裕)突如其来的诉求……是不理智、不恰当、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04,(10):21-22
直到1998年.国美电器的发展一直局限在北京地区,尚未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而从1999年其开始向外扩展之时起,有关国美的议论便多了起来,在其零售网络越来越大后,经常会听到国美与他方,尤其是上游供货商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1.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暂处脆弱平衡状态,黄光裕家族试图在体育用品零售市场再造一个新国美 新年之后,黄光裕家族进军体育用品零售业的计划开始提速。2011年1月18日,国美体育宣布了自己的扩张计划:未来5年内,在全国开设超过100家店铺。  相似文献   

12.
张春蔚 《中国市场》2008,(16):26-27
<正>借道山东龙脊岛建设公司,黄光裕最终获得三联商社的控股权,而在此过程中,却有着耐人寻味的"斗争"。为了这10.67%的控股权,国美电器最终以每股19.9元的价格支付5.373亿元的天价。在一场通过代理人进行的、对三联商社控股权的争夺战后,国美扩大了对苏宁的规模优势,巩固了自己在家电零售业的垄断地位。之所以称天价,是因为拍卖价最终比其二级市场价的9.68元两倍还多。  相似文献   

13.
《商》2014,(18):8-8
上交所消息.因浙报传媒原控股股东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傅建中和林海文,长期隐瞒相关权益变动和协议安排等事项,信息披露存在违规行为,上交所对他们进行公开谴责。上交所消息。因浙报传媒原控股股东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傅建中和林海文。长期隐瞒相关权益变动和协议安排等事项,信息披露存在违规行为,上交所对他们进行公开谴责,并抄报中国证监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相似文献   

14.
雷宇 《财经论丛》2011,(3):93-98
从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声誉机制有效性受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声誉会带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但是声誉机制的这种效果受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声誉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更加有效。本文的这一发现为声誉机制的效果提供了具体的经验证据,而且证明了正式制度安排(实际控制人性质)会对非正式制度(声誉机制)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银波 《商业会计》2011,(30):59-61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应对措施,美国率先出台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SOX法案),拉开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序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普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从不同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报告提出了要求。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但是效果却不乐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参差不齐,自愿披露动力不足。本文选取2010年沪、深两市A股103家交通运输板块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树 《华商》2014,(3):26-29
尚德这个倒下的巨人,正在被光伏黑马——顺风光电所吞噬。在业界的惊叹与疑惑中,顺风光电的实际控制人——隐秘的资本大鳄郑建明,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2009年期间深沪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年度报告或独立公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对象,研究其披露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研究表明仅有10%左右的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出具鉴证报告的公司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即上市公司决定是否出具内控鉴证报告时,并不是一种"习惯性"选择;在"鼓励自愿"的条件下,有些公司首年出具了内控鉴证报告,次年则放弃继续出具。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控目标发生偏离,人事变动,信号传递失效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我选择会发生变化;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没有违规和财务重述,董事长、总经理很少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少更换,市场信号传递越充分,以及处于"三大板块的公司"越有可能保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6月24日,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这是中国企业对日本上市公司的首个收购案。发布会上,苏宁电器宣布将投8亿日元(约5730万元人民币)持有LAOX公司27.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据了解,LAOX公司创立于1930年,近年来公司经营状况日趋严峻,截至上一财年已经连续9年亏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名牌》2020,(1):70-79
2019年12月13日,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珠海市人民政府和珠海市国资委批复同意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格力电器15%股份的交易事项。自此,2019年格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完成。公告显示,本次权益变动后,格力电器将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创业板成立时间短,制度尚待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一股独大现象,表现为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股的能力。本文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出发,对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说明一股独大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弊端。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