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计量方法,对国民生产总值与消费、投资、出12、进12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12、进12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投资、出12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12对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它对出12影响显著。因些,中国经济增长是出12导向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进12对经济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阈值协整模型,利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周期的发展表现出非线性变化特征;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阈值协整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54%和13.46%之处;从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对碳排放的阈值效应可看出蓝色经济区正在走产业升级和转型之路,因此需要注重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Hansen和Seo的两区制阈值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短期非线性调整。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当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出现短期偏离时,在正常区制中,主要依靠碳排放的调整使两者间关系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在极端区制中,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都会向均衡状态做出调整,且碳排放的调整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与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面板协整技术,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尽管对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但对于中部和西部,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同的金融市场功能在不同国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不尽相同,那么,在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是否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何,值得研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的发展,而金融发展却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及双向的因果关系,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率作为金融深化的指标,对金融深化及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检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提出加强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以利于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1987—2009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对外贸易的原因,即西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我国1990~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二者只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能源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却没有带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使用LMDI方法,建立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关键。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对策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主要发达国家1850~2005年工业化以及碳排放的历史数据,考察了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碳排放的演变趋势,从中得出碳排放和一国工业化进程间的规律性。使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三个指标多角度分析了碳排放的演变特性与规律,分析了各国碳排放周期,指出了工业发展中碳排放倒U型发展模式,并将整个周期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冲击效应和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均表现为正效应;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对碳排放的影响微弱,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强而持续,且前期波动剧烈但后期平稳;受碳排放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累积冲击效应为负,而且正负冲击效应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4.
北京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EKC和STIRPAT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为34423元;研究期间北京碳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在1981—2010年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2025年天津市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压力下,明确碳减排能力及任务迫在眉睫。文章运用Tapio脱钩模型,从整体和部门分别对2007—2016年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天津市碳减排优先次序和发展瓶颈,并借助LMDI分解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表明:2007—2016年,天津市经济与碳排放总量均呈高速增长态势,两者之间呈弱脱钩状态,而6部门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增长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工业和生活消费及其他子部门经济占比较大;能源效率始终是促进天津市实现脱钩的关键,工业和商业子部门能源效率贡献较多;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负向抑制效应逐渐明显;碳排放强度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Using panel data unit root tests and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s, as well as estimation techniques appropriate for heterogeneous panels such as the full modified OLS,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long-run co-movement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n a bivariate model, employing data on 25 OECD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01. Our cointegration test results show strong evidence in favour of the existence of a long-run equilibrium co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fter allowing for a heterogeneous country effect. Regarding the panel-base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e find that GDP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lack short-run causality, but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long-run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This shows that, in the long run, economic growth must be based on a social welfare policy tha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economic growth can facilitate contiguous development in a social welfare policy. Lastly, we also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that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can affect growth through the savings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OEC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Mohammad Afz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2013,27(1):63-7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rection of causation between GDP representing economic growth, exports and its different categories, imports and world income. After experiencing vigorous import-substitution in the past decades, Pakistan adopted an outward-looking strategy in the late 1980s with an emphasis on export promotion. A strong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xports and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manufactured exports and GDP has been found. Export promotion policy is pursued consistently with an emphasis on manufactured exports and this is most likely to contribute adequately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