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昊成 《华商》2008,(16):31-32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损失,而且也通过全球金融传导机制迅速扩散到其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本文首先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来剖析次贷危机的原因,进一步从金融机构以及监管层的层面进行探讨,并由此得出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雪峰 《北方经贸》2009,(8):101-103
热钱总是偏爱快速经济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我国自然是热钱流入的热土。热钱的流入必然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为此,短期内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有效地阻止热钱的流入,长期内建立金融稳定监控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
王蒙  贺晋 《商业研究》2002,(3):30-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量的微观审计将逐步向社会审计转移,国家金融审计更要调整工作重点,针对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监管薄弱,金融秩序混乱、风险隐患较大等问题,探索金融宏观审计的经验和模式,使国家金融审计成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相似文献   

4.
王蒙  贺晋 《商业研究》2002,(2):30-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量的微观审计将逐步向社会审计转移,国家金融审计更要调整工作重点,针对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监管薄弱,金融秩序混乱,风险隐患较大等问题,探索金融宏观审计的经验和模式,使国家金融审计成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监督。  相似文献   

5.
徐迪 《中国电子商务》2014,(18):186-186
作为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扮演着传统金融体系拓展者的角色.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一轮“互联网金融热潮”.但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新兴金融模式,也还存在政府缺乏全面监管、行业缺乏有效自律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特点提出构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两大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从而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全面、精细的监管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定性向量自回归模型(Qual VAR模型)和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测度全球33个主要国家之间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的交互溢出效应,并考察国际监管合作下国家之间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协动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全球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的总溢出效应具有波动性。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政策溢出效应比较大。政策的关联网络是一个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为边缘的中心-边缘网络,网络内部的联结具有区域聚集特征。总体来看,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和金融周期协动对政策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随着国际监管对各国的压力变大而增强。但对于不同类型国家组内和组间的情况而言,这一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由此,本文认为各国在制定和执行宏观审慎政策时,应重点关注与本国联系紧密、处于同一地域国家的政策,加强政策信息沟通;同时,应重视国家之间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协动所带来的影响,提高政策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俄罗斯、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基本形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一个整体框架,涵盖了法律保障、专职机构、金融教育和争议解决等诸多方面。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在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金融消费环境及权益保护等方面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具有相似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推进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行业大力发展金融是顺势而为。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金融的新兴发展模式,进而剖析现阶段金融业态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法律、监管模式创新方面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金融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金融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 ,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虽不直接监管金融市场 ,但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执法人员 ,却必须了解现代中国经济的现状 ,掌握中国市场运行的规律 ,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和认识有关金融的一系列问题。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进行了渐…  相似文献   

11.
刘君  王宗林 《北方经贸》2009,(9):108-109
在近二十年改革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终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取得了重大进步,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在改革过程中,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复杂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体制仍会在金融机构组织、银行利率市场化、金融开放以及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2.
市场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政府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与维护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监管呈现分散化、碎片式、强干预、低效率的特征,尚未建立起现代监管体系,这是导致监管绩效低下的根源。当前需完善层次分明的监管法治体系,健全职能完备、分工合理的监管组织体系,引入与监管对象和目标相适应的监管方法和工具,健全抑制监管机构滥用权力和减少决策失误的监督机制,建立中央直接领导、高层次机构统一实施、上下衔接配合、公众广泛参与的改革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鹿小楠 《商业时代》2007,(2):73-74,77
金融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监管制度也避步向统一综合监管方向发展。本文深入研究混业经营背景下全球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趋势、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兴的网上交易方式,网络金融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而我国的网络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只有深入分析网络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促进我国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得到很大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的诸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金融科技作为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在金融支农方面成效显著。然而,金融科技在经营、制度、法律、技术等方面隐含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科技支农现状与风险的具体梳理,从法律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及监管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盛维 《消费导刊》2012,(3):22-24
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有其自身特有的行业特征和区位特征,前者表现为金融、贸易—供电、供水、电信、商务活动—研发循序推进,后者表现为欧美之间—大三角地区—新兴经济体空间演化。而未来扩张趋势则体现为扩张的规模越来越、形式日趋多元化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0)
金融风险是世界性,全球性质的,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世界经济的衰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美国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其金融监管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相比之下,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系尚未成熟,金融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突然袭击,如何通过本次金融风险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最新成果,这对我国金融的监管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金融风险下我国金融监管出现的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风险下对于金融的新趋势进行研究和借鉴。笔者认为,金融风险下,对于肌肉痛监管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该积极的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锐 《对外经贸实务》2022,(2):17-21,81
基于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以及发达经济体央行过去一年开始减少债券购买规模,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许多国家也提前迈动了加息的步伐,与此同时,提高公共财政赤字率,增加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投资以及减免税收成为了许多国家财政政策的一致性选择。另外,作为国际范围内一项常规性政策活动,各国监管机构继续加大对违规金融机构的处罚,同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各国央行也不断加强金融合作,增加对遭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援助。  相似文献   

20.
王健 《商》2015,(2):173
互联网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方式,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作为一类重要的影子银行,受相关部门的监管有限。本文基于融资视角,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统计监测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统计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