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解读了美国黑人作家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日用家当》中各种矛盾冲突有力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两姐妹对日用品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她们对待文化遗产传承上的不同态度,彰显出她的社会价值。迪伊深受白人主流文化影响,她不关心这些日用家当身上所附着的亲情意义,认为象征自己身份的日用物件应该被看作是自己的文化符号。教育给她带来的觉醒意识使得她想寻根溯源,然而就在这寻根溯源的过程中,她迷失了自己。妹妹麦姬能够清楚地将每一件日用家当和自己的亲人联系起来,这种精神上的依附在她心中更重于物品本身,母亲对于家族历史的记忆会由麦姬传承下去。母亲和麦姬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是平定安宁的,但她们无法感知外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喜悦。  相似文献   

2.
刘辉晶 《走向世界》2009,(15):37-38
她们是一群为自最而活的女子,被称为"写手"或者"自由撰稿人".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负,有着年少时的轻狂,美好的愿望.她们终生与文字为伴,心中有爱却轻看世俗.她们生活在社会中,不肯与社会脱离是为了让自己感动、有动力写下去,却又与社会保持着距离.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周刊》2012,(9):16-21
有人说,"她时代"已经来临,女人前所未有的强大。她们拥有男性的独立、自信、果敢、坚定,她们胸怀远大、敢作敢为、目光高远,她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不输给任何一个对手。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表明,82.4%的女性表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  相似文献   

4.
安娜.斯特朗、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海伦.福斯特.斯诺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美国女记者。她们在华期间,不仅仅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那个时期的中国的人民和中国的战争,还通过自己其他的举动影响着中国。她们由于或多或少倾向于中国共产党,她们被认为是"偏左的激进派"。20世纪20年代到抗战结束期间这些激进派的女记者对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  相似文献   

5.
屈丽梅 《魅力中国》2014,(10):34-34
汉朝的政治爱情,是最悲壮的一种爱情。把自己一生的爱情置身其中的女人们,无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们只能参与到朝廷的和亲政策当中,充当外交工具。倘若遇上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和亲对象,那是天大的福分,假如遇上自己厌恶的男人,也必须毫不打折地坚决服从,去做那个男人的老婆。  相似文献   

6.
当李欣莲驱车载我在济南经十东路上聊了一下午时,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看起来温柔、贤淑的女人会把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在济南,成功的女企业家不在少数,她们有的弃政从商,有的年轻创业,也有的是家族产业继承,还有一类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是一群下岗的女职工,靠着勤劳的精神和思维的创新赢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她们充满着女性特有的魅力,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寻求着新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李欣莲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说是创新让她赢得了今天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阳光大姐”在担当社会责任中拓展自己发展空间。她们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在解决女性就业、满足社会民生服务等方面积极拓展空间:她们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员工权益、消费用户权益、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社区参与等方面践行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她们把提高社会效益作为引领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服务业威.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9.
黎权  杨述 《走向世界》2015,(11):34-35
人们总爱把女性比喻为花朵,因为花朵是美的象征。女性一生都在妆点自己的美丽,不仅是外表,更包括内心。她们日复一日地修饰自己的皮肤,完美自己的曲线,搭配自己的服饰;她们更是时时刻刻地检点自己的言行,整理自己的心情,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总之,女性一心只想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她们天生要以美丽为准绳,来与世界发生相互作用,世界也因为女性而美丽。  相似文献   

10.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经济的全盛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动荡的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天堂与地狱的时期,女性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她们所扮演的角色有待嫁女、家庭妇女还有妓女等,充当这些角色的她们有着自己不同的忧郁,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个全盛、压抑的时代.共同的忧郁眼神是英国女性以及整个英国人民压抑心态的写照,同时,也用女性忧郁美的形象淋漓尽致的阐释了整个压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我接触到了不少下岗、失业或者残疾的妇女,她们的生活来源基本靠国家补贴或慈善捐助,她们的住房、吃饭、子女教育、看病等问题都比正常人多得多,社会保障只能帮她们缓解贫困,但不能消除贫困.我也是她们中的一员,残疾、失业让我的人生布满荆棘,但我始终怀抱梦想,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为社会上像我这样曾迷失在痛苦和绝望中的人点亮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2.
小店倩影     
王媛 《走向世界》2011,(31):56-59
临沂温州服装鞋帽批发市场偌大的服装商城里,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个从事服装销售的摊位。看守摊位的大都是数不清的年轻姑娘。她们画着靓丽的妆,衣着或前卫、或另类,性格开朗而独立。她们既是卖家又是模特,在10余平方米的小店里,张扬着自己的青春。24岁的刘雨就是她们当中的一位女店员,在嘈杂的服装市场为店主看店卖服装。刘雨是一个典型的外来打工妹,来临沂7个月了,因为乐观开朗,被周围朋友们昵称为"小雨"。小雨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但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元的工资。  相似文献   

13.
宋代社会文风兴盛, 由于科举制的发展加之士大夫的提倡, 有部分女子有机会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她们喜爱读书, 阅读的书籍内容也十分广泛. 虽然宋代女性主要通过家庭接受教育, 但她们通过阅读, 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对韩国人来说,孝是十分重要的.韩国人认为,孝是人伦的根本,也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日益增加的来自中国的结婚女性,她们对韩国的儒家孝道又如何感知的呢?通过对九名在韩的中国结婚女性的深入访谈了解她们对“孝”的含义的理解和她们的感知,以及她们在讲究儒教孝文化的韩国家庭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适应困难.基于“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这三点家庭中的伦常展开.研究发现,中国结婚女性多对孝有良好的认知,但对韩国基于孝而立的家庭规矩有一定的异议和不适,但是在生活文化的适应中,她们调整着自己去适应这个夫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自我衡量.分析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环境分析。 我曾经对商业活动中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作过一些研究。男性的特点是爆发力强.创新能力强.做事果断,能够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做出判断。跟男性相比,女性天生就是社会型的人才。她们敏感而细腻,开朗而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有帮助他人的倾向。在满足他人欲望的同时.她们自己也获得了满足。  相似文献   

16.
由于常年奉行"习惯性地向女人及一切'邪恶'势力低头"的和平外交政策,鄙人也在各种场合结识了一些剩女,她们都很优秀一一无论相貌、素质、职业还是收入,估计身边也不怎么缺男友.但共同的一个麻烦是没一个愿或敢娶她们的,结果集体愁嫁.不过,我觉得配得上她们且单身的男人本来就是这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一一您想啊,外号都叫钻石王老五.于是,她们多半会在情人节陷入想有-个家的焦灼.  相似文献   

17.
朱孟刚 《魅力中国》2010,(21):22-22
唐代鱼玄机等几个著名的女诗人,虽具体生平有前后,但她们却不约而同的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道教对她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的教理教义为女冠诗人们构筑了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有利的创作条件,从而使她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唐代诗歌史上书写了她们女性独有的浓厚一笔。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16年3月,英国驻华使领馆就在全国范浏内启动“做你自己——助力女性共享未来”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中英合作,推动性别平等,鼓励女性发展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帮助她们实现自我理想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振中 《北方经济》2001,(2):36-38
在深圳,有一个被人称作"打工女皇族"的金领女性阶层,她们大多是合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顾问、规模较大公司的部门经理等.这些社会精英的生存状态远远好过特区"白领",年薪一般在20-50万元之间,并多在特区拥有自己的房产和私车.毫无疑问,这是一帮现代社会的宠儿,也是一个令白领小姐艳羡不已的女性群体.那么,"金领丽人"是如何炼成的?她们的生活到底怎样?日前记者专门到特区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同走近这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韩非的自利自为人性论在先秦可谓是独树一帜,从韩非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来研究他的女性伦理观,可以得出结论:贵族女性固宠的斗争与手段,其实是对性占有权的反抗,对财产地位继承权的挑战,对社会整体规则的质疑。而普通女性则希望捍卫自己的财产权、性占有权、性自由权和教育子女的权利,而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给过她们这些权利,她们只好用各种方式进行抗争,即使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