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石峰 《金融会计》2007,(6):19-22
200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但随着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建元”和“开元”两只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的正式发行,中金公司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以及广发证券的“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试点发行开元、建元资产证券的成功,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文从融资和搞活资产存量的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首先从银行信贷资产起步的原因,指出今后应逐步深化资产证券化,使更多的资产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特征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2月15日,首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MBS)和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BS)在银行间市场顺利发行,这是我国首批政策规范下的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试点推出的两只证券均以信贷资产为突破口,即开元证券和建元证券分别以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公司贷款和中国建设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资产,统称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迎来福音 资产证券化破冰而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15日,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受托机构和发行人,宣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30余亿元“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建元”)。来自银行、证券、保险业的51家金融机构竟得“建元”的承销商资格。而同一天,国家开发银行也推出了40多亿元“200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至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资产证券化,在同一天以同一血脉不同思想的“双胞胎”的方式,正式在众人面前亮相。  相似文献   

5.
近日,开元”和“建元”两支资产支持证券先后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发行,并正式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这标志着经过长达六年时间的酝酿,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首次实现了从理论探索阶段向实践操作阶段的真正过渡,这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趋于完善的重要一步,也为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以及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来,国内已开展了两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建元2007—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两单证券化业务的基本结构都是: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将该行持有的一定规模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筛选集合,信托与受托机构依法设立信托,然后受托机构以资产池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偿付基础向资本市场发售代表信托受益权的资产支持证券。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期42 亿元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中国建设银行建元2005-1期3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信贷资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起源,虽然我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产生而抵制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提前偿还风险,本文将从我国提前偿还风险的特殊性出发。分析影响我国早偿风险的因素,并结合“建元2005—1MBS”建立提前偿还风险模型,最后提出了提前偿还风险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开元证券发行背景、发行方式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的同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是一片空白。虽然相关的讨论在国内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的破冰之行还是从2005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的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分散资产风险的金融创新机制而备受推崇。次级贷款证券化引发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市场几乎成了“风险”的代名词,证券化产品交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金融市场的回暖,避险情绪的消退,资产证券化产品又开始慢慢复苏。尤其是近期华尔街人寿保单“证券化”的推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曾被用作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凤凰”和“东元”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证券化工具处理不良资产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但依然受到法律约束。本文通过对这两只证券化产品的实证分析以及理论研究,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包括资产转移、SPV模式选择、信用增级等的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形成完整结论.通过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在系统性风险形成中的作用,从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如何促进风险传导.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和长期所采用的品种及基本模式、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组合标准、基于“监管特许权论”的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设立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9月6日,被称为“国内首例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市场挂牌交易。这笔总额达到32亿元的联通收益计划被看作是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的第一单,抢在了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出市场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有所提高,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各期限利率、信贷市场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仍不够畅通。本文首先拓展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理论模型,在银行间市场引入短期市场利率,从理论层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随后借助局部投影方法给出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影响的经验证据,并从替换货币政策冲击、改变资产证券化测度方式、引入更多控制变量、改变估计策略等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内在逻辑是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和信贷资产定价机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与“低资产证券化”状态相比,“高资产证券化”状态下债券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长期利率和信贷市场贷款利率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冲击具有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进程的加快,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工具的推出变得越来越紧迫。国内银行业对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最近,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方案已基本明朗,倍受业内瞩目的资产证券化呼之欲出。本刊为此特别策划了一组专题,从监管层、操作方以及业内专家的视角来全面解读资产证券化,展示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探索历程和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7.
证券化资产“真实出售”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真实出售”的确认是关键的一步,也是证券化资产转让交易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一、“真实出售”的界定及意义 (一)“真实出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起到的“分散风险”的正面效应及其局限性的分析,并结合中美两国资产证券化现状的比较,从资本市场建设、资产选择、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最新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邮元2014年第一期”的发行,沉寂了7年之久的国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重新启动了.国内一贯将住房抵押贷款视为优质资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风险,尤其不能忽视住房抵押贷款变动对以其为基础的MBS的影响.本文以“建元2005-1”MBS产品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基础资产提前偿还风险对MBS类产品的影响.以基础资产的提前偿付率及其趋势为基础建立量化分析模型,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MBS产品提前偿付风险的预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夏馨 《西南金融》2003,(3):33-35
本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作了介绍,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制度条件和现实基础,指出我国首要的是构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框架和运作机制,并以住宅抵押贷款为试点逐步推行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