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扶贫政策的低效性、“三农”问题的历史动因以及农村扶贫战略的调整,催生了权利扶贫理念。权利扶贫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新的有效思路,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消除贫困的现实抉择。通过对权利扶贫的法律分析,该文认为必须制订《农村反贫困法》,而且要以“权利扶贫”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法治化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扶贫政策的低效性、“三农”问题的历史动因以及农村扶贫战略的调整,催生了权利扶贫理念。权利扶贫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新的有效思路,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消除贫困的现实抉择。通过对权利扶贫的法律分析,该文认为必须制订《农村反贫困法》,而且要以“权利扶贫”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法治化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始终以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己任,积极致力于农村贫困问题的治理。在过去数年里,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经过阶段性调整,从传统单纯的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全面铺开到适度瞄准,逐渐形成完善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朝林 《科技和产业》2007,7(10):25-28,3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既遏制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根据新情况,反贫困措施主要有: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质量、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四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村扶贫效率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由于目标瞄准机制不完善、反贫困模式单一、贫困者主体地位弱化以及在反贫困中重物质建设、轻能力建设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扶贫困出现了低效化.只有不断完善反贫困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确立贫困者的主体地位、实施开发和救助并重方针,才能提高反贫困效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云南元阳县作为“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抓住国家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政策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7.
摆脱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目标,只有彻底解决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才能彻底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扶贫开发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加大各种扶贫开发力度如为贫困地区建设新的农村产业格局、建设新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新的农民队伍、建设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与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国敏 《开发研究》2005,(5):14-17,9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同时并存;农村贫困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三无农民”成为新的贫困群体等。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贫困规模的测度体系以及反贫困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贫困识别、贫困加总、贫困分解三个模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政府扶贫政策达到的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扶贫的手段的不同,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必须制定出亲贫困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准确地界定贫困村,特别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贫困线,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文章对贫困线的构成要素、测定方法、演变过程和调整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亦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我国为响应全球治理贫困的需求,同时为化解国内严峻的贫困形势,2013年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战略,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观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不仅缺乏精准化救助理念与形式,而且在治理主体与体系方面也缺少精准性,为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分析精准扶贫对城市反贫困的契合基础上,欲运用精准扶贫作为指导,从救助理念、形式、主体、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化设计,实现精准性城市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2.
赵茂林 《北方经济》2006,(11):41-42
一、"教育反贫困"战略与现行开发式扶贫战略之比较 首先,笔者之所以建议采取教育反贫困战略新思路来解决西部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因为"教育反贫困"战略明显优于现行的开发式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等开展新阶段农村贫困监测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和反贫困进程,掌握扶贫重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评估宏观经济发展和专项扶贫项目成就,制定扶贫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关于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的要求,国家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反贫困文化: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文化是贫困地区长期文化贫困的后果。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贫困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也体现在村民心理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推进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外,实施反贫困文化战略,应当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完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告分析了贫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名族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发现目前制度实施中出现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短缺,应对措施不力,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建立贫困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着重在保障标准、资金来源、保障手段和配套政策等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社会组织为农村扶贫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文章立足农村扶贫的基本现状,结合调研,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的优势及其所遭遇瓶颈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农村扶贫,促进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并努力开展农村反贫困工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重点的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