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商业文化》2006,(1):45-46
我开始体验是在和平里地区,那里有好几个喜来健体验中心,我都体验过,但是集中体验的一个地方叫民旺胡同,这个地方有一个体验中心。我和我的老伴常去。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喜来健的运作,不仅仅是一个营销问题,应该讲喜来健这个运作本身是一种经济模式的特殊化。因为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里,对于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体验经济学。我研究过这个问题,所以给我一个感觉:在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现代科学产品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商业文化》2006,(1):59-62
我觉得喜来健的运作,不仅仅是一个营销问题,应该讲喜来健这个运作本身是一种经济模式的特殊化。因为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里,对于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体验经济学。我研究过这个问题,所以给我一个感觉:在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现代科学产品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的情况下,体验经济也确实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2006,(1):47-48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如何推广产品已经成为把握成功的一道出奇制胜的利器,抓住了这个利器,敢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亮剑,就能推开消费者禁闭的大门。将优质可靠的产品带到消费者身边,供消费者自主选择,这就是喜来健公司积极推行的顾客长期、免费体验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就是让顾客能够随时通过喜来健公司销售商设立的体验中心,在无任何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免费体验后,根据个人需要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相似文献   

5.
我并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峰,我只是个普通的创业者。我今年的名声是"过河拆桥",我从来不是互联网的英雄,我就是个杭州起来的凡人。理论上讲,占有超过60%的市场,淘宝收费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收费的基础是,你替别人真正赚钱了。如果一个商人每个月可以赚500块钱,我向他拿回5块钱,有什么关系?如果他连5块钱都不愿意拿出来,这种商人我也不要了,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共创。  相似文献   

6.
喜来健温热治疗器已经打入世界50多个国家,打入中国以后已经发展到800多个营销店和体验中心。在2001年,韩国喜来健株式会社打入我们中国市场,在吉林省延吉市成立了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总公司的时候,找到了我们309医院作为合作伙伴。我们医院为了负责起见,组成了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你认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徐湘林: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行政机构改革,每一届政府每过5年有一个大的职能转变。但是这个职能转变相当的难,为什么呢?因为执行过程中,具体的执行单位不愿意执行,经常是通过变通的方法,短期撤销,然后再恢复,这是监督不力。所以成效一直不是很大。机构的存在就是审批权的问题,如果这个审批权,通过立法规定下来了,然后对你这个审批过程,通过明确的规则来规范,这样你就不可能自己来扩大你的机构。这是主要的意义。其次,服务中  相似文献   

8.
《商业文化》2006,(1):33-34
2001年,借助于社会各界用信任和关爱搭建的平台,喜来健公司顺利进入了中国市场。我们回馈给社会的不仅是高科技的健康产品和全新的投资经营模式,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科学的健康概念。现在喜来健体验中心在中国已经突破了八百家,为广大的中国人民送去了健康。喜来健在充分了解发展环境和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做出了设立完全免费的永久的体验中心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源于我们对产品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我非常感动的一点是:这种模式的现场服务,态度非常好,能始终如一。关于体验营销,最近几年在营销界发展得很快,我觉得起因是从主题公园开始的,如迪斯尼,因为它没有产品,只是一些娱乐项目,能吸引那么多人去,以至于全世界这些主题公园搞得非常发达。现在中国的上海和香港不是也在争这事吗?我想现在主题公园也不仅仅是迪斯尼了,还有一些其他的类型,体验营销又从主题公园上逐渐扩展到其它产品,比如像惠普的体验中心,还有一些音像产品的体验中心,先把你吸引来。其次,餐饮业也在搞体验,像星巴克,包括麦当劳之类的美国快餐点,实际上也有一种体验在里…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杂志叫《商务周刊》,顾名思义是办给商务人士看的。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商务人士。你可以从职业、收入、观念、态度等各方面来界定,我这里要提出的观点是:商务人士就是对生活有许多怪异要求的人,也就是有些毛病的人。我以前也做过记者,前方跑采访的记者就不是商务人士,因为他们对环境不在意,什么地方都去,什么人都接触,饿了就街边坐下来吃,到地方了上床便睡。后来我慢慢有了一个毛病,就  相似文献   

11.
正产品这个词可以有很多定义,也并没什么官方和非官方之分,在这许多的解释之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个:"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我们在定义产品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时,首要就是从这三重属性开始探寻:核心产品,是消费者购买这个产品所获得的利益,这个你必须是让别人能够感受到,并且你是要足够强大的。你不能忽悠一个卖点,别人根本不信。实体产品,就是你看到,拿到,用到,感受到的这个产品。  相似文献   

12.
我看了喜来健的产品,同时也去了设在宽街的体验中心。总的来说喜来健公司确实在营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而且收到一些效果。它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眼于大众。第一步的定位应该是准确的。第二,一视同仁。我们以往的做法通常是,买和不买不一样。但在他这里,让人充分享受  相似文献   

13.
Facebook营销     
当你在微博上拥有了自己的粉丝,该如何与他们进行互动呢?Facebook(脸谱网)拥有10亿多用户,在其网站创建一个品牌网页,不仅方便,而且免费。如果你是个商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一旦你的品牌拥有了自己的粉丝,该如何与他们进行互动呢?每次网上发帖,都需要有个目的 , 问自己 :发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内容出版商,你的目的就是发布新内容 ;如果你是商人,你的目  相似文献   

14.
《商业文化》2006,(1):55-56
我看了喜来健的产品,同时也去了设在宽街的体验中心。总的来说喜来健公司确实在营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而且收到一些效果。它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眼于大众。第一步的定位应该是准确的。第二,一视同仁。我们以往的做法通常是,买和不买不一样。但在他这里,让人充分享受到每一位来体验的人都是平等的。第三,它准备坚持这样做下去。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利益最大,这是符合企业规律的,哪个企业做得最好,就在于它的目标的长远性。  相似文献   

15.
一些非常有名的大公司,现在可能已经濒临下市的边缘,柯达公司是整个照相业的巨头,其实它们在1972年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数码相机.有将近快40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创新的东西,应该可以投入到商业的运营,但很可惜,最终还是抱着传统的照相业没有放. 心目当中最有创意的企业是哪些公司,放了几个大的公司,大家可以看到谷歌,谷歌其实在搜索这一块的确是非常的具有创新,苹果,毋庸置疑,它们推出的iPad和IPHONE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三星也是如此,维珍的澳大利亚,它们推出了一个项目是什么呢?就是跟大家说你们每一次要去休假的时候,大家花很多的时间去做计划,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这样,你把你的计划交给我好了,你相信我维珍,它的计划就是我有两三个计划,那么选择澳洲最美的或者最值得去的,网友投票的50个地方,这50个地方是随机的,所以你再拿起背包或者想出发的那一刹那,你不知道去哪里,但是维珍可以安排好,保证你有非常好的航空体验,有非常好的体验,这些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10,(5):42-43
最近,有人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能在广告界工作这么长时间呢?哎。看来我的“容颜”出卖了我的年龄,叹一声“只是朱颜改”,当年那个帅小伙一去不复返呐。广告界带给我无止境的挑战和满足感。在这个行业里,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你能想到的,你就能将其实现。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创意。这是一个游走于想象和创造之间的工作,还有哪个工作可以比它更让我得到满足呢?我的答案是:恐怕还没有吧。  相似文献   

17.
"爸爸,你知道什么是美国之美?"女儿拿着一张报纸问我。我就想那张报纸没有这个问题啊。可我到底该怎么跟她说呢?美国之美这个题目,哪里能用几句话说得清?想了想我就反过来问她:"那你说呢?"她就歪着小脑袋说:"美国之美,就是人长得美。"  相似文献   

18.
《商业文化》2006,(1):53-54
原来听说过这种营销方式和产品,但都是耳闻,我这耳闻和刘会长的耳闻不一样,因为他亲自体会了。一般接触这个东西都会先有一个疑问,到底这个是针对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是老年人做,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也少,我们的宣传工作也不是太好。“什么都治”,我一听这个,不能相信,不只是我,别人也一样。今天听了之后,特别是刘院长讲的原理和针对性,确实是增加了很多知识。听了之后我有点心动,我比刘会长落后,我也在慢慢想这个问题,也应该创造条件来亲自体验这个东西。  相似文献   

19.
绝妙签名档     
《光彩》2014,(3)
正——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吧,反正我又帮不了你。——冬季,是一个洗澡靠毅力,洗衣靠耐力,起床靠爆发力的季节。——忘了那个伤疤,也就没那个痛了。::——有人说人生是在做选择题,有人说是在做判断题,而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每一个细节都能影响到结果。——有人开玩笑: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只有敌敌畏。  相似文献   

20.
感觉互联网     
王孝中 《电脑采购》2000,(19):25-25
“触网”是在97年夏天,那是为孩子上网校买了“猫”并附赠了500分钟瀛海威上网时间。网校没上几天孩子就烦了,原来所谓网校就是在网校主页上下载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卷子,学生去作。实际上该会的都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再说,平时学校留的作业都作不完,我们实在不忍再管促着孩子硬去吃那夹生饭了。“找网”网校歇了,猫可不能扔,那是800多大洋呢!我开始硬着头皮琢磨那个瀛海威,希望别糟践了那500点。现在想起来真傻,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网络服务商和主页、E-mail,就认识网校,因为是“猫”从那买的,死气掰趔问人家怎么连接瀛海威,无论怎么解释,我也搞不清网校与瀛海威究竟是什么关系,可我始终认为连接不成功就是猫的问题,不找你找谁?弄得网校烦透了我。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