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当前利率政策特点效应和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已由过去高度管制阶段过渡到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运行的阶段。本文在阐述现行双轨利率政策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利率政策的最新走势及其实施效应,揭示了当前利率政策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以稳定目前较低的利率水平为基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强化利率风险管理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实施情况,近期笔者就利率执行有关情况进行调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辖区内金融机构在执行新的浮动利率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一级法人管理体制和固有的信贷管理模式制约,  相似文献   

4.
李芃  王锋  王敏 《西安金融》2006,(9):43-45
2006年4月27日,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5.58%上调到5.85%。在此政策的作用下,陕西省金融机构各期限档次利率呈上升态势,同时,利率政策执行中的矛盾与问题也更加突出。针对利率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票据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贷款利率期限结构,以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6.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GDP增幅达10.7%,为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全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1.5%。在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的情况下,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货币政策在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同时,运用利率这一价格工具调节货币信贷运行,适度抑制投资的过度增长,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执行情况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2004年10月29日,央行宣布了一项被称为"贷款上不封顶,存款下不封顶"的政策并同时实施,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正确把握利率政策的执行情况,对于有效贯彻货币政策,确保经济金融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此,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近期对新利率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以及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民币贷款利率、个人住房利率、各项优惠利率的监测情况入手,分析各项利率政策的调控效应,指出利率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江西省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投资需求平稳回落,结构逐步优化;消费需求持续活跃;进出口较快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名列中部六省第一。三次产业平稳协调发展,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势。各类价格指数涨幅稳中趋缓。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存款增势强劲,贷款增速减缓,结构性变化特征明显。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效益明显提升。证券业在调整中规范发展,保险业竞争主体扩大,资产总额快速增加。企业融资结构多元化趋势增强。展望2006年,江西将继续围绕中部崛起目标,推进“全民创业,富民兴赣”战略实施,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预计将继续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扩大证券保险业规模,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央行多次通过利率政策变化调节经济。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进行了五次加息;2012年6至7月进行了两次降息,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加息使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涨,理财期限缩短。降息则使收益下降,中长期产品投资的价值增加。调整利率浮动区间会推动银行盈利的重心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推动利率市场化。实证分析上次加息周期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的影响对降息周期产生的效应有借鉴意义;理论分析降息的影响则为如何在降息通道中把握好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利率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作为调节资金配置的杠杆和最灵敏的经济信号,其市场化的进程被认为是一国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之一,从中国应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潜在的风险两方面分析,指出我国的利率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进程,最后介绍了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安排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运用利率这一政策工具,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情况,对全国经济进行调控,取得了极为正向的经济效应.尤其是从1996年到2002年,由于货币资金的日益充足,而全社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趋于下降,官方利率连续八次大幅降低,实施了一个与较为完备的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低利率化进程,使我国真正地进入到了低利时代.而要真正地实现低利率来加快资金的周转,刺激消费和投资,抑制储蓄,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等项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确定,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利率政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世纪以来有关利率政策理论的回顾,以时间和经济学派为线索,在分析当时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上,选取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以及利率自由化等主要问题展开论述,试图归纳与说明20世纪利率政策主张的争议与演变过程。并由此引发对中国利率政策运用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2001年美国的利率政策是失效的,对其原因,传统的金融理论已足以解释,技术冲击、金融创新与经济全球化才是引起当前美国利率政策失效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空间,但利率上浮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突出;银行、企业还未充分利用贷款计结息方式放开这一政策;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运用效率,活跃货币市场,但对增加农信社资金运用的作用有限。本文分析了2003年底以来人民银行推出的几项利率改革措施的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婷  肖琦 《时代金融》2012,(33):113
利率是国际调节经济的杠杆,近年来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利息率使其按预定的目标在量的方面变化来间接调整通货进而影响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货币政策。本文分析了利率调整的原因即利率问题中存在的缺陷,描述了利率对于投资需求、居民消费、还有股价的影响与相关性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利率水平高低的判断是以利率结构的界定为前提的。目前我国利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利率结构刚性 ,不但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相悖 ,而且也不利于经济增长市场化行为的建立。由于消费与储蓄行为之间的弱相关性 ;储蓄受到许多因素的决定和影响 ;同时在贷款利率和投资之间不稳定联系的背后存在有一系列深层原因等 ,由此决定了我国目前以低弹性为特征的利率政策 ,尽管它直接受中央银行的控制 ,但实际上仍不能有效地影响实体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