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月明  王伟 《商场现代化》2007,(34):290-291
改革开放以来,流入我国的FDI规模迅速增长,而近年来就业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5年~2003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影响是有差异的。FDI对于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要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日益重视,及其西部地区自身的优势,其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从行业,产业角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建立国内各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模型。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参数估计,得到模型的数学方程,说明电力消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这些指标对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经济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都在迅速扩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度,不能只运用单一的指标,现代的对外开放度衡量指标主要有: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对外投资比率、生产开放度、贸易结构水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部地区12省市的年度FDI总额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趋势面模型,对研究对象的空间集聚和趋势面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西部地区的FDI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具有正的辐射效应,即大部分省市处于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区域,但高FDI地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辐射效应有限;西部地区吸收的FDI总额有所增长,但增长较缓慢,且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泰尔指数在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泰尔指数为测度,对自1996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东、中、西部地区总差距水平、区域内差距、区域间差距在1996年~2005年这10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阿姣 《商场现代化》2007,(17):219-220
鉴于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本文以2004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为数据进行分析,引入地区位置作为虚拟变量,通过进行模型回归找出南北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吸收FDI是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本文研究发现:西部FDI影响因素方面,区域层面和省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在劳动力、市场、区位和科技等方面均处于不利情形;正在改善的基础设施则产生了积极作用。FDI选择因素的省(自治区)际差异较为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我们给出了加快FDI引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地区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FDI均占重要地位,中部市场导向型FDI占据明显优势,西部市场导向型FDI成为主导。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战略动机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FDI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升级、发展的机制,主要利用中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自1997—2010年的人口增长、GDP面板数据、贸易数据,考察这些地区FDI的流入情况,通过把中国分为中部、东部、西部三大地区,研究人力资本在中国的流动情况与趋势。最终发现人均生产总值越高的地方也是FDI流入最多的地方。东部地区密集的人力资本聚集和高FDI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引起人力资本流动。进一步分析显示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FDI流入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本的分布影响幅度小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11.
张志新 《商场现代化》2006,(25):258-259
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加快发展,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日益凸现。加大对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效用最大化问题的研究力度就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中之重。构建积极的激励和适当的约束机制以至于创新人才资源效用发挥的制度,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能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FDI即外商(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从本国以外获取资产的行为,这些资产涉及工厂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改革开放以来,FDI的引入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的形成,催生了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实现进一步的规模经济.更推动了该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引导先进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数量和质量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产业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测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又存在何种地区差异,如何有效的测量这一差异,也都是值撑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索落增长模型,将外商直接投资纳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带入1987-2005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大贡献;同时地区之间FDI的贡献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长春市经济水平也逐年稳步提升。当前长春市虽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但经济发展方式仍显粗放。所以,本文运用长春市自2001到2017年GDP相关数据,通过eviews8软件对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影响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包括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等因素的消费函数,利用静态面板数据经验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加剧对西部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在城乡之间进行了对比,发现人口老龄化加剧对西部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且对城镇居民的影响作用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FDI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的概念越来越被重视的现代经济里,FDI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FDI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使以煤炭资源驱动为主的我国经济,加大了煤炭能源的消费量。通过全国三十个省的煤炭能源消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FDI对煤炭能源消费的地区效应是有差异的,且差异显著存在。因此应分地区改善FDI的投资结构,使FDI促进经济增长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涌入国内,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使用1988—2006年各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后的误差修正模型对FDI对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FDI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2004年间,总体而言我国FDI发展不存在σ收敛,存在β收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以1993年为界,在不同时段FDI发展的地区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收敛性特征。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地区内部的市场、人力资本等环境不同。本文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FDI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并转为市民。就业是市民在城市立足的生存基础。通过对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中部经济发展中的河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西进行实际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转换过程中,在就业形式、就业条件、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上都有很大差异。失地农民仅凭其原有的传统劳动技能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很难胜出,需要依靠政府为其提供公平的培训机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政府除了办职业培训班还需加大统筹城乡就业的力度,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降低社区创业门槛,为失地农民提供高效的就业和创业服务,赋予失地农民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2)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各地区的GDP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法计算各地区的GDP,数据来源于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自2005-2013年的各年末的GDP总值,就业人口数量,以及各地区为发展经济而投入的资本量,各地区的每年的科研经费的投入(作为技术指标),以及各年度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此处以各年度的CPI作为参数指标)。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各地区当年流入的FDI与该地区GDP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某个地区的FDI投入越高时,该地区的年末GDP总值也越高,从而验证FDI与当地GDP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