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长期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探索和积累产生的最适合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生活及严酷的蒙古高原气候变化的服饰。它历史悠久,款式多样,外观高贵华丽且用途多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蒙古族服饰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是一个“品牌孵化器”,这已是服装业界人士的共识。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晴雨表”,2009年3月26日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09),注定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特殊时期继续担负使命。  相似文献   

3.
张霞 《魅力中国》2014,(19):96-96
舞蹈服饰与舞蹈表演同属视觉艺术,舞蹈服饰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舞蹈中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在中国舞蹈发展的历程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舞蹈服饰形象,既与舞蹈艺术交相辉映,又成为中华服饰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服饰和舞蹈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两者有着相通的艺术语言。舞蹈与服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要靠舞蹈服饰得以升华,而舞蹈服饰只有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充溢生命。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像时装那般精巧而又完美地诠释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品位甚至思维,也没有哪一种文化像时装文化一样沉淀千万年后仍然历久弥新。从古代的树叶遮体到今天服饰产业的万紫千红,服饰的变迁见证、演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现在的人们,通过魅力无穷的服饰文化改变着这个世界,成为每个国际都市最靓丽的风景线,比如巴黎、米兰、伦敦,比如今天的青岛……  相似文献   

5.
艺伎仿佛是日本文化的一种鲜活载体,她们的服饰和表演、举手与投足,处处透露着古色古香的日本特色文化,再加上一个"伎"字的联想,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探奇心理。然而,艺伎作为一种职业能够留存下来,说明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满足了某些特定的文化需求。从艺伎形成的过程出发,浅探其延续的原因,期许获得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官员的领导风格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也发生了明显变迁。从权变理论的视角关注不同时期领导干部的风格变迁,“个性官员”的出现具有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王郁英 《魅力中国》2011,(5):276-276
百褶裙是彝族最大的特色,内涵非常丰富,以百褶裙为代表的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开发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又培育了支柱产业。我们可以以服饰为桥梁,将博大精深、古朴厚重的彝族文化搭起了走出来凉山,走向市场的崭新平台。随着现代人的视野不断开阔,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文化深层次的挖掘,要适应文化变迁,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瑶是我国瑶族支系中人口最少的支系,其传统服饰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服饰作为记载历史的"无字"之书,充分反映了该族群的历史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价值和民族特色.本文以土瑶服饰为主体,围绕色彩搭配、穿衣层次、刺绣特点等探讨它的特征及审美,并通过梳理土瑶服饰的历史变迁及现状,试图从自我价值的转化、缺乏传承的生存空间、文化自信的不足、审美观念的分裂等四个方面分析服饰文化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郑艳 《新西部(上)》2007,(7X):174-174,177
服饰是社会心态变化的晴雨表。新中国初期,旗袍、西服等装束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消匿,以列宁装、干部服为代表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广为流行,并在城市中出现了罕有的服饰趋同的现象。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了该时期种种特有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是一个中西文明交融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国时期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服饰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表征,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剧变,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随着新史学兴起,更多的学者注重眼光向下的研究视角,大众的日常生活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研究更加丰富。通过对这些研究的系统梳理,力求展现新世纪以来民国服饰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11.
白景坤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32-36
人们对组织与环境关系认识的转变反映了组织所处社会环境变迁的过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组织存续理论的回顾,文章认为组织所处的技术和制度环境既是组织活动客观作用的结果,又直接影响组织的存续;适应环境的组织能够获得技术和制度溢出收益并成功推动环境的变迁,组织在与环境的共同演化中得以存续.  相似文献   

12.
黄少安 《山东经济》2007,23(2):F0003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银行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之路,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获得了暂时的金融稳定,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银行脆弱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制度根源何在,如何预防和化解,我国目前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最近,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陈华博士的新著《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问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是一本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专著。  相似文献   

13.
张浩 《魅力中国》2014,(15):104-104
分析了改革开放后至今维吾尔族男、女服饰的特点,并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改革开放初期,另一部分为深化改革时期至今,分析每一时间段服饰的衍变特点,得出结论,并分析衍变的原因及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4.
吕游 《黑河学刊》2010,(1):61-61
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的范畴。新闻价值的发现以社会文化环境为其本源。从历史的观点来讲,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人们的价值观亦不一样,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就不一样。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新闻价值观不同。新闻价值的最终标准,应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这是新闻社会价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刘宇 《魅力中国》2014,(26):87-87
我国的国画艺术历史悠久,是彰显民族魅力的宝贵财富。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人们对国画人物造型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境。在早期,国画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采用以形写意的表达手法;在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国画的人物造型偏向写实主义,开辟了中国人物画的崭新发展面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对传统的笔墨描绘又重新报以重视,使得笔墨与国画的人物造型关系有了传统的回归,在追求笔墨意蕴的同时,力图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主体精神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就我国国画人物造型审美的历史变迁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是这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昆明花都制服有限责任公司把传统的民族艺术精华和现代时尚气息相融合,设计、生产的各种手工挑绣民族工艺制服,既有民族服装的古朴,又有现代服饰的潇洒、气派和高雅。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图案相得益彰。有的粗犷、热烈、豪迈、奔放,有的温雅、细腻、秀美、含蓄;彝族、景颇族服饰的色度对比强烈奔放,苗族服饰的图案配色活泼俏丽,傣族服饰的用色则温雅柔和。还有佤族的挂包,白族的腰带、头帕,阿昌族的挂饰等等……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显示了…  相似文献   

18.
朱兰香 《魅力中国》2010,(34):117-118
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朝各代生活的缩影,传载着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信息,是帮助我们从事古代历史研究的线索之一。因而对于古代服饰的研究有着现实的必要性,随着考古技术和科技的进步,也让我们对服饰研究具有的更高的可能性。本文在立足于既有文献的分析基础上对唐代女子服饰进行描述性的研究,通过对唐代女子服饰的研究是理解唐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9.
董琳  梁屯 《中国经贸》2014,(13):89-91
产权制度作为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核心,本文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进行分析,以兰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探讨改革措施和存问题,进行法律思考。集体林权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新制度逐步替代了原有制度的一个变迁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村民经济意识的增强,法律意识的觉醒,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是以兰坪县为研究选点,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社会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历史性角度,探讨产权和产权制度的转化和创新过程,并从法律社会学视野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就是制度变革。经济制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三个内涵,即激励与约束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导致了利益集团的分化与重组,对制度构架如法律、权威及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等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改革己进行了将近20年,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计划经济向市场大潮中去寻求自己的真实价值,人的活动交往空间无限扩大,展现出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所云“迄今为止,整个制度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变迁”的图景。而十五大唤起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浪潮又在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中国经济跨进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