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是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征信业的监督管理机关,规范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完善征信业务规则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规范。这对加强征信业管理,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征信业管理条例》经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第228次常务会议通过后公布,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它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使我国的征信业管理进入到了制度与体系全面推进的时期.从征信业管理的内涵出发,论述征信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分析《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对我国征信业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征信业管理部门、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征信业管理和发展中应履行的职责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国征信市场步入规范发展阶段,而对于商业银行的征信监管来说,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分析征信业务规则、异议处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经营及监管的影响,提出对商业银行征信高效监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征信业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征信业管理条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目前仍没有一部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全国性法律。在征信实践中信用信息录入错误、个人不良信用信息保存期限等都会引发纠纷,征信主体涉诉风险越来越高。通过对《征信管理条例》立法框架的思考,提出设置提供信息前的告知程序、对不良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作出统一规定、统一关键技术和业务标准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个人征信信息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权益保护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现状调查,发现存在权利与义务不协调、现状与意识不相称、意愿与实际不—致、制度与实践不匹配现象.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征信信息数据质量不高、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社会宣传成效不高,造成个人征信权益保护不够到位.因此,应完善征信维权立法,加强征信维权管理,强化征信维权意识,制裁征信侵权行为,加强个人征信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征信业信息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进行了规范,但对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未做出明示。在分析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各方对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通过完善制度性保障的手段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瓶颈。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个人征信体系运作模式各有优劣。应总结经验,采取加快征信立法、疏通信息来源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全民信用意识等措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征信立法对个人权益应提供充分、适度的保护。一些国际准则已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达成共识。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我国的个人征信立法,应充分借鉴国际准则的有益经验,平衡好个人权益保护与信息利用的关系,并结合国情做出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高,出现了“守信者吃亏”的信用倒挂现象。建立个人征信制度,有利于鼓励诚实守信,敦促个人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对于重建社会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基层人民银行日常履职中对部分条款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有关征信管理的规定与《条例》如何衔接和适用也暂无明确的规范。通过对有关法律条款的分析,提出《征信业管理条例》在执行层面的一些问题,并建议立法机构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和一些重要条款的实施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的概念从“不被干扰”扩展为“信息的控制权”,针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应该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个人征信行为下的隐私权保护应该在规范个人征信行为下,保证当事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参与和控制。从比较法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和其他国家个人征信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制定综合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修改并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将隐私权保护的重心放于信用信息收集之后,赋予信息主体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通过总结《条例》的主要特点,分析《条例》对征信市场各方主体的影响,指出《条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数据项是从征信数据元系列标准之一的《个人征信数据元》中选取的,《个人征信数据元》中对数据元的选择与定义,应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征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征信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当前,《个人征信数据元》标准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目前的标准中又没有的数据元,应相应增加;对一些在定义、值域等方面的描述与客观情况不符的数据元,应进一步明确或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以来,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全国性法律,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基本是在法真空中运行,在征信实践中案件频发,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征信主体的涉诉风险越来越高,征信法制缺失已成为当前制约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信贷征信管理条例>立法框架提出建设性意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调查《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有关各方的贯彻落实情况,分析现阶段基层央行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应适度调整征信管理机构框架,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方法,加强队伍建设等,以更好履行基层央行对征信的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18.
《征信业管理条例》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但由于我国征信管理法制建设刚刚起步,基层人民银行在实践中发现《征信业管理条例》还存在着部分条款操作性不明确、协调不严密、职能定位不明晰等问题,建议尽快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厘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业务及征信管理职能,明确其他信用信息系统处理规则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对个人征信业务需求日趋扩大,但由于征信业发展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善、个人守信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差,个人信用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借鉴美国分散立法、判例执法、个人信息“宽进严出”等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征信业发展过程中个人权益得到保护的建议,即依法治国为理念、公共权益为原则、信息征集为基础、信息应用为关键、救济制度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培育现代信用文化,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国外个人征信体系的三种模式,阐述其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