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2.
刘彩霞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8):65-68
中西信用文化有同有异.相同点在于中西方信用地位同样凸显,传统内涵基本相同,对信用同样重视;不同点在于观念、性质、范围和手段差异.中西现代信用文化有道德、经济、法律、技术四个方面的接点.借鉴西方社会信用建设经验,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完善现代社会信用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郑良芳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8(5):39-42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分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他国控制后的危害,认为中华民族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保驾护航,应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信用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立即起草《信用评级法》并整顿被控制的信用评级市场,积极自主研发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秦绪红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72-74
加快推进信用文化建设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信用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探析信用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及表现形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个人信用档案体系一部分的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由于它针对的是高校学生这个特殊人群,其管理方式又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严格信用监督机制,确定失信惩罚制度,首先要确定一个最有效的信用记录管理主体.本文从信用资料的完整程度和信用信息的开放利用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作为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主体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由信任而信用:论信用问题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义奇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8(2):5-8
信用取决于信任,而信任取决于社会结构、文化和经验。具体到中国,理论逻辑和历史上的信用活动所证实的是,信用问题的社会根源,是纵向社会结构、熟人社会的交往习俗以及似是而非的市场经验。因此,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压力下,谋求社会信用之改善,应当从改善社会信任入手,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增强社会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8.
郭德香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19-23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通常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诚信道德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关键。本文首先通过对信用文化理论的回顾以及对其作用的比较研究,强调应发扬中华信用文化优良传统,吸收西方信用文化的精华。进而提出应优化企业经营者的品格,增强企业全员素质,并拟订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含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8):34-36
Grameen Bank运作模式的成功,向我们揭示了要想有效控制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可以通过特殊的制度设计即信用文化的建设,从非正规制度方面如改变农民的行为偏好和信用观念等来实现信贷机构与农民的共赢.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小额信贷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民信用观念欠缺,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合理设计信贷制度来克服农村小额信贷的内在风险,可以真正发挥出农村小额信贷在支农扶贫方面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钧跃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9(2):1-7
对广义征信、信用管理行业、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经常被模糊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式“征信”概念的变迁及其对广义、狭义征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讨论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框架设计、运行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十年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征信系统的“中国模式”,并指出这个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黄宝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61-63
作为高校档案研究领域的新概念,“高校记忆”被公众所认知与利用的历史不过十数年。“高校记忆”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强调高校档案之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及其所蕴涵的育人特性与功能。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高校记忆”的主体依赖性、制度不完备以及管理、物资水平落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高校记忆”文化育人性能的发挥。为实现“高校记忆”的文化育人性能,高校档案机构应首先明确“高校记忆”新时期社会化的文化育人内涵,加强高校档案制度体系与现代化管理建设,并提高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教育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胡海胜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14
世界遗产地是提升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世界遗产教育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中国目前的世界遗产地在门票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导游培训上岗等世界遗产教育方面做了较大的贡献。为进一步强化世界遗产教育,我们应在强化遗产地的环境影响、加大遗产教育资金投入、成立遗产教育专门机构、举办遗产教育特色活动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解读企业金融化加速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背景,采用2012~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这一结论在进行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位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企业,金融化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政府应扩大信用城市试点政策覆盖范围,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要因地施策考虑企业所有制、行业、地区等差异,以更好地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对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资产配置进行合理分配,兼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实现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胡伟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11(4):13-14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根基,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也是构建和谐银企关系的关键。讲信用,企业和银行才能双赢;不讲信用,必然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在历经了经济金融阶段、政治金融阶段后,进入了文化金融阶段。金融文化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金融文化理论研究并未充分指导实践,未对保障促进金融业积极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构建先进的金融文化,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分析中国的金融文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人文奥运: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晓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0):103-104,98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分析,笔者认为“人文奥运”是两者交融的契合点,二者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最终,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人文奥运”理念必将凸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方文化特色,对于“举办一届最成功的奥运会”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82-84
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竞争优势,给原本经济较落后的民族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的同时,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的不良影响也日益显著。这些冲突其实就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旅游人类学知识的应用,试图寻求出一条双赢之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