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05年: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组合评价(一)总体政策取向上配合适当。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决定,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过渡到“双稳健”模式。2005年近一年的实践表明,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均为稳中偏紧,总体上配合较为协调。从财政政策来看,2005年财政预算赤字由3198亿元减少到300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2·5%减少到2005年的2%;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额由1100亿元减少到800亿元,减少了300亿元。①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也反映了财政政策的稳健取向。2005年1~6月,财政收入继续…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缩减100亿元左右。而对于中国经济2007年的走势.国外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难消.恐怕很难实现“软着陆”:而国内的经济学家及舆论则均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期。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自2005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开始.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亦逐年缩减。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为800亿元.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2006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至600亿元。  相似文献   

3.
张慧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连续影响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财政每年都存在赤字,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收支逆差已由1991年的237·14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3097·8亿元,2003年、2004年财政预算赤字达到2916亿元和2004·91亿元,2005年财政预算赤字高达3000亿元。1994年通过的《预算法》明确规定:财政赤字不可向中央银行透支,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因此同期的国债发行额也逐年增长。1998年国内需求出现严重的不足,政府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赤字和增发国债进行公共投资刺激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共持有债券2·3万亿…  相似文献   

4.
2005年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中央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前,我国经济供求关系已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突出,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并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2005年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逐年提高 ,但是财政赤字却连年增加 ,财政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财政日益窘迫的局面 ,中央政府从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 ,到 1998年底 ,累计发行国债 12 312 .74亿元 ,国债余额约 80 0 0亿元。年度国债发行额从 1981年的 48.66亿元增加到 1998年的3891亿元。同时 ,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梯性上升的特征 ,1981— 1990年发行额为二位数 ,此后开始增加年度发行额 ,1991— 1993年发行额为三位数 ,1994年后国债发行规模不再呈小幅上升态势 ,而是一下跃上…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中国国债供给、国债需求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结构和国债认购主体结构的基础上,从我国“十五”期间即2001-2005年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及未来我国国债认购主体结构的变化出发,分析和预测了2001-2005年我国国债供给的增长空间约为42500亿元、我国国债需求的增长空间约为50000亿元。2001-2005年我国国债的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亚男  赵昕 《经济论坛》2005,(17):45-47
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凭证。近年来,国债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仅能够弥补财政赤字,而且对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国内需求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国债无论发行规模还是总量规模都迅速增长。1981年我国的内部国债发行量只有48.66亿元人民币,而到2003年这一指标达到6280亿元人民币,截止2003年底国债余额总量已增至1749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韩继云 《经济纵横》1992,(12):59-61
<正> 1984年11月上台执政的以马尔罗尼为首的加拿大进步保守党政府审时度势,对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际舆论盛赞马尔罗尼政府的经济改革是一次"结构性改革".一、马尔罗尼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促使马尔罗尼政府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一)财政赤字和国债数额巨大.从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初,加拿大政府一直受到巨额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执政的由自党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用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以1983~1984财政年度为例,政府财政赤字约达324亿加元,国债总额约为1640亿加元.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负担极大地削弱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新政府(马尔罗尼政府)如不采  相似文献   

9.
虞华 《广东经济》2007,(3):36-38
2007年是中国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100亿元左右。而针对中国经济2007年的走势,各方经济学家则持有不同的观点,来自国外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难消,恐怕很难实现“软着陆”;而来自国内的经济学家及舆论则均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期。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目前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预计的9500亿财政赤字以及相应数量国债的发行,结合理论与实证对财政赤字、国债对总需求和私人投资的效应进行分析。并采用1979年~2004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2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E-views计量经济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1979年~2004年的赤字与国债政策进行评价。最后,对预计的9500亿财政赤字以及相关国债发行的可行性做出预期。  相似文献   

11.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指出,财政赤字的增加能否引发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所采取的弥补方式,若采用国债作为弥补方式,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率小于0.001,同时每一亿元国债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M1)亿元(1990-2000年的收益均值为1.97亿元);若向银行透支来弥补赤字,其效果大部分为通货膨胀所抵消,每一亿元赤字只能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67亿元.  相似文献   

12.
郁晓鹏 《经济师》2001,(3):51-51,54
1998年我国发行各类国债 2 3 5 2 .92亿元 ,1999年发行192 3 .43亿元 ,2 0 0 0年又先后增发 10 0 0亿元国债。连年发行的巨额国债除用于还本付息、弥补财政赤字外 ,主要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升级、环保生态建设、教育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国债用于以上经济用途 ,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国债资金的投入 ,加快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调整建设投资结构 ;加快以国道主干线为主的高等级公路建设 ,推动了我国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和通信体系的干线建设 ;增加环保投资力度 ;实施推广“两改一同价”…  相似文献   

13.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差额,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硬赤字,其收入项目包括财政经常性收入和债务收入,支出项目包括财政经常性支出和债务支出;二是基本赤字,指在财政预算中剔除债务收支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三是软赤字,其债务支出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而债务收入则不计入财政收入。自1987年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呈直线上升趋势,2004年软赤字达2 004.91亿元;1998—2000年财政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 600亿元,同期税收增收却高达4 797亿元,宏观税负比"八五"期间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过快地提高宏观税负抵消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果,同期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的现状 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商务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直接对外投资存量达到517.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357.9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859.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56.1亿美元,合同额403.6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6.6万人;对外设计咨询累计完成营业额1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23.4亿美元.2005年,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106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9.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3%.  相似文献   

15.
刘锋 《经济论坛》2007,(9):9-11
浙江省共有地级市11个、市辖区32个、县级市22、县36个,2005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898万人.2005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133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1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2.3%和14.9%,"十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3.6%、14.0%和13.7%.浙江的经济增长一直比较强劲,居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6.
戴力 《经济师》1993,(5):11-12
<正>199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与世界经济的普遍不景气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零售物价指数上涨6%,部分大中城市达到两位数。据预测,1993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处于积累中的通货膨胀释放力度将逐渐加大,防止通货膨胀并非空穴来风。 1.财政赤字逐年拉大,总额增加。1979-1991年我国财政赤字余额累计达1012亿元。巨额赤字如何弥补?只能靠发行纸币。但主要手段已改为发行国债(国库券)。国债与赤字是孪生兄弟。赤字越大,国债就越大。政府又不得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以“规范、发展、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工作努力增收节支,在深化改革中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各项财务指标在上年一举扭转了连续16年亏损历史的基础上又创新高,实现轧差盈余3.5亿元,同比增幅131%。亏损社由上年130个下降到66个,按可比口径计算,亏损面下降11%。无历年亏损的信用社由上年103个增加到  相似文献   

18.
夏新迷失3C     
继2004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夏新电子,在2005年仍然继续其颓废之势. 8月26日,夏新电子(600057)发布200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该公司1~6月份主营业务收入23.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02%,净利润为-5757万元,同比下降166.45%.主营业务利润为4.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亿元.净资产收益、毛利率也同比减少了10.71%和8.04%.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广东最大50家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40.17亿元,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比2004年的9555.9亿元增加2184.27亿元,增长22.9%。总资产为9634.72亿元,比2004年增加8621.43亿元,增加11.8%。所有者权益4127.27亿元,较上年增长9.7%,利润总额777.82亿元,较上年增长8.8%,年末从业人员9  相似文献   

20.
一、国债现状概略 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本文专指国家内债。国债是国家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国债筹资为平衡财政收支、支援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柞用。 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债以来至今已历时十年。十年来,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已从1981年的48.66亿元扩大到1989年的22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19.6%。到1989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