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对次要害虫农药施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转基因抗虫棉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减少农药施用之后,可能导致的对棉花次要害虫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棉农生产跟踪调查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棉农用来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它的农药施用量远远小于采用转基因抗虫棉后整体减少施用的农药量;研究还发现,转基因抗虫棉在控制主要害虫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不是导致次要害虫农药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它仅仅能解释次要害虫农药施用增加量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2.
稻田长期施用化学农药,天敌被大量杀伤,害虫因失去自然控制和抗药性增强而猖獗,并带来环境污染和残毒等问题。因此,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尽量少用以至不用化学农药,把害虫的危害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完全不施用农药几平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害虫大发生和严重危害的情况下,不使用化学农药就难以避免造成经济损  相似文献   

3.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夏季,既是蔬菜消费的高峰期,也是害虫的活跃时期,生产者为了赶商机,要么用超浓度的农药杀虫,要么施用农药后提前采收,造成大量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夏天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比冬季低两成以上。为了减少蔬菜上的农药,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放在太阳下晒、用水泡、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14,(9):20-20
随着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污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农户对农药投入正发生四大转变:一是农药选择从低价、多次施用向高效、一次施用转变;二是农药投入由大宗常规品种向低毒、低残留、安全环保型品种转变;三是农药使用由低成本、低投入向合理成本、最佳投入转变;四是病虫害防治由化学农药向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相结合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科学有效的施用农药,才能在达到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发生药害,因此,施用农药应注意十忌。一、忌用活水配制农药。活水中杂质多,用其配药易堵塞喷雾器的喷头,同时会破坏药液的悬浮性,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由于消费者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蔬菜瓜果,导致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由此,专家认为应当重新唤起人们对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再度关注,而科学施用农药是解决蔬菜农药残毒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虫害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施用农药的大国,每年常用农药达150-160种,用药量约20万吨左右,每年有近3亿人直接接触农药,农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据天津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站的负责人介绍,农药施于农作物上只有10%-20%被农作物吸收,其他的农药则被散落在土壤、水及飘移到…  相似文献   

7.
牟水元 《农家之友》2006,(11S):31-31
很多菜农在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往往不注意蔬菜上市前的安全间隔期,使得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大。甚至发生中毒事件。对此,广大农友务必引起高度注意。现将蔬菜常用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距蔬菜收获的天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一种食性很杂、寄主广泛的蛀果害虫。主要寄主有番石榴、番荔枝、芒果、杨桃、桔等多种水果蔬菜。由于该虫具有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田间虫态复杂的特点,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如何进行发生期的预测预报,特别是成虫发生高峰期的预报,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在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防治,是控制和消灭该危险性害虫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桔小实蝇各虫态历期、生活史观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应用“期距推算法”和“虫蛹发育进度推算法”两种常用测报办法进行长短期发生期预测预报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开展桔小实蝇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惠泉"有机稻米的生产过程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植。整个生产基地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冬闲时套种绿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有机稻米提供主要营养来源。在水稻生产整个过程中,只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稻鸭共作技术,起到除杂草、灭病虫、补肥料的多重功效。生产基地设置灯光诱杀虫害,有效降低了害虫发生基数。分析了种植绿肥、稻鸭共作、施用有机肥和灯光诱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农用杀虫剂使用量最多的作物,占农药使用总量的达10%,占农用杀虫剂使用量20%左右。水稻上杀虫剂使用比重大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在4.3亿亩;二是水稻上害虫发生种类多程度重,常年发生严重的害虫主要有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等4种以上,比其他作物多2—3种。  相似文献   

11.
很多菜农在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往往不注意蔬菜上市前的安全间隔期,使得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大,甚至发生中毒事件。对此,广大农友务必引起高度注意。现将蔬菜常用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距蔬菜收获的天数)介绍如下:1.杀虫剂40%乐果乳油7天,80%敌百虫晶体7天,80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08,(3):20-20
一、产生原因 一是误用了不对症的农药或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用农药浓度过大或者连续重复施药。三是在高温或高湿条件下施药,四是施用了劣质农药.五是土壤施药不够均匀。  相似文献   

13.
减少农药过量施用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山东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服务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以及经营规模对外包服务影响农户农药过量施用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农药施用环节外包能够显著减少农药过量施用的概率,但通过对比发现,非专业外包服务对减少农药过量施用的效果不显著,只有购买专业外包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四省2016年和2017年经济作物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引入损失控制函数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水果、反季和顺季蔬菜种植户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进行测算,运用二项Logit模型估计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对农药是否过量施用的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考察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对农药过量施用户过量施用水平的影响和因果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农药施用技术培训效果在基本特征不同的种植户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济作物种植户农药过量施用现象较为普遍;参加培训对种植户过量施用农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培训效果也因种植户基本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培训的影响程度随农药过量施用户农药过量施用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在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较低时,不同机构组织的培训和不同模式的培训均降低了种植户农药过量施用水平,其中村委会组织的培训和田间指导的培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阿维菌素是一种比较广谱的农药,自从甲胺磷农药退市后,阿维菌素成为市场上较为主流的农药,阿维菌素以其优良的性价比,一直深受种植户喜欢,阿维菌素不仅是杀虫剂,而且是杀螨剂,还是杀线虫药剂。对鳞翅目害虫效果优异阿维菌素在鳞翅目害虫小菜蛾上登记较多,偶尔也看到登记在水稻稻纵卷叶螟上,目前阿维菌素在水稻上主要用来打卷叶螟,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一般阿维菌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保护地是一种人工小气候 ,内部环境与大田中全不相同。在塑料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时 ,选择和使用农药应同大田有所区别。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农药对及时有效地防止病虫害蔓延 ,减少用药成本 ,减少蔬菜上农药的残留量 ,减轻环境污染 ,减轻不当操作对人体直接的危害 ,对蔬菜的高效生产和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一、农药的选择棚内蔬菜病虫害出现时 ,应对症下药 ,不用失效、劣质农药。对于一些剧毒农药和一些高效低毒但残效期长且有积累中毒现象的农药应严格禁止在大棚蔬菜上施用。二、用药大棚蔬菜除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外 ,还要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业害虫危害何以越来越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当今的农业害虫危害相比,历史上产生严重危害的害虫种类较少,害虫发生危害的频率较低。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严重害虫的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且害虫种类不断增加。在害虫种类增加的同时,虫灾日益频繁,危害越来越严重。现代的作物品种、化肥、农药、市场经营是虫害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难以控制害虫危害。未来人类要学会与害虫相处,通过各种手段特别是生态调控或生态治理,把虫灾控制在人类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蔬菜药害产生原因一是误用了不对症的农药或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用农药浓度过大或者连续重复施药,三是在高温或高湿条件下施药,四是施用了劣质农药,五是土壤施药不够均匀。  相似文献   

19.
红蜘蛛是危害柑橘果树的重要害虫,在偏施氮肥和不科学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往往会加重红蜘蛛的发生。据实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化特征与动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不当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选取黑龙江省1990~2016年农业统计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化肥、农药、地膜的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类型与阶段特征,在矢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刻画其相互作用机理与动态冲击效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分别呈倒"U"型曲线关系,地膜施用密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呈直线递增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地膜施用密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相互动态冲击效果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方差分解表明,三种投入要素施用强度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平均解释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膜施用密度、农药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