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军 《广西经济》2009,(10):39-39
一、当前政策环境分析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达到32.2%。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720亿元,增长11.6%。8月5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正式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下阶段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与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比较,此次报告有了明显的不同,其中“微调”这一字眼首次出现在报告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2-52
央行在近日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阶段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央行连续第三次强调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相似文献   

3.
短期内,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跟随澳大利亚加息并实施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并不大。我国仍需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应更加强调动态微调,及时将市场的货币状态调整为真正的“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4.
《产权导刊》2009,(12):46-46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方向上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就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而言,促进经济增长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来说更重要。但同时,在方向和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不排除货币政策某种微调的可能性。微调的顺序可能是:首先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收缩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朱敏 《浙江经济》2009,(12):16-17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滞涨”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对基层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建议与基层央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事回顾     
《西部论丛》2010,(2):8-10
央行:2010年坚持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度工作会议1月6日落幕,会议指出,2010年央行将坚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价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密切跟踪监测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国内外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情况,适时适度调节。并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8.
收紧流动性是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这不仅表现为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的转向,而且在于这种转向正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全面执行与落实。比如2010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有7次了,存贷款利率近期也上调三次了。还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十分频繁。其目的就是全面收紧目前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尤其是春节之后,央行在工作日之前又宣布加息。后者的影响更会很大。  相似文献   

9.
2010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政府坚持一揽子刺激计划,这表明,“适度宽松”仍然是今年货币政策的基本趋势。然而今年1月1日,央行突然爆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似乎又传递出一种不一样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徐斌 《西部论丛》2010,(1):80-80
尽管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为“适度宽松”。但这个“度”具体到底是多少,人们一直稀里糊涂。6日闭幕的“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是每年央行的开张大会,这次大会完全没回答到底信贷发放多少才算“适度”的问题,会议公告未明确提出2010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也未对信贷规模目标提出要求。央行自2008年10月份取消信贷规模硬管控后,2009年度的工作会议就未明确当年新增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3,(25):15-15
8月25日,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表示,一国央行出台货币宽松政策并不一定会导致该国资本流出。 “通过货币政策注入的基础货币几乎全数都会被央行以存款的形式吸纳”,黑田东彦周六在杰克森霍尔(JacksonHole)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该年会由美国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9,(33):12-14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0日】近期,种种迹象表明,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中国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是从防范国际“输入型”通胀风险和国内流动性不断扩展等因素叠加在一起考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央行相继降低利率,希望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到2009年三季度,随着各主要经济体出现复苏迹象,出于对通胀的担忧,各国央行都在研究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过程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退出时是动态非一致的,应对央行采取其他约束,使其的承诺是可置信的。  相似文献   

14.
央行决定,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虽然央行把这次降息说成是营造“适度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虽然仍有人认为这并非是中国版QE,但央行半年内已两次降准、三次降息,中国货币政策事实上早已转向宽松.  相似文献   

15.
傅勇 《西部论丛》2009,(6):95-9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通胀,并对各国正在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质疑。这些声音将是避免货币政策出现重大失误的重要牵制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与暂时还看不见的通胀作斗争。保持当前的宽松政策同时作出微调或许是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英国《金融时报》7月10日】孔子说,过犹不及。名义上,中国用“适度宽松”来定调去年底以来实行的货币政策。而实际上,过去半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已经达到“空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的思路,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解读西方“定量宽松”政策与中国的对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8):57-61
继2009年3月12日瑞士央行入市干预瑞士法郎加速“货币贬值”后,3月18日关联储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就此西方进入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时期。为应对西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和加快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有的特别提款权(SDR)基础上,构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相似文献   

19.
央行表示,2010年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年初确定的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7月30日~31日,在兰州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央行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了央行下半年工作重点。会议认为,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贷款投放总量、投向和节奏。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2009,(5):78-78
央行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近期我国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利大于弊,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