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但从目前专业银行的现状看,实现这一目的和要求,在经营的条件和资产负债结构等内外部环境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困难重重,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对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两点认识阎艳红一、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成功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所谓真正银行,就是要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而要想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就必须把实行资...  相似文献   

7.
基层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难点与对策●王永建赵玉玺李欣基层银行在实行集约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突出的问题是筹资难度大、成本高,信贷资产质量低,缺乏经营活力,乃至出现经营性亏损。难点之一:信贷资产质量低,盘活难度大,且有继续恶化势头。难点之二:收息艰难,应收...  相似文献   

8.
浩发  国栋 《经济师》1994,(6):31-31,18
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浩发,国栋,立华,铁山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1994年开始将在我国专业银行推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按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经营原则,把各专业银行纳入商业化经营轨道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9.
10.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因而,搞好资产负债管理,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必须从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实际出发。目前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有以下特征:1.负债缺乏稳定性银行的负债,最主要的有各项存款、向人民银行借款、同业存款、发行债券及自有资金。在负债总额中,各项存款所占比重最多,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1990、1991、1992三年中,各项存款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5.13%、57.32%、55.54%。而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1.
12.
13.
韩胜发 《经济论坛》1994,(11):42-43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的“机关”性质居于首要地位,行政指令是银行的主要行为准则。专业银行贷款规模由国家下达指令性指标决定,与它所吸收的存款多少无直接关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所发生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增长,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并明确了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它迫切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神经中枢”的金融体系加快改革的步伐,要求各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思考建设银行辽宁省抚顺分行许美作,周洪涛,王淑范1.以虚存实贷为基础的派生存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扩张机制,是引发货币资金重复利用和商业银行超负荷经营的根本原因。它打破了资产与负债平衡的基础,削弱了信贷资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 根据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金融机构要普遍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对加快与国际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接轨、稳定通货、保全金融资产、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增强银行自身盈利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实现集约化经营等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对当前利率机制不进行深层次改革,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7.
18.
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设想刘汉萍,王文锦,宣平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变型是今后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本质和核心。要想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对我国现阶段国家专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特点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1988年由于物价上涨和贯彻“双紧”方针,出现专业银行存款急剧下降,储户挤兑存款,企业有存款银行没有支付能力,甚至在人民银行存款出现透支以至结算受阻、企业一度陷入困境的状况。产生上述问题,除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客观原因外,主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绩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皓白  施放 《经济师》2003,(9):213-214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内容 ,如何搞好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已成为新世纪的重大课题。对于入世后正面临加速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 ,对比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并寻找差距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中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 ,然后得出中西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绩效差距明显的结论 ,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