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改革正向综合性、系统性发展,在深层次改革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理顺行社关系,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致影响到行社业务的协调发展。 行社关系近几年较为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矛盾。 一、信用社从“官办”到“民办”的裂变中,行社关系存在现实障碍。从1977年到信用社体改前的1984年,信用社作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农业银行是当然的领导者。在业务上,信用社不仅办理原来信用社的业务,而且办理国家银行在农村的信用、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在财务上对亏损社实行补贴,还按银行要求核销沉淀贷款。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由“官办”恢复民办后,新的管理体制如何确立,需要按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重新认识和研究。 信用社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三性”,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这是改革的方向。需要研究的是信用社怎样实行民主管理,怎样增强信用社企业的活力。我们主张从信用社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突破老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一为了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发挥农行和信用社的整体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区分行决定实行社“四统一”.1991年,龙胜县农行与信用社实行了“行社统一领导,工作统一布置,人员统一安排,资金统一运筹,利益相互兼顾”的管理办法.对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去年,全县农行各项存款比上年增长11.5%,贷款收回增长14.8%,利息收入增长42.4%;信用社各项存款增长24.4%,放款增加19.02%,利润增长1.25倍,行社分别完成了上级行分配的各项任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四统一”的步子迈得不大,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武宣县支行与联社及部分所、社,1992年7、8月份先后实行了合署办公,由行长主管行社全面工作,做到了行社领导统一、工作部署统一、人员使用统一、资金运筹统一、利益分配统一,即五统一。合署办公后行社业务有了很大发展,成绩是肯定的。但是,也引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合署办公以后信用社的“三性”逐步淡化了,不能充分运用自主权,信用社职工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与成因 目前,我区农村金融系统的行社关系怎样?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社实行分开办公,经营管理上各自为政、互不干预。1986年以来,为了改变“官办”信用社的状况,对信用社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普遍建立了信用社县联社,行社普遍实行分开办公的做法。出现了行社在领导与被领导、业务计划的平衡、职工管理上,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各自为政、互不干预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行社关系的理顺。  相似文献   

6.
一、信用社改革取得进展,但无实质性突破(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经历了八个年头。八年来,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是沿着变“官办”为“民办”、恢复“三性”、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为主线推进的,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从江西的情况来看,一是改革了机构体制,信用社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变为在农、业银行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金融组织,并有40%的信用社与农行营业所分开办公。信用社机构由一级制发展为二级制。实行了收缩信用代办站,下伸机构,增设分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我们农村金融事业从创建到发展壮大,靠的是党的政策的政治路线指引,靠的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动力和保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为何被忽视和削弱?笔者认为,除了与我们国家在教育上的失误有关外,在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也有其内在原因。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反复,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空档”。前几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行社关系出现过一些反复和挫折,致使信用社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影响。在信用社“既是合作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基层机构”阶段,农业银行与信用社亲如一家,实行领导统一、工作统一,行社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比较正常。在后来的整顿改革中,有些地区片面强调信用社的“三性”,农业银行对信用社的领导有所放松,业务工作放任自流,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我区各地信用社都进行了体制改革,扩大了股金,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监事会,信用社由官办变成民办,恢复了信用社的“三性,似乎是大功告成.但是,仔细考察,现阶段的信用社体制改革,只做了些表面上的东西,并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下面  相似文献   

9.
信用社体制需要改革,这点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到底朝着哪个方向进行改革,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同志主张,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坚持集体金融组织性质,改“官办”为“民办”,恢复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其核心是改“官办”为“民办”.我认为,这种提法,不仅表述欠准确,而且试点情况已经说明,用这个“方向”指导改革,许多问题无法回答,更无法解决.比如,讲信用社是“官办”机构,并要改“官办”为“民办”,许多同志就问:“官办”是指谁办?是指银行领导还是指公社党委?究竟从哪里着手去改掉?纯粹的“民办”机构,现实社会中存在不存在?这些问题不回答和解决,所谓改“官办为民办”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的谢能广同志《实事求是对待信用社的“民办”与“官办”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谢文”),提出了“官办比民办强,比民办好”的观点.本人认为其观点欠妥,特撰文与其商榷:一、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成效是好的,而不是走下坡路.谢文指出信用社体制经过改革后“目前正趋向于倒退,走下坡路的局势”,并列举了所谓四个方面的表现.笔者认为这不符合事实.信用社经过几年的体制改革,成效是好的,而不是“趋向于倒退”和“走下坡路”.“谢文”中例举的四个方面的表现不能说明问题.1.“经济案件空前增多,资金损失严重”,这与信用社改革无必然联系,不能都归罪于信用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信用社从1983年开始改革以来,经历了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信用社的“三性”、建立信用社县联社,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于是,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信用社本身并把它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同经济区域的信用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组织形式、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业务方向、服务对象、经营目的、成果分配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差异,以致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业银行逐步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信用社也逐步加强了“三性”建设.本文笔者就当前行社关系中必须明确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农业银行要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不宜改变信用社的隶属关系.”中共中央1985年1号文件又再次重申:“信用社必须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并接受农业银行业务领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势喜人,农行、信用社实行“四统一、一兼顾”,正是改革中涌现的新事物。笔者为了探索行社在实施“四统一、一兼顾”中如何发挥整体功能问题,最近对天等县农行实行所社“四统一、一兼顾”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所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所社统一领导问题。所社领导第一把手是由县支行、联社从当地所社领导层中挑选任命的。我行全辖10个所、社营业单位,有6个所社主任由信用社主任担任,有4个所社由营业所主任担任。其中大多数能挑起所社领导的担子,积极工作、忠于职守,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但也有一些同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建国后由国家银行一手扶持发展起来的,经过多次的改革、整顿,才办成现在的模式,它确不是“官办”,也实非“民办”。究其性质,“信用社既是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还讲得通,且更实际。农业银行由总行到县支行,层层建立信用合作管理机构,受国务院委托,负责领导信用社开展业务的职能,而且从信用社的组建、社干的选拔与培训、建帐建制、资金调剂都是农业银行负责,没有农业银行就没有信用社。信用社也一直确认农业银行为业务上级,依靠农业银行替其解决工作上的种种难题,无条件地接受农行领导。虽然行社各自核算,可是信用社存贷业务纳入农行计划指导,整个工作由农行的专业机构——信用合作管理部门统一布署和指导。因此可说,1977年国务院对信用社的性质“既是、又是”的提法并无大错。  相似文献   

15.
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是企业实行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信用社要恢复“三性”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后,必需实行成本核算才能贯彻三大管理,保证信用合作社的存在和健康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受“左”的错误影响,把集体所有制的信用社作为国家银行的基层组织,执行国家银行的统一利率,亏损由国家补贴等,因此对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效果,成本核算从不过问,造成多年来部份信用社亏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三中全会以后,信用社管理体制开始改革,把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已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但是由于信用社现行的经济核算试行办法还没有成本核算这项主要核算指标,致使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改善.因此,信用社实行成本核算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当前信用社正在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认真搞好成本核算,积极开展存放业务,增收节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核算要求信用社在业务活动中对各个时期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以我县为例信用社每年经营资金约1100万元,各项费用及利息收支约112万元,节约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资金成本每降低1%即可节约或盈余十二万元左右.而现在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特别  相似文献   

16.
<正>1984年以来,闽侯、闽清两县农业银行开始对信用社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信用社实现二个转变.即:由“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基层银行”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转变、由实际上“官办”向“民办”转变;第二、改革了劳动分配制度.职工和干部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和选举制,落实了责任制;第三、整顿和调整了机构,增设了网点,改善和加强了服务工作;第四、信用社自主经营和灵活性的优势得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整体功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围绕这一主题,笔者今年元月深入到金秀支行,对该行“四统一、一兼顾”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后认为,“四统一、一兼顾”是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与信用社整体功能的可行模式。一、“四统一、一兼顾”实施情况及成效金秀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农村金融系统在本县内设有2个营业部,9个营业所,11个信用社,行社职工总数为175人(不包括代办员),至1992年止,行社各项存款余额为8319.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6335.5万元。金秀县经济属于典型的山区经济,工业基础相当薄弱,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只能发放社员贷款,经济效益相当低下。由于体制的问题,为争夺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纷纷设立基层机构,造成“僧多粥少”、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正确处理行社关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搞活信用社,使其内部有健全的经营机制,外部有宽松的环境.因此,不论信用社改革采取那种模式,农业银行与信用社都是农村金融战线上的伙伴,不是“同行敌手”,不应强调某些原因而重新制造新的矛盾.一、当前的偏向及矛盾当前,有些农业银行、信用社的同志没有深刻认识到行社的密切关系,站在自己利益角度出发,忽视了互助协作的全局观念.在处理行社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农业银行方面,长期以来都是偏重扶持信用社发展,强调“一口子进,一口子出”.  相似文献   

19.
最近,通过对我县广福、矮岭、罗锦、江月四个信用社的现状进行调查,我们深刻体会到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谈谈我们的一些浅见.一、深化信用社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广福、矮岭、罗锦、江月这四个信用社近几年来,在积极融通农村资金,帮助农村“三户”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粘合剂”的作用.目前,信用社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但由于官办积弊没有根除,这几个信用社尚存在管理水平低、经营成果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在现阶段信用社要恢复“三性”?当前,信用社要恢复“三性”、成为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有“多此一举”论,“自找麻烦”论,“形式主义”论,“改制不如修补”论。出现诸种观点的原因,一则是对当前体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缺乏从理论认识上加以明确;次则是当前信用社日子还过得去,并未出现不可收拾、非改不可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