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扶贫工作胡续平,邢燕芬扶贫是全国农村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全面的扶贫开发建设,并先后创造了企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兴教扶贫等方式,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实践视角的框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科技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认为其着力点可以放在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上,从而有助于推动科技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国-省-市-县-村"五级科技服务体系及"科技扶贫在线"建设框架,研究了其运行机制,构建出"以人为核心构建服务体系、以科技服务支撑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奔小康"的科技扶贫工作路径,其特点是"抓服务、抓人才、抓激励、抓全产业链支撑、抓基层科技职能提升"。  相似文献   

3.
科技扶贫是在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实现内源发展,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分析科技扶贫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与重大现实意义,概括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时间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系统性的完善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强化扶贫贷款的使用与管理●刘剑峰扶贫贷款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1、宣传工作跟不上,扶贫贷款成了救济款造成贷款回收难。2、部分扶贫贷款作用分散,效果不理想。3、扶贫贷款和科技不能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具、模式及制度不断创新演进,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应有的科技力量,至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基于技术社会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71年农村科技扶贫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演化进路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发现,其变迁先后历经了“开篇探索—制度突破—职能拓展—机制耦合—内涵发展—生态集成”等阶段,遵循“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变、粗放型推进模式向内涵式推进模式转变、供给性主导向需求性主导模式转变、点线瞄准向生态集成转变”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如何形成供需耦合的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引领创新,产业助力扶贫.消除贫困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永恒而艰巨的话题.我国历时三十多年,为期五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扶贫工作,使多地贫困百姓已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生存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近7亿减少为目前的4335多万人①,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是“中国奇迹”.而如何提升贫困地区百姓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由“输血”变“造血”,做好科技扶贫的载体产业扶贫,进而实现扶贫产业的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和效益化,是推进这些地区居民持续稳定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因此,科技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是“精准脱贫”的必然选择.明确科技扶贫的内涵,梳理我国科技扶贫的进展与成效、归纳总结经典产业扶贫的案例经验,是做好未来科技扶贫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自我脱贫,自主发展的参与式扶贫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本文从政策观念、扶贫理念、治山理论、技术方法、经营管理五方面,透视了太行山“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的创新。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参与式扶贫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科技驱动及创业导向基础之上的科技创业扶贫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缓解和消除贫困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系统梳理科技创业扶贫研究相关文献,从科技创业与扶贫、科技与创业扶贫、科技扶贫与创业三者关系视角界定科技创业扶贫内涵,阐述“三农”语境下科技创业扶贫的重要意义,总结科技创业扶贫工具,归纳科技创业扶贫的多种模式,揭示科技创业扶贫内生和外生影响因素,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了我国农村在科技扶贫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在科技兴农中的社区发展道路。由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扶贫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新时期科技扶贫的形势特点和任务要求,分析了NGO在科技扶贫上的独特优势和对我国科技扶贫的积极意义,探讨了当前NGO在科技扶贫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高度组织化的规模主体,在中国农村科技推广、扶贫攻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分析中国农村科技扶贫现实意义和困难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加快构建合作社科技扶贫体制机制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从提高异质化贫困农户科技使用效率、推动政府科技扶贫工程实施、降低农业科技对接交易成本及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剖析合作社科技扶贫动力机制,并探讨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推进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淑娟 《经济师》2012,(6):21-22,29,30
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提到了党和政府更加突出的议事日程上,而科技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又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科技与服务民生有效的结合是新时期民生科技扶贫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对甘肃省国家贫困县民生科技项目的考察,呈现了民生科技供给现状,并从项目的立项、实施、评估等三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认识"民生与科技对接的有效供给机制"在民生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韩增华 《时代经贸》2006,4(10):54-54,57
《农业税条例》废止后,民族地区财政应增强向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监控农民负担,加强乡镇基层财政工作评价,建立与税费改革配套的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制,注重扶贫。  相似文献   

14.
科技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在机制上求创新,体制上求改革。应从组织管理模式、资金使用机制、技术支撑体系等多方面研究分析科技扶贫的机制创新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其它扶贫途径,科技扶贫具有内生性扶贫的积极特征,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出路。科技精准扶贫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培训,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互动,需要一整套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西藏地区吉纳村在科技精准扶贫过程中注意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可持续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吉纳村模式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3月份区、地、县三级扶贫工作队员进驻扶贫主战场.全面开展扶贫攻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确实下了功夫,为贫困群众办了实事。特别是南部八县在扶贫工作组的直接帮助下,打胜了春耕生产第一仗,取得扶贫攻坚的初步胜利。但是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知识扶贫与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科教兴村”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分析认为文化普及是“科教兴村”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扶贫中应有文化教育的移入;强调了科技知识扶贫是继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客观要求;指出科技知识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提出了科技知识扶贫工作的对策--实施“科教兴村”工程等。  相似文献   

18.
何丹 《时代经贸》2007,5(1X):120-121
扶贫攻坚一直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新的工具——小额信贷。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如何行之有效的运用这个工具,开发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对推动我国扶贫工作,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区是中国18个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30多个民族,人口2000余万,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多民族贫困地区。国家对该区域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贫困人口由当初的近800万下降到2009年末的100多万,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该区域特殊的地理与条件,区域返贫率高达8%,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因而,我们以湘西州为研究对象,就如何进一步采取扶贫对策,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冼频 《广东经济》2012,(4):17-19
近年来,河源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双到”工作各项部署,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开拓思路,创新扶贫“双到”工作机制,分类制定扶贫规划,建立帮扶责任问责制度,扎实推进扶贫“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河源市有省认定的贫困村318个,在册贫困农户42111户、189580人。2010年,31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3.66万元,比上年增长31%;44.4%的在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