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费用余额主要来自于年度内机器大修、季节性生产等导致的不均匀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同时也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这说明我国对中期财务报告的列示侧重于独立观,防止通过任意待摊或递延费用而人为地操控利润。因此,在独立观下,笔者针对具体情况对制造费用余额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新会计准则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界定 新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且又未明确规定不允许再作待摊和预提。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  相似文献   

3.
一、新会计准则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界定新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且又未明确规定不允许再作待摊和预提。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  相似文献   

4.
杜淑娟 《会计之友》2008,(33):17-18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这两个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此产生困惑、,本文针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这两个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此产生困惑。本文针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2010,4(3)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而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中不再出现"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报表项目.通过新旧准则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有关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新准则取消这两个科目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新准则下待摊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现行准则下煤炭企业待摊及预提性质费用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使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并且在会计科目表及资产负债表中也取消了这两个项目.文章从煤炭企业生产和会计核算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取消“两费”后对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提出了煤炭企业在现行准则下待摊及预提性质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没有专门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处理:一是新准则下若不再预提或待摊,费用发生时可以直接计入当期相关成本、费用:二是如果数额较大,企业仍可采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借方余额列入其他应收款项,预提费用账户贷方余额列入其他应付款项;三是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来过渡核算.  相似文献   

9.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根据权责发生制,为平衡各会计期间的损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而设置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明确并提高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但却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以往在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分散于其他账户核算。本文根据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举例说明了原“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制造费用余额主要来自于年度内机器大修、季节性生产等导致的不均匀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会计差错时有发生。为了规范企业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企业发现本期及以前各期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并在第17条规定;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肆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和以前会计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本文试图将以上两个准则相结合,对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及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出台,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本文对其有关核算内容要点及其合理性作些探讨。一、长期待摊费用内容的变化(一)长期待摊费用不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内容。财会[2003]10号文件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同时规定:“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核算方法由原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改为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费用,其原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发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的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冲减或摊销完毕为止;自执行《企业会计准…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规定(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在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修理等维护性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按照受益期间,通过"预提费用"或"待摊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五、中期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第一,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与年度报表相一致。企业在中期进行确认和计量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企业在中期内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而应当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贯性,从而提高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第二,中期会计政策变更及其处理应当符合规定。一是企业在中期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通常应当确保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亦将在当年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即准则不允许企业在同一会计年度的各个中期之间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但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包括…  相似文献   

15.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6.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保留了长期待摊费用,对原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报未作任何说明,也没有在任何地方明确表示不允许待摊和预提。这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关于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公允价值的引入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中列示资产价值时,“以现实价值为基础”来取代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法。这一趋势将使评估师在财务报告和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科目表中未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时相应核算内容的处理 (一)增补法。 增补法又称增设科目法,是指在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核算的特殊需要,增设相应的会计科目。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如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单独核算待摊、预提业务的,除新准则已设置的“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外,仍可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相应的会计业务。  相似文献   

19.
新准则不再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新准则不再使用待摊和预提费用2007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不再使用待摊和预提费用。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准则应用指南)中多处体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价款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没有余额。由此笔者认为,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分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