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童大焕 《经营者》2006,(7):110-110
张维迎关于改革的“补偿(赎买)理论”被一些人认为是其《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万言长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理由是:“当到了某个集团不放弃既得利益就没法继续改革的时候,如果再不让‘赎买’,那你说到底怎么办?除非你有本事,把这些既得利益从有关集团手中硬抢过来。”(吴向宏)“至于改革中其他相对利益受损的群体,比如领导干部,他们的利益也要得到尊重,否则改革就根本推行不下去。因为这一阶层掌握了社会绝大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舆论资源,是他们在主导改革,不尊重他们的利益,行吗?”(邓聿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走到了“深水区”,阻力前所未有:“只有人受益而不会有人受损”的改革事项都已做完,任何一项改革任务都会面临既得利益“固化藩篱”强有力的阻碍。各项改革已深度关联交织.“牵一发动全身”。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会计学术研究?什么是会计学术期刊?会计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在推动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在我国近十年间似乎已成为颇有争议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方面的争议?笔者以为原因主要在于,十年之前我国会计界不太严格地区分“学术”与“专业”、“学术组织”与“专业组织”、“学术性研究”与“政策性研究”、以及“学术期刊”与“专业期刊”等。  相似文献   

4.
伴随国企公司制改制的不断深入和改制中不规范问题的时有发生,一个关于规范国企改制的话题被提出。何谓“规范”?如何规范?因为事实上存在歧义,所以有必要对“规范”加以“规范”。 一、“规范”的含义 何谓“规范”?按《辞海》的解释乃“标准;法式”之义。这一解释也适用于关于“规范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中的“规范”含义。那么,“规范”的标准,法式又是什么呢?按一般理解,这个标准、法式自然是《公司法》,因为在大力提倡法制的今天,不依法还能依什么呢?况且,我国的《公司法》又是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对国…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乡镇企业、城市中小集体企业,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在这场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中,公有资本退出,由自然人出资购买企业资产成为主要方式和主要内容。现在,这一轮改革已基本结束。但遗留了不少问题。在遗留问题中,最突出最严重的就是,这些企业的“内瓤”已彻底改变,但多数却仍然戴着公有企业的“红帽子”。到2000年底,南通市乡镇企业统计数为62843个,其中58963个已出售给个人。而它们中的多数,却仍然归类在乡镇集体企业名下。企业资产已为自然人所有,但仍然要戴着公有企业的“红…  相似文献   

6.
宫力 《东方企业家》2005,(10):142-142
林安国遇到了典型的在专业和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之间选择的两难困惑,其实林安国大可不必困惑虽说林安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既然已有“成荫”的柳树,为何不继续努力,将它打理成更加茂密的柳林?  相似文献   

7.
马士龙 《数据》2001,(1):12-12
2000年12月21日,市政府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本市统计管理制度的通知》(京政发[2000]38号)。该《通知》明确提出,改革本市统计管理制度,实行“在地统计”,并对“在地统计”改革作出了部署,新世纪的开局年,对统计部门来说,无疑是“在地统计”年,而毁定于今年开始的区县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又给人以这两大改革壮举要“撞车”的感觉,一方面,“在地统计”要增加区县统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机构人员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又要求“精兵简政”。那么到底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两大改革不发生“冲突”呢?对这一敏感问题,记者采访有关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8.
陈对 《现代企业》2004,(7):37-37,5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深入到产权层面,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等问题已严重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产权界定不清晰,整个利益关系就会变得模糊,结果导致经营者失去动力,失去经营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经营者及产权代表正是缺乏这种来自清晰的产权动力,从而形成国有企业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9.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这个过程中,改革的着眼点是求稳还是求新?本文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两位学者的不同观点陈宏民说。过度求稳或导致既得利益结盟什么是改革的“深水区”?直观上讲,我们的改革本身就遵循了一条先易后难的道路,先农村后城市,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竞争性领域后垄断性领域;一路摸着石子过河,走到今天。水越来越深,已经摸不到石子了,所以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朱敏 《中国新时代》2013,(11):76-79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人们普遍预期以“改革”作为其关键词。问题在于改什么?如何改?就经济政策取向而言,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新供给主义”政策是推动当前中国经济改革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要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股份合制制改造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目前,全国很多地方正在积极推行这项改革,也确实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有三个问题如鱼梗在喉,阻碍着改革的进一步进行,不打胜这场攻坚仅,股份合作制改造将难以深入。生不得,死不得,盘活资产待“孟组”对于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的出路问题,目前人们一般倾向于两种意见:一是寻找兼并以求生,二是选择破产以求死。但实践证明,对多数企业来说,这两条路都未必行得通,因为危困企业大都债务重、冗员多、设备老化,如果靠市场兼并,那么愿意付高成本“娶”这些…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中的“民营”不应该是企业群体经济成分的标识,而是对其经营机制的高度概括,这正是我国民营企业改革的关键。因此,我国民营企业改革,必须“痛”改身份不明、产权不清、后劲不足的深层原因,才能真正与WTO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贾伟  刘健 《现代管理科学》2004,(12):112-11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有体制的弊端已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成为“入世”后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制度性障碍。唯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才是根本出路。目前进行这一改革已不存在政策和法律障碍,社会环境具备,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大胆改革,分步实施,逐步与国际金融业制度对接,以全面增强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4.
从1979年起中国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到现在已18年。目前,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攻坚战”阶段,其标志是集中力量推进已明显滞后于其它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以便重新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改革日显突出和紧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市场化改革。这种改革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明显加快。1993年,制订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4年,在财税、金融、外汇、外贸、价格等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宏观经济管理体…  相似文献   

15.
再说诚信     
近年来,诚信是一个高频词汇,屡屡见诸报端,登众议之堂。曾几何时,诚信竟然成为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高价待沽。中国自古不缺诚信的理念和守实的商业作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非诚贾不得食于贾”、“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岁月沧桑变迁,我们以诚信立邦立命的祖先若能冥知此情此景不知该作何感想?当然,诚信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还都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一、诚信稀缺和经济发展及经济改革息息相关应该说,诚信的稀缺不仅仅是我国遇到的独有现象,外国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即便在目前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公认成就,但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竞争性产业领域,广大垄断行业改革严重滞后,“垄断部门与市场部门相互冲突”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弊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制约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半年,很多企业界人士都成了“气象爱好者”,见面第一句寒暄往往是“现在有没有回暖呀?”、“冬天真的过去了吗?”、“还会有新的寒流吗?”那口气,很好奇、很不安、很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住房保障阶段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城镇住房改革,货币化住房分配、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体系已大体建立。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居民住房困难的矛盾仍然相当尖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度强调市场化,忽视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94%的住房开发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只占6%,其性质却是微利商品房;而廉租房制度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国2005年居民住房私有率已经达到72.8%,大大超过英美等发达国家,可能是世界最高。“居者有其屋”是否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产权房?中国的住房市场化是否走的太快?住房保障政策模式如何选择?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住房保障的演进规律,找准中国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县级中小企业改革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实现了以下五个转变:在改革的观念上,由“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在改革的领域上,由工业企业小改小革转变为商业、粮食、供销等全方位全领域的改革;在改革的层级上,由租赁经营等过渡式的改革模式转变为明晰产权的深层次改革;在改革进程上,由过去瞻前顾后、步履维艰转变为退而有序、循序渐进式的改革;在改革的效果上,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近半数以上实现转制,走上了民有民营之路。但是,毋庸讳言,中小企业改革中当前仍存在一些障碍民营化的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  相似文献   

20.
《财务与会计》2015,(6):1-1
阳春三月,梦想前行。三月的中国,草长莺飞,大地飞歌;三月的中国,因为“两会”的召开而备受瞩目,国人在聆听改革的号角,世界在观察中国的走向。
  2015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步入“关键之年”,各方利益博弈日趋激烈,伴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开启及“两会”传达出的强有力的改革之声,一场“深水区”的攻坚战正在展开。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一些企业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国资改革顶层设计“1+N”方案也已临盆,为国有资产流失设定了“红线”,并将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明确指引,实现与企业实践的有效对接、同频共振。本期专题--“国企‘混改’:路径展望与实践借鉴”,揭开混合所有制的火热外表,透析其推进相对滞后的原因,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资产定价、股权结构安排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企“混改”等问题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积累了哪些经验?在实践路径方面还需注意哪些问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实践和声音共同参与验证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