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绿色消费态度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的消费行为机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正向影响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向,且在消费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向,且在消费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行为意向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此提出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与消费者的交流、提高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的主观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北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认证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将森林认证的效果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类。通过重要性——绩效图,对森林认证的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森林认证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对森林认证的期望很高,但并没有完全达到满意。3个主因子对满意度均有影响,其中生态和经济因素对森林认证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利益相关者对森林认证相对满意。基于研究提出增强企业能力建设;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增强供应链下游企业购买力,加强森林认证产品的营销力度;鼓励国内大型零售商加强管理,保证木材产品的来源可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森林认证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符合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共同要求下的森林认证发展相关建议,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当地居民从事的职业、年均收入、对森林认证知识和政策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及对森林认证的支持程度这四个影响因素对森林认证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万志芳  刘禹君 《林业经济问题》2012,32(5):377-381,387
通过对黑龙江省40家国有森工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萃取和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认证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对其影响显著的因素:推动力因素因子和企业经营状况与森林认证的关系因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加强科研机构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快森林认证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政府在推进森林认证方面的作用、提高森工企业的森林认证能力和提升森工企业的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的研究现状,介绍森林认证的内涵及动力机制,论述森林认证的理论基础,分析森林认证对森林经营、各相关利益主体、林产品贸易等的影响;指出目前中国森林认证面临着市场动力不足、认证环境不优、原料来源不洁、认证过程失信等挑战;并提出建立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实现多重国际互认,借森林认证促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基于214份龙口市木制家具产品支付意愿和溢价接受度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对消费者森林认证产品支付意愿和溢价接受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月收入、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是否听过或见过森林认证标识、对推广森林认证的态度等变量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是否听过或见过森林认证标识等变量对消费者溢价接受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森林认证推广机制,增强消费者的生态环保意识,突出森林认证产品的优势,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和调整森林认证费用,以提高消费者森林认证产品支付意愿和溢价接受度。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4年8~10月对北京市488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元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消费者对森林认证标识认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对森林认证标识认知的主要因素是职业、对森林状况的了解、信息渠道和通常对于标识的信任度。最后就如何提高消费者对森林认证标识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给出了加大对森林认证及其标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展开对森林认证及其标识的宣传;增强国人的森林资源危机意识;更多地组织保护森林资源的活动;积极开拓国内森林认证产品市场;加大对森林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消费者应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认证是创建现代国有林场的重要举措,开展森林认证的前提是具有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森林经营方案。本文通过对10家已开展CFCC认证的国有林场进行调查研究,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出林场在森林经营方案上普遍存在的7个潜在不符合项分别是:编制的质量、公众参与、年采伐量的控制、高保护价值森林、生态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林场职工培训制度以及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剖析提出我国林场在开展森林认证时森林经营方案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以促进我国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推动林场森林认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9.
森林认证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森林认证的引入不仅会在生态方面影响林业发展。也会在经济方面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论述了森林认证在中国的发展,从林产品贸易、木材非法采伐与贸易、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认证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森林认证与系统思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森林认证是缓解全球森林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森林产品认证。森林认证将影响到世界森林资源、各国林业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森林认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只有利用系统理论,才能更好分析论证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森林认证系统;在系统思想指导下,找出我国森林认证的关键要素、主要子系统和最优结构,才能发挥森林认证体系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森林认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借鉴了国际森林认证现状、经验,推导出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森林认证体系的关键因素,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政府应鼓励各利益方参与搞好森林认证试点工作并出台辅助政策;不断完善森林认证的标准和体系;实现中国本土的森林认证体系与PEFC互认,可以采取联合认证、阶段性认证、多认证体系并存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等建议,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森林认证体系,最终实现中国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CFCC与FSC两大森林认证体系标准进行共性与差异性分析,并以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为例,分析不同认证标准体系间转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标准理论层面还是国有林场实证分析,在FSC认证的基础上向CFCC认证转化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中国森林认证体系与不同认证体系间的转化,提出适时更新完善标准、加强不同认证体系试点推广、加快下游产业链与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推动中国森林认证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森林认证对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中国的森林认证虽然刚刚起步,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木质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推动森林认证的实施。在总结国外森林认证实践和我国森林认证试点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对在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广泛实行森林认证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经营现状,对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障碍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发展、林业合作社兴起以及联合认证花费较低、信息技术共享等为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农森林认证思想薄弱、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林农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合认证的发展。此外,在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还有一系列的机遇,例如"三农政策""扶贫政策"等国家政策的保障,巨大的林产品出口量推动合作社林产品的认证以及社区林业与林区联合认证理念契合等。因此,针对其障碍,提出开展认证培训、增设认证试点、拓宽资金渠道及明确和统一高保护价值森林定义等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对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开展森林认证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开展森林认证活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调研结果表明:森林认证是通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单位开展认证知识培训、环境影响评估、生产作业监管、废弃物清理、认证年度审核、不符合项整改、野生动植物监测、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管,可以使所有生产作业都操作规范、安全环保,确保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此外,顺昌县国有林场近年来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经营模式——不完全采伐保留阔叶树的主伐、在中幼龄阔叶树下营造杉木林、不炼山"耙带"式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开展森林认证会增加森林生产经营成本但却能显著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而提出政府应该加大森林认证宣传力度、建立森林认证补偿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