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不仅是一本教义,还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开启英美文学宝库的金钥匙。许多名著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圣经》为素材;二是《圣经》的,见念和精神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嫦 《魅力中国》2009,(22):138-139
通过分析《老人与海》和《亮剑》两部小说,归纳了"硬汉性格"与"亮剑精神"在"推崇勇气"、"自信乐观"、"尊敬对手"、"尊重自杀"等四方面的共同点,并总结了"硬汉性格"和美国牛仔文化、"亮剑精神"和中国侠义传统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论<诗经>的民族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经济、哲学、制度、宗教、心理、美学等各个层面对《诗经》的民族文化背景做了分析 ,并得出结论 :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民族文化化育了《诗经》这部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作。《诗经》是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上结出的硕果 ,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 ,而且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段奕宏以往所塑造的角色多半给人以硬汉的印象,不论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袁朗、《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还是《西风烈》中的向西,都粗犷而不乏柔情。这次,《大连故事》中的鲁长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继续硬汉下去?段奕宏说:"硬汉是硬汉,但硬汉的硬法可有许多种,不可以随意贴标签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当代社会思想还是具有无穷的魅力。《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和谐社会理念、以人为本思想、与时俱进精神等,对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其文学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纵览雨果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和所写著作, 他留给人们的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性光辉. 本论文就雨果的三部著作《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及《九三年》 展开深入的研究, 剖析其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肯定雨果对人道主义思想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她们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成长小说角度对玛丽雅姆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灿烂千阳》中主人公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坚韧、顽强、决不放弃的精神,这种人性的光辉犹如一千个灿烂千阳一样,照耀着这片土地的人们,激励着他们顽强成长.  相似文献   

8.
彭小晶 《发展》2008,(11):124-125
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作者塑造的桑提亚哥没有简单重复以前其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基本特点,而是深入挖掘,独创一格。他运用象征手法、巧妙的细节描写、简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编织出一个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生中最完美的具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与前期作品中的主人公相比,桑提亚哥对命运的关注显得更为积极,对人生生存的理解也显得更为彻悟;不仅在顽强拼搏中显示出非凡的意志毅力和崇高的人格,而且具有更为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而不败的英雄。本文拟从有关细节入手,分析讨论环境和人物设定在《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运用。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秋灯丛话》《觚剩》中所涉及的"戕虎的独角兽"本名为駮,出自《山海经》。古代文献在駮这一名物的使用上较为随意,出现了与其相关品名交错使用的现象。駮能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并在清代小说中写得较为成功而且集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秋灯丛话》《觚剩》中所涉及的"戕虎的独角兽"本名为駮,出自《山海经》。古代文献在駮这一名物的使用上较为随意,出现了与其相关品名交错使用的现象。駮能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并在清代小说中写得较为成功而且集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解读了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该作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声和表现主义文学的非凡之作。卡夫卡用冷静客观的笔调将令人震怖的事实貌似漫不经心地讲述,正是冷峻的表达形式和惊惧的思想感情间形成"和谐的拗怒",这种巨大的张力增强了文学叙事的真实性也加深了悲剧意蕴。《变形记》深刻揭示了"人的异化"主题,并延续了"死亡"主题。在卡夫卡笔下,这个世界就是一座坟。  相似文献   

12.
于震火了,依靠在《五号特工组》中对马云飞这一角色的出色刻画,使观众记住了那个头戴礼帽、动作潇洒、举止另类的中国特工,记住了那个虽然不帅但形象硬朗的"真男人"。在奶油小生泛滥、中性美男成灾的今天,这种"硬汉"形象也正是荧屏所稀缺的。看过该剧后曾有人断言,30岁以后的舞台将属于于震。  相似文献   

13.
李雅琴 《发展》2013,(10):84-85
作为现代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让塞林格一举成名。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茫、困顿、彷徨、叛逆,深刻地剖析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精神危机。从积极的探索到无助的守望,并在追寻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顿悟和思想上的巨大转折。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对于新生代的青少年而言,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圣经》以及基督教的教义对英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力遍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伦理、法律、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了解英美文明与文化。本文探讨《圣经》与英语词汇、习语、英美文学、英美节日的关系以及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有很多硬汉式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都体现出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他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绝望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成为男子汉,在逆境中展现着他们的镇定、勇气和坚强。《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李英甫 《魅力中国》2010,(30):95-9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一部“红楼”,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为女性张目,为女性呐喊。《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老舍与沈从文小说共处颇多,该文通过对其各自代表作品《老字号》、《断魂枪》和《边城》、《长河》的解读探讨其共性,即表现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精神,隐秀含蓄的文体特色,赋予主人公以神性及结尾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可知,从而让我们感受两位文学大师对民族忧患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金寨县是革命老区县.我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金寨精神.这种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信念坚定,矢志追求:不畏艰难,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自力更生,扎实苦干等方面.多年来,我们就是靠这种精神,走出了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经济要振兴,精神要振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继承和弘扬金寨精神作为脱贫致富的  相似文献   

19.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讲话中指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也强调: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精神力量中最深入最持久的就是理想、信念和信仰.接下来,笔者拟将谈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内涵、当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老舍与沈从文小说共处颇多,该文通过对其各自代表作品《老字号》、《断魂枪》和《边城》、《长河》的解读探讨其共性,即表现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精神,隐秀含蓄的文体特色,赋予主人公以神性及结尾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可知,从而让我们感受两位文学大师对民族忧患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