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二元经济视角出发,以重庆市部分区县5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三种类型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并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金融需求与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农村供给者、需求者及政府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提供针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确立正确的区域金融需求,加快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创新,推动资源要素更好更快向农村转移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 ,金融供给怎样决定于金融需求 ,金融供给怎样推动金融需求 ,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怎样趋于平衡 ,这些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研究报告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区域两个角度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金融需求的变化 ,然后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状况进行了总结 ,最后探讨了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互动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金融创新在我国开展后的货币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需求与供给"两不足"的现象,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有必要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在国家宏观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普惠金融发展也步入新阶段,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政府监管错位、征信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均阻碍了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或发展。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现状、剖析农村金融供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信用及产权制度四个维度对普惠金融的运行障碍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的运行原则提出相关改革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突破运行障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已出现大众化的趋势,但当前由于司法应对能力的客观不足导致对民众权益保护力度不够,因而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司法提出了现实需求。面对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司法必须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司法感性与司法理性、法律适用与民意影响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同时要求法官必须外兼"三情"与内修"五化"才能确保公正、安全和最大化地保护社会民众的金融权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国外金融发展权制度实践方式和特点,对国外制度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外在金融发展权制度实践中,重视农村地区、农业领域发展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特别是弱势金融消费者保护;并且,国家干预以及法律制度在金融发展权制度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结合我国金融发展权制度发展实际,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在我国,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融资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正规金融部门。论文从农户金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民间金融契合农户金融需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宜昌农村地区在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出现了金融供给趋于多元化、需求重点领域突出等特点;农村金融供求之间存在着区域间不平衡、金融需求迅速扩大与金融改革滞后、金融需求类型增加与供给方式有限、金融供求扩大与配套机制不足四个主要矛盾;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应有政策倾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改革进取等多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普惠金融主体的需求,其中农户的金融需求和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增加,现有贷款门槛高、利率高、额度小、期限不匹配;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企业融资各项收费较高、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逐年下降.其原因在于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诸多挑战、金融知识和政策匮乏、农村金融服务依然薄弱.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一是畅通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渠道,二是减轻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三是加大对农户、小微企业的金融知识普及,四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质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客户需求因时而变。要求现代商业银行与时俱进。本课题依据现代营销学理论,立足分析客户需求,从响应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顺应客户需求,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三个方面设计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公司客户需求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对金融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是依靠金融供给侧条件的约束来实现的,因此,金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有些问题属金融供给侧的原因,有些系金融需求侧不足造成.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奔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原则,将金融需求管理置身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布局下,紧扣经济双循环目标实现主题,对金融需求管理由被动式转化为主动式管理,对金融需求进行平台化、线上化、综合化管理,着力解决金融需求中的难题,以此来提高有效的金融需求,实现有序的金融需求,保持有度的金融需求,从而推动金融供需双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0,(9):81-81
马德伦:绿色金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指出,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动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针对发展”绿色金融”,他提出五点建议: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更新服务理念,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强政策扶持,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新智 《上海金融》2004,10(1):16-19
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至今仍快速发展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对货币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减弱了对货币的需求并使货币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下降,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金融创新还通过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金融创新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广泛影响,进而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产生较大冲击。使其功能减弱或失灵。这一切都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形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蔡熙华 《河北金融》2012,(11):13-15
本文以河北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现场调查与非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分析了农民合作社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金融需求特征以及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供给对接障碍,从金融创新的视角提出了支持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个人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亮点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个人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给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国际上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的有益经验,对自己的个人金融产品进行完善、整合并加以创新,从整合性营销的角度构建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个人金融产品结构,重视培育自己的优势品牌产品;同时,加强产品组合创新工作,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高个人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公司客户需求变化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质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客户需求因时而变,要求现代商业银行与时俱进。本课题依据现代营销学理论,立足分析客户需求,从响应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顺应客户需求,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三个方面设计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公司客户需求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绿色外向型农业是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金融对绿色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绿色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通过分析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绿色外向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金融体系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提出金融支持绿色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艳 《金融纵横》2012,(11):14-21
金融创新具有促进金融业充分发挥资源有效配置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金融业抗击风险的能力,进而增强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站在政府的角度,如何运用税收手段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命题。本文从金融创新与税收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税制现存的问题,在对国外金融税制的比较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税制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陇南徽县、成县是传统的铅锌工业县,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业在支持县域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步伐,对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在调查了解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后金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金融支持政策,以期为做好产业升级后的金融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制度重构:基于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