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啸 《财会通讯》2008,(2):73-74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审计风险”的涵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实践中倾向于第二种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不能形成和发布正确审计意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给审计风险的定义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表达错误意见的可能性。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风险在加大,进一步说是非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人员表达错误意见的可能性在加大。例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存在着严重的错报,审计人员却认为是真实公允的,从而表达了肯定性意见。那么,审计风险是不是可以完全消除或者一点审计风险都不存在呢?无论从理论还是审计实践,回答都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审计》2001,(11):7-12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资料及其他取证资料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或错误审计结论或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审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在现实中,由审计人员非故意行为所引发的风险,称之为可控风险,例如审计抽样误差、判断失误,或是被审计单位故障提供虚假资料,使审计结论与审计事项事实不符等。不可控风险则是指由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不能直接加以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引发的风险,包括被审计单位内外两种因素,外部因素即审计环境,如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内部因素如被审单位内控系统的健全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审计风险的特征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及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PA)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他的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CA)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的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不同的定义,指导不同的审计实践,带来不同的审计结果,这种结果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成本、审计效应等。与风险定义有不同争论是,多数组织都认同:审计风险都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高度相关,同其他风险控制措施相比,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占有主导的决定性地位。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委员会确定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也进一步强调了审计人员个人因素在控制审计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谓社会审计风险是指社会审计组织或人员在执业活动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或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概率。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风险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报表事实上违反了公认的会计原则或国家有关财会法规,存在着重大错误,但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表达公允,并据此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二是从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性表明其中存在着重大错误,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这种职业风险不但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给委托人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  相似文献   

7.
辛旭  郝晓雁 《四川会计》2003,(10):39-40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发表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并导致必须承担审计责任的可能性。其与国家审计风险、社会审计风险一样,也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控性及可转嫁性等特征。内审风险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其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但是,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可以采取以下八项对策防范和化解内部审计风险。对策一:树立风险意识,合理评估风险水平所谓风险意识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如何进行,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内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8.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困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高。据了解,国际事务所在不同程度上都使用的是风险导向审计,而风险导向审计因为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之前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且还需要有更多审计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人员成本会比较高。风险的观念贯穿于审计程序中每个具体的步骤,具体体现在一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对既定的程序进行重新评估。因此,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话,必然会加大审计成本。  相似文献   

9.
一、审计风险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审计实践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合乎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一旦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就会导致某种不良后果,因而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对象中存在重大缺陷,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发表不当的审计意见而导致其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只有认真分析、恰当评价,才能规避风险,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理论分析出发点。国家审计风险与社会审计风险存在实质性差异。国家审计风险具有风险评估外在压力不足、经济业务活动微观查处责任等特征。从舞弊动因出发,国家审计风险由错误风险、舞弊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应用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应在分析建设项目参与各方舞弊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的综合角度考虑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相似文献   

12.
张冰 《甘肃审计》2003,(12):11-11
审计风险,即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探索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其目的就是保证审计质量,以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本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谈谈以下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审计分析方法是审计人员经常采取的工作方法之一。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方法对审计对象各环节所揭示、分析的程度不同,所得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及风险性也不同。有的审计人员善于运用分析方法,能够揭示被审单位存在的实质问题,而有些审计工作常常停留在经济活动的表面现象上,缺乏对审计对象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的审计结果往往是肤浅的,致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极有可能带来审计风险。所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一、审计风险概述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甚至做出错误判断,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等。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发生的违规事件就揭示了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塑造审计人员的公正形象,已成为审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一)外部因素1.相关法律不完善,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在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法律诉讼中,事务所与法官对法律依据存在分歧及争执,将会增加的执业风险。我国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5.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吴芳 《财会通讯》2004,(10):43-44
审计失败即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审计准则而导致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认定为审计失败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从审计结果来看,出具的审计意见是错误的;其次,从审计过程来看,没有遵循审计准则。这两个条件应是因果关系,即因为没有遵循审计准则,所以才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审计工作即使按照审计准则进行,也可能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这是由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的,即由于审计风险总是存在的,所以,发表错误审  相似文献   

18.
应宏亚 《工业审计》2004,(4):24-25,23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责任的风险。明确这一概念必须清楚,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是审计风险产生的主体,审计风险的本质表现为无意地发表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对审计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解释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审计实践中,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作出的审计结论与真实状况产生差异,或由于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从而受到利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都可以纳入审计风险的范畴。一、审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审计风险缘自审计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因审计方面由于易变或未知因素导致的不肯定状态,它可能引起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审计人员判断结果背离,因…  相似文献   

20.
思路是思考的线路。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审计思路是寻找会计错弊的思维路径,审计方法是发现会计错误的具体程序。审计思路是审计方法的基础。不同的审计思路会产生不同的审计方法。正确的审计思路和方法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错误的审计思路和方法不仅影响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而且给审计人员带来巨大的职业风险。一、审计思路1.合理怀疑假设。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初期,应假设被查单位的会计资料和有关业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存在不真实、不合法的情况,只不过尚不知其具体表现形态与存在于经济业务的具体环节。被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