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是采取增量出售还是存量征税方式,土地收益始终都是各国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地方政府获取土地收益的手段、方式及获取后用途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委托所有者和公共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土地收益的分配,通俗说就是以地生财。土地财政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土地资产收益,在我国,政府出让的只是土地使用权,而非土地所有权,因此,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地租。二是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如房产税、物业税、财产税等等。因此,土地财政既包括土地出让获得的收益,也包括土地上的不动产带来的税收,其根本目的是为地方政府的建设性支出融资。 相似文献
2.
在“经营城市”的响亮口号之下,“经营土地”的热潮似乎在各地兴起。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的口号下,兴起了“卖地风”,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亩,其名义五花八门。在经营土地背后,一些地方政府向土地管理部门直接下达年度土地出让指标,以求完成财政创收任务。以非市场化的方式低价征地,高价出让,已成为不少地方创造政绩、增加财政收入等的萤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4.
对以地融资模式发展历程的重新梳理将有助于加深理解土地的融资功能.本文利用城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上述模式的演进展开了探讨.研究发现,随着2011年起土地出让成本的上升,扣除成本后的土地出让净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1/6左右,因此土地财政贡献率的传统测算方法是不准确的.即便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征收通过提供大量的优质抵押品,缓解了高速发展阶段的信用饥渴,并导致了全社会对土地金融的愈发依赖.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而土地金融通过杠杆效应加速了资本积累,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因此,当前以地融资模式的内涵已从土地财政转变为了土地金融.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状况入手,利用收集的数据与相关指标估算并描述了湖北省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湖北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现状及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探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支情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状况入手,利用收集的数据与相关指标估算并描述了湖北省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湖北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现状及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探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支情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配置机制,再加上其土地制度的设计几乎没有历史包袱,是最接近"理想"条件的产物,使美国土地市场以及相关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并具有吸收泡沫的一定深度和韧性。土地资源通过金融体系与资本密切结合,使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了有效支撑。但是,美国金融监管对土地开发与信用扩张之间强正反馈关系警惕不足,历史上反复出现土地或房地产投机引发的资产泡沫;美国农业仍存在过度补贴和补贴非市场化的问题,对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形成制约;美国的土地征用、分区规划等政策工具使用也曾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大量出让土地资源,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对巴彦淖尔市“土地财政”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的土地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对土地资源控制加强,矛头直指所谓的“圈地运动的工具”——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之争越演越烈。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矛盾的根源并不在于这两者之间,而在于现行财政体制、土地相关制度等方面。笔者从财政学角度分析认为,财政收入体制的改变是地方政府随意批租土地的诱因,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缺陷是地方政府随意批租土地的根本;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真正的现代市场化金融制度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以及滞后性等主要特征,但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无论从制度存量和制度增量的创新,还是金融总量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增强,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从改革取向看,中国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变迁、金融产权制度变迁和金融调控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13.
14.
正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从土地开发及其相关领域所获得的税收收入和公共产权收入。在近几年房价高涨的情况下,这两块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进行借债等融资行为的推动力之一是普通的税收不足以支撑地方政府进行基建等市场失灵领域中的资金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6)
通过分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论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须重构地方政府竞争体系,转换政绩考核标尺,发展地方主体税种,运用硬化预算约束等措施来"校正"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并进一步改革土地征收和出让制度,这样方能杜绝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寻租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与地方政府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功能与边界存在模糊之处,这为企业竞争性寻租留下了空间(Ofer,2003)。土地财政方面的寻租活动正是市场自发的产物,突显了中国强化市 相似文献
17.
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违法用地行为3.7万件,同比上升4.1%,涉及土地面积24.6万亩,同比上升10.8%。其中,已有1.6万件进行了立案查处,涉及土地面积18.8万亩。全国依法拆除违法构建物849.6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2689.8万平方米,收回土地4.5万亩,罚没款19.7亿元。(10月28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土地财政已走到尽头,如何重塑增长动力至关重要。做客岭南大讲坛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教授表示,随着中国土地建设周期的告一段落,接下来如何重塑城市的增长动力将至关重要,未来如何改正税政结构,将是关键所在。(7月1日《南方都市报》)土地财政走到了尽头不是个新话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多年前就指出,目 相似文献
20.
曹霄琪 《金融经济(湖南)》2011,(11):3-5
研究地方财政体制变化,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危害以及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对策。研究结果:(1)土地财政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巨大作用;(2)在地方财政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完善地方财政体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研究结论:为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土地性相关收入的分配,保证财政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