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险的“国进民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点2009年经济大势,“国进民退”绝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从航空、钢铁、房地产到煤炭等领域,新一轮“国进民退”大有潮涌之势。特别是在土地市场较为冷清的一季度,国资背景的企业几乎包办了所有高价土地,而山西私人煤矿集体“被国有化”更是将“国进民退”推向了高潮。人们不禁要问:如何解开缠绕在“国进民退”头顶的疑团,为那些“受伤”的民营企业开副药方?  相似文献   

2.
刘业进 《西部论丛》2009,(12):30-31
“国进民退”浪潮来势汹涌 2003年以来,在钢铁、煤炭、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一股国企业收购、并购鼋组的势头,到正在过去的2009年达到高潮。最近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举行“‘国进民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指出,自2003年开始,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造就了持续至今的“国退民进”。王小鲁表示,  相似文献   

3.
《首都经济》2009,(10):23-24
“不要太在乎现在的国进民退,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有时候是国退民进多一点,过一段又会表现为国进民退多一点”。不久前,万科董事长王石首次对房地产业“国进民退”发表其看法。今年5月以来,随着各路央企“地王”频频光顾,北京地产界“国进民退”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十余年来对北京投资贡献占据半壁江山的房地产业,民营企业一统江山的辉煌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相似文献   

4.
“国进民退”的学术论争及其下一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少数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2009年这一现象变得更为明显。国进民退并非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受国有企业过多的留存利润、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央国企的支持等体制性因素扭曲所致。因此,国进民退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进,还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优化、金融风险和增长方式的转型等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防止国进民退,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划定其必要的经营范围。  相似文献   

5.
李斌 《新财经》2009,(12):90-94
进入2009年,“国进民退”几乎成了一股潮流,民营航空公司不是被收归国有,就是被国有航空公司挤对得没有了生存空间,落得破产的境地;山西煤炭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不容商量,不许讨价还价,让“煤老板”焦头烂额;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钢铁业,在经历了全行业亏损的阵痛后,也在进行着行业整合。期间,也出了不少怪事:著名“铁本案”的主人公戴国芳在经历了四年的牢狱之灾后重获自由。就在戴国芳出狱前几天,巨亏的国企山钢集团收购了盈利的民企日照钢铁,尽管日钢集团董事长杜双华百般反击,仍没有阻止让日钢被收购的命运;房地产业在经过了一段低迷后,2009年,楼市回暖,“地王”重现,大部分“天价”地块被“国”字头房企拿走;因国企三鹿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而名声扫地的蒙牛,却借着“国进民退”的潮流,以保护民族品牌的名义引进中粮,牛根生顺利退出。  相似文献   

6.
种昂 《民营视界》2009,(6):14-16
虽然日钢名义上进行了“国进民退”的重组。但实际上仍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延续民营企业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7.
何袆男 《浙江经济》2009,(15):27-27
一场规模宏大却越来越高调推进的“国进民退”行动,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激烈演绎着。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都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担忧中国经济过去改革取得的市场“硕果”会因此而被腐蚀。而这场“国进民退”行动,也在中粮集团以61亿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权的事件中经历了一波高潮。虽然就该收购本身来说,是一起正常的商业并购活动,但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快讯》2010,(5):35-36
近几年,国有资本进入竞争性行业的势头越来越猛。132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0家进入房地产行业,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20%,“国企地王”引发房地产业“地震”;煤炭、钢铁、民航、乳品等行业的国企收购民企也在兴起。竞争性行业“国进民退”的国有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一倾向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周刊》2010,(5):35-36
近几年,国有资本进入竞争性行业的势头越来越猛。132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0家进入房地产行业,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20%,“国企地王”引发房地产业“地震”;煤炭、钢铁、民航、乳品等行业的国企收购民企也在兴起。竞争性行业“国进民退”的国有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一倾向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0.
开端于2009年的国进民退质疑已演化为论战,并在今年的3月进入高潮。只要有国有资本介入的每一桩并购重组事件,似乎都成为了国进民退的有力例证。国进民退,究竟是一个伪命题还是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那些老是要搞国有化,老是要以国有企业吃掉民营企业的人,我倒要问一句:同志啊,你们这样热心搞国进民退,就不怕经济崩溃吗?就不怕饿死人吗?  相似文献   

12.
当前蔓延全国的国进民退现象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的就业、分配、产业结构失衡与机会不均等问题,使民主与法制倒退,最终有可能导致现代化的夭折。只有深刻认识到当前国进民退的逆市场化本质以及国进民退产生的社会根源,充分认识利益集团对改革方向的误导以及对现代化造成的严重危害,我们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逆转当前的国进民退,打破利益集团对资源的垄断,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推进市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进民退”逐渐成为国有经济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项高风险的资本经营活动,由于并购方没有充分考虑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而败走麦城的案例并不鲜见。本文以德隆集团的并购重组为例,从并购方的角度,阐述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风险的产生与控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晟 《民营视界》2009,(6):18-19
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举行“‘国进民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就“国进民退”阐释了各自的观点。专家们普遍认为,“国进民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表现出了担忧。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新财经》2010,(2):70-70
2009年,最惹人争议的话题除了房地产,还有国进民退。有专家说,国进民退是各经济体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普遍现象。但是,中国的国进民退一旦成为大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是否要毁于一旦?追求规模、追求集中度的做法是否能真正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请专家来解答。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有了恢复性的增长。在“国进民退”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却能够逆势增长,开拓出新局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下,万科逆势大幅度增长,销售收入一举过千亿;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政府招商与国有企业非理性投资背景下,非国有经济发展呈被动状态,再次引发了政府、企业以及理论界对国进民退问题的激烈讨论。经济转型中计划经济调控手段存在引发国有企业的寻租行为,产生对产业、市场以及信贷资金的挤出。国进民退蔓延容易造成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度性歧视和根除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市场行为,是解决国进民退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因国进民退是否存在引起的话题:经济产生的问题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吗?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赚钱目前,一场讨论正在进行,围绕的话题是存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的负责人前两天公布了数字,特别说明不存在国进民退的趋势,这在我看来是非常积极的信号,表明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客观结果居然是,民营企业,尤其扩张速度比较好的民营集团,或多或少面临一场生存的危机;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垄断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地位得到了强化,利益得到了保障。“国进民退”只能使中国建成权贵式的市场经济,这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浙江经济》2009,(10):8-8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内重组大潮并不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国有企业正存充分利用政策、资金优势和民营企业困难的机会,加快兼并重组进程,而对于民企来说,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不得已的选择。——《安邦每日经济》日前撰文称,重组大潮下“国进民退”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