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2011年放缓了增长速度,市场经济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以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为研究对象,选择利率作为我国中介目标,从而得到构建合理的利率结构、完善金融市场改革机制中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3.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从实践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很大的离差,在稳定价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降低。从历史角度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趋势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替代和综合;而与传统政策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恰恰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正是由于此,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4.
试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从传统理论角度、从金融创新角度、从我国具体实际角度论述了如何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现行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存在的问题,指出货币供给量内生性的存在和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正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地位提出严酷挑战。最后给出本文的政策建议。考虑到目前没有适合的经济变量可以完全取代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地位,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否定货币供应量,应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层次、改善制度环境等手段,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单一的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并不适宜,构建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为辅和适当监控信贷总量的复合中介目标体系将是我国目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M2、GDP和CPI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1994-2006年货币供给量M2与实际产出、物价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虽然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使得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但是可以采取将中介目标进行定期调整的办法提高中介目标的政策效果。所以,当前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单一的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并不适宜,构建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为辅和适当监控信贷总量的复合中介目标体系将是我国目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31-36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大致经过了利率→货币量→以利率为主导的价格型目标体系的发展过程。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回顾和分析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及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旨在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规律,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自199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引发了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合继续充当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通过分析货币量目标低效率的原因认为,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否定.当前宜不断完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大思路
(一)中介目标法框架下的中介目标选择
自从中介目标出现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以后,理论界对于选择哪些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探讨便没有停息过,起初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于选择一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设立单一的中介目标制度。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然后通过对国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的考察,分析了中国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争论和实践,最后讨论了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在当前基本上还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在逐步下降,对于这一点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而利率和汇率又不具备充当主要中介目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还应该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中介目标,但也要做好放弃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和中介目标转型的准备。在目前继续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怎样提高它的有效性呢?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仍具备合理性,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同时,由于利率形成机制并不完善,利率暂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直接中介目标,而以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中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将金融规划思想纳入中国宏观经济决策体系,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