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3,(9)
“将来时”语法“将来时”语法课上,老师正在讲授动词的时态。他问爱琳:“你说说,‘爱’的将来时是什么?”爱琳毫不迟疑地问答:“结婚!”“只有我没笑”老师常在课堂上教育大家说,当看到别人的缺陷和不幸时,千万不要嘲笑。一天,小布朗对老师说:“今天校园里有一个孩子掉进水坑里,大家都大笑,只有我没有笑。”“你做得对。”老师表扬道,“是谁掉进了水坑里呢?”“是我。”布朗回答。看到数字我看见丈夫站在浴室磅秤上拼命缩着肚子,以为他想用这个方式减轻重量。我说:“我看这么做恐怕是没什么用!”“当然有用。”他说,“只有这样我才能看到数…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方正集团的奠基人与开拓之一的王选老师走了。我亲自目送他离去。但我无论如何无法让自己相信:王选老师真的走了!为了纪念王选,我写了一篇《王选不走》.我发自内心地认为,王选是方正集团持续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王选是方正永远的精神领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4,(10)
条件足够陈福不敢当面向他的女友求婚,只得在电话上作远程试探。“阿梅,我得了500万元遗产,一座别墅,一辆汽车,还有一艘游艇。你愿意嫁给我吗?”“当然愿意了,最好我们明天就结婚,对了,你是谁呀?”看展览一对夫妇在博物馆里观赏艺术作品。眼睛近视的妻子站在一幅作品前大声地对  相似文献   

4.
汪洋谈民营经济发展“此次到洪崖洞考察调研,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民营企业的‘施肥’问题,而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打什么‘鬼’?就是要打阻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落后观念的‘鬼’,打一些机关部门缺乏服务意识的‘鬼’。”“只有打掉了这些‘鬼’,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为重庆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投资不是为了赚钱? 唐翔千关注着中国政局的变化,忧心如焚.从澳大利亚回来就直奔新港中心,找到刘述峰劈头问道:“那件事怎么样了?” 刘述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怎么样’啊?” “就是那个承包协议呀!什么时候签字呢?” 刘述峰惊讶地看着翔千:“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人家都往外跑,你还一个劲地要进来?”他心想,你真要办工厂赚钱,全世界有大把地方可选,马来西亚、新加坡都不错嘛!  相似文献   

6.
漫画与幽默     
到底谁的错医生:真怪哩!我刚给你看了病,想开处方,可不知咋搞的,我的笔怎么不见了?病人:大夫,在我的胳肢窝里夹着呢!医生:怪不得的,你把笔藏起来想干啥?病人:大夫,对不起,是你叫我把它夹起来量体温的。文学家与小偷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一生潦倒贫困。一天,他写作到深夜。一小偷光顾。巴尔扎克看到小偷到处乱翻,便对小偷说:“我白天都翻不到钱,你夜里难道能翻到钱吗?”猩红热传染一男子给医生打电话:“大夫,我儿子得了猩红热。”“我知道了。昨天我去看过他了。把他隔离,别与家人接触就行了。”“哎,您不知道,他吻了女仆。”“噢,太不幸了。…  相似文献   

7.
《发展》1996,(8)
炎黄子孙重“名”,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夫子曾郑重其事地告诫他的弟子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于是人们称作事名义正当、理由充分为“名正言顺”;为人作事,追求“名实相副”;为官的总想“名垂青史”,政绩卓著,“美名远扬”;舞文弄墨的也神圣地把自己的行当称为“名山事业”。没有听说过哪个学生愿意“名落孙山”,更罕见有人想在当世“臭名昭著”,于后世“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8.
《老区建设》2011,(19):63
A纪念日嫁给他时才19岁,到结婚20周年时,我满以为他会记起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那天晚上他说:"你知道吗……"便停了口。我高兴地想,他终于记起了,一心等着他说下去。哪知,他接口便说:"我养你比你爸养你还多了一年。"  相似文献   

9.
俞玮婷 《沪港经济》2012,(10):80-80
相识 整个谈话中,刘洪喜这个中年男人不停地抹眼泪,在他看来,天,已经塌下来了。“假如没有儿子要照顾,我已经了无生趣。”刘洪喜说的“天”,就是他的妻子宋幸。这个陪伴他24个年头的女人,如今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两年了,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10.
"原来你是护士长啊!"躺在输液床上的老人王大爷对一直为他细心护理的郭霞护士长感叹的说道.王大爷因患偏瘫病这些天,一直寻思着要向护士长夸夸这位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技术熟练的"好护士",可他万万没想到原来"好护士"就是护士长."我一直以为护士长就是管护士的,你也干照顾病人的事啊?王大爷不解的问.这就是天津市河西区东海街社区卫生中心输液室的郭护士长,一位没有护士长"架子"的护士长.  相似文献   

11.
在一代女杰向警予的故乡,人们纷纷传颂着一个学农爱农护农人的故事。这个人就是溆浦县种子管理站站长黄晓平。他今年33岁,身材中等匀称,脸庞方正,浓眉隆鼻,双眼锐利,一副坚韧不拔的气质。自从他1981年考入农校农学专业后,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0多年来,他为了大地的丰收,铁心于农,谱写了一曲“恋农情结”的青春传奇。 潜心学农,如痴如醉不间断 1991年8月的一天中午,酷热唯当。室外,赤日炎炎;室内,热浪滚滚。 黄晓平赤着上身,正捧着农学书籍潜心阅读,汗流浃背。此时,妻子清点好他到长沙出差的东西后走了进来,习惯地给他揩了把汗说:“晓平,我们结婚两年了,你没给我买过一件衣服。这回你到长沙,一定给找买两套合身的回来。”说着,把300元钱塞给了他。 “好!我一定记着。”黄晓平爽快地答应了。 三天后,长沙袁家岭新华书店。黄晓平正在科普书柜前细心查找。这是他的习惯,每到大中城市,办完正事后,都要买一些农学方面的书籍。这回,他一下子挑选了早就想买而至今没有买到的十几本书。一算金额,要300多元,如果买了,带在身上的钱就  相似文献   

12.
当听到“方正”二字时,你会想到什么?是电脑还是王选? 当年,北大方正集团(下称方正)凭借王选及其团队研制出的激光照排技术闻名于世,其PC业务也一度在国内PC市场上位居领先地位。但今天的方正,似乎与人们原本认识的方正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猎头与猎物     
李勇 《东宇经纬》2001,(4):24-26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一个联系颇多的朋友突然之间在你的视野中消失,又突然出现在你眼前,并递过一张全新的名片——公司的名头变大了,职务由主管晋升为部门经理,薪水翻了一番……跳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问题是好事怎么落到他头上的?你问他,他会神秘地说:“猎头。”如今,在白领阶层中,人们私下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除了跳槽,大概就是“猎头”了。“猎头”这个词频频出现,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猎头”已成气候.  相似文献   

14.
“你已经做了500个了,别太拼命了,当心伤着肚子里的孩子。” “没事,我感觉很好,还能坚持。” “不行,你必须去休息了,到沙发上躺躺去!” 被劝去休息的,是乐清德力西股份公司小型厂的女职工杨莉兰,她已经怀孕7个月了。而督促孕妇休息的,不是杨莉兰的家人,而是车间主任宴国军。自从厂里出台了怀孕女工管理规定后,他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照顾孕妇”。  相似文献   

15.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高会副理长王选同志以他在“告别铅与火”的这场技术革命中的巨大  相似文献   

16.
影评     
《走向世界》2015,(17):110
《咱们结婚吧》导演:刘江主演:高圆圆姜武李晨郑恺类型:剧情爱情上映时间:2015-04-02剧情介绍:一座城,四段爱。与剧版不同,电影中风格迥异的四对情侣演绎了四种不同的爱情,姜武与高圆圆上演“暖大叔与女神”的童话,李晨和郭碧婷将展开“意大利的爱之旅”,郑恺和陈意涵演绎“恐婚男面对逼婚女”,刘涛与王自健则变身“霸道女王和居家小男人”。咱们结婚吧,你将拿出怎样的心,去交付那个陪你走完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17.
提起王选,你先掂掂这些头衔的分量:中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土,第三世界科学院学士,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你再掂掂这些荣誉的分量: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中国十大专利发明创造金奖,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表彰项目特等奖,首届毕升奖,森泽信夫奖,陈嘉庚技术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正是鉴于他的历史性贡献,人们称他为“当代毕升”,称他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相似文献   

18.
薛峰 《东北之窗》2013,(23):71-71
有多少人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点阻碍就放弃了梦想,又有多少人因为感情的不顺而选择了轻生。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那请你打开电视看看,有多少人在为生命努力勇敢地走下去。王选宝,或许在他失去左腿的那刻,跟你一样,想要放弃梦想,以为自己与美好的未来从此无缘,却没料想,属于他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9.
“老兄,年终收获不小吧?”“还行,不过也就一个月的工钱。你呢?”“一个整数,恐怕要比你多一个0。可我们的老总一下子名正言顺地拿了5万,这叫做兑现协议!不过我们大家并没有意见,主要是效益上去了,大家都沾光。” 每当辞旧迎新之际,年终奖便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当年的同班同学,如今一个是国家公务员,一个是公司的部门经理,他们关于年终奖的简单对话,真实地反映出了当前不同单位、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人们爱美更爱洁净。然而,有那么一些地方,却被灰尘、污垢长期霸占着,任凭你怎样摇撼,它却巍然不动。 为了那一片天地的洁净,有那么一位不服输的农民孜孜不倦,潜心研究了8年,终于攻克了人们都希望攻克的难关,发明了4项国家专利产品,被人们称为农民发明家。他,就是慈利县的普通农民、湖南省张家界得财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朱朝木。 朝木走向“朝科” 朱朝木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按照他的天资,可能会成为一个做学问的人。可惜他出生在贫困山区的贫困农民家庭,只读完了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务农了。直到80年代初,党和国家放宽了农林牧副渔产品的经营权以后,他才离开贫穷的家乡,投进了做木材生意的大潮,干起了“朝木”行当。几年的木材生意,他大把的赚钱,也大把的用钱,到1988年,他的钱包并不充实,正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改变了志向,朝着科技发明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那是1988年深秋的一天,在从大庸市开往慈利的汽车上,他认识了郴州市科委除垢防坯材料厂推销员王洪成。 王问:“你是干什么的?”朱答:“打流。”“搞推销你干不干?”“推销么得?”除垢剂。”“我不懂。”“进工厂你怕不怕?”我天不怕地不怕.还怕工厂?”“那就行。拿我们厂里的除垢剂给工厂清洗锅炉,收入四六分成。”哦。我懂了。”“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