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大到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郑百、银广夏、麦科特和黎明股份等,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等国外知名公司,小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造假现象.这些行为都给国家和企业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对投资、债权人、政府的决策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流通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会计造假就是利用了会计信息的巨大作用达到为自身谋利的目的.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性十分巨大,为了促进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如何发现、防止、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分析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源来看,经济驱动因素是导致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会计造假的失信成本过低又是造成会计造假净收益居高不下的关键.本将通过对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失信成本的分析,找出抑制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楠 《企业导报》2015,(4):156-157
会计造假行为在很多企业都有发生,不同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考虑都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使用会计造假手段来掩饰或者虚构一些财务现象,以此来为企业的领导层服务或者应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想有效的解决企业会计造假问题,就需要在分析企业实施会计造假的最终目的基础上,从当前企业会计操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将企业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列举出来,分析使用该造假方式和手段的具体环境,并针对企业财务处理中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给予对应的造假识别和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会计造假的危害,分析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了解决会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会计造假,人们就会归结到具体执行会计工作的人员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但近年来准则和制度的完善、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会计造假现象;会计界对会计造假的根源和如何遏制会计造假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探索、研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会计造假是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从内部因素来看,公司治理机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董事会没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是会计造假的根源;从外部因素来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病。全面治理财务造假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角色、证券监管、司法介入与法务会计综合构建系统化机制。在我国,财务造假的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原因,如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体制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信用危机问题,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体制问题,相关法律规范体系的配套问题,等等。然而,规范会计主体会计行为的会计制度不完备性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会计制度最基本目标是:(1)“…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三个部分阐述了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以及我国应采取的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是会计行为造成的。解决会计造假问题,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赵霞  梁天军 《企业导报》2013,(5):159-159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中要保持诚实守诺的态度,具体表现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客观、准确、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企业经营者能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实际上造成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也包括企业行为。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成本与利益的辩证关系,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会计造假往往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定义会计造假的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造假需求和供给的分析,认为造成我国会计造假现象泛滥的原因是从制度上存在着对会计造假的强烈需求和供给源。本文的结论是:降低造假的预期收益和提高预期成本,是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云 《企业导报》2013,(4):124-125
会计行业之所以存在会计人员造假,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都是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导致的,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全面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作风;端正会计人员的职业意识五大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治企业会计报表造假,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制定有关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隹则,对资产评估调账、流动资产项目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处置已评估且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防止企业利用资产评估调节利润。对并购和股权转让行为所涉及的利润确认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治企业会计报表造假,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制定有关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隹则,对资产评估调账、流动资产项目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处置已评估且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防止企业利用资产评估调节利润。对并购和股权转让行为所涉及的利润确认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公众利益与会计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民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然而在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的会计造假及美国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著名大公司因财务造假而被迫申请破产等事件中,一些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涉嫌参与。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企业会计信息危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试从企业产权、监督、培训、内部控制等方面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后,再就这些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愈来愈引起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治理会计造假,克服会计诚信危机,重建会计信用体系,已成为一致呼声和十分紧迫的任务。国有粮食企业受其行业特点决定,其会计造假表现独特。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经营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共存的特点,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交织在一起,这就使粮食企业会计造假的危害性更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的损失更直接。如果说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是企图从心理上误导投资者,那么制作假帐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则是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搜集的1994年—2004年造假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个体和群体特征进行多个层面的统计分析,并对下一步规范和治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邱林 《中国审计》2005,(5):45-47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信息行为主体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为特定利益团体或个人谋求不当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会计造假是一种国际性现象,在西方国家也并非新鲜事,在美国也已相当突出。会计造假的历史相当悠久并延续至今。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造假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利维特就已对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造假表十分担忧,并揭露了会计造假的各种常见手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会计造假现象普遍,加强会计监督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会计监督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对此,应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三方面共同改进,增强会计人员独立性,杜绝造假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愈来愈引起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治理会计造假,克服会计诚信危机,重建会计信用体系,已成为一致呼声和十分紧迫的任务。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其经营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共存的特点,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交织在一起,这就使粮食企业会计造假的危害性更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的损失更直接。如果说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是企图从心理上误导投资者,那么制作假账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则是直接从所有者衣兜里掏钱。本文结合对粮食国企的实际调查,就如何认识和防范国有粮食企业会计假账,略作粗浅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文化根源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这里面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其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达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信用危机不断恶化。文中从会计监督的基本问题入手,对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