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湛 《新智慧》2000,(16):37-38
当前,技术、知识、人力资源已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然而人力资源却长期无法在财务会计系统中得以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在性质上与传统的物力资源有着较大的差别,目前的会计计量方法与手段难以对其适当确认。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尤其是其中的自创商誉)极为相似,以至曾有人将人力资源列示为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下面,笔者就两者的若干方面作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何本芳 《新智慧》2004,(12B):44-45
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显增加。而我国传统会计对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则侧重于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在确认原则、确认范围和计量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对此,笔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福根  潘喜华 《新智慧》2004,(7B):79-80
在国家一系列有关无形资产的法规中,都将土地使用权包括在无形资产之内,笔以为不妥。建议把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特殊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为此,本拟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其理由。  相似文献   

4.
无形资产评估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将日趋多样,而对新型无形资产的估计与核算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滞后。对于高新技术公司,人力资源和网络资源价值对公司价值影响很大,因此,应适时将二者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评估。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实现会计创新,要构筑人力资源会计,拓展无形资产核算范围,构建新型会计模式,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造就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会计人员。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开发会计信息是无形资产理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和发展。科学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人力资产开发信息,确立劳动者在各会计主体中的地位,促使各会计主体有效利用人力资产,合理开发人力资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必要性入手,对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开发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信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人力资源会计确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新分支,本文将探讨。一、人力资源属于企业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资产:首先,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其次,能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最后,预期会给企。目前,理论界对人力资源争论的焦点,分析如下: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扩充了传统会计的内容,还极,但那是一种在“资本雇用劳动者”观念下。那些创新的职工股、技术股等形式都采用货币资金。随—人力资本者成为企,是企业的所有者,。但。随着直接的实物、货币“用脚投票”的方式转移风险,以,这。而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所谓专用性是指工作,人力资本者就会对该企业产生依赖,希望自己投入。因此,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可见,伴随着非人力资本者与企业关系逐步的弱化和间接化,人力资本者与企业关系却在逐步强化和直接化,并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风险承担者。由于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因而企业的收益分配也会倾向人力资本者。所以,人力资本者不仅有资格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同样有资格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二、人力资源不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需满足三个条件: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力资源方面一个新的投资回报点——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正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所谓的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一个公司的潜在的隐性价值,并能逐渐成为公司市场资本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创建可持续性发展的无形资产,同时指出社会对无形资产的关注也给专业人士如何把人力资源工作和股东利益进行有效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力资源方面一个新的投资回报点——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正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所谓的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一个公司的潜在的隐性价值,并能逐渐成为公司市场资本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创建可持续性发展的无形资产,同时指出社会对无形资产的关注也给专业人士如何把人力资源工作和股东利益进行有效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开发重心已由物质资本的开发和利用转移到以知识、信息积累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需求预测又是预测过程的重点之一。传统的人力资源预测理论存在预测精度相对较低,数据采集困难等缺点,本文试图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参考。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3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灰色系统理论,最初是用于预测国家粮食产量。本文在分析了灰色模型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当中,并对其精确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开发重心已由物质资本的开发和利用转移到以知识、信息积累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需求预测又是预测过程的重点之一.传统的人力资源预测理论存在预测精度相对较低,数据采集困难等缺点,本文试图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参考.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3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灰色系统理论,最初是用于预测国家粮食产量.本文在分析了灰色模型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当中,并对其精确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十六大的内容,旨在将十六大的精神应用到今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上.今后会计理论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会计犯罪的研究,对无形资产的研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对会计国际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会计在计量基础和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反映等方面暴露出诸多缺陷,应从完善财务会计目标,扩大资产确认范围,改进人力资源会计,变革会计计量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万乐  陈华 《新智慧》2005,(3):58-59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对外购财务软件的会计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处理是五花八门:有的计入当期费用,有的计入无形资产,有的甚至计入固定资产。其中,将外购财务软件计入无形资产是最常见的,也似乎是最准确的。但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本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数学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一日千里的发展,需要对知识资本进行准确的评估,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无形资产的评估不能说明知识资本价值,对于一些新的无形资产如雇员能力,网络系统等,传统财务会计中都不能将其予以量化记录,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知识资本评估方式是众多管理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模糊数学通过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很大程度上克眼了传统财务模型的弊端,从而为企业资本的评估开辟了新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计要素中"资产"类科目中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和会计计量的不足;会计报表局限性、滞后性、片面性问题;利润分配后可供企业支配的资金过少,净利润分配不均等问题。同时,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即关于无形资产,应适当增加无形资产的种类,全面体现无形资产的特征;关于人力资源,可通过在职人员培训;关于会计报告,可采用多重形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17.
申屠新飞 《新智慧》2005,(11):67-68
200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提出,转回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销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摊销额的差额,无需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在转回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以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两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为可转回计入损益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笔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使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的定义、分类、确认、计量等作了新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创新。根据“两则两制”的基础理论,对无形资产的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在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其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等方面,要求品牌资产、研究开发费用、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项目的确认、会计计量、账务处理的原则应该合理、合规。  相似文献   

19.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上的不足,目前我国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中尚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形资产产权交易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而传统的评估方法是建立在未来事项可预测的理论假设基础上的,不能适应具有弹性性质的无形资产,而利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则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