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柴油市场的特点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柴油生产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为主.2005年,我国柴油产量增加9.5%,至1.1亿吨;柴油需求在连续两年的强劲增长之后,呈现6.3%的平稳增长态势,表观消费量达到1.1亿吨.从消费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和农业占柴油总消费量的80%以上;从消费区域看,华东、中南及华北地区近年来约占全国柴油消费量的3/4,而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仅占全国消费量的1/4.我国柴油进口量近年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态势;广东、浙江两省柴油进口量稳居各省市前列;柴油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2005年,我国通过来进料加工出口的柴油占全国柴油出口量的比重比上年增加18.3个百分点,至85.9%;以保税仓库货物和保税区转储方式出口的柴油占总出口的比重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至13.5%.越南稳居我国柴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榜首,贸易方式几乎全部为来进料加工.预计我国2010和2015年的柴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5400万吨和19400万吨,2005-2010年、2010-2015年柴油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4.8%.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燃料油市场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受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和大幅波动的影响,燃料油价格先是大涨,后大幅回落,但年均价格高于2005年总体水平.燃料油产量由以前的平稳增长转为较2005年大幅下降6.3%,至2264.7万吨.表观消费量微增0.2%,至4801.70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在2005年同比大幅下降14.2%之后,2006年开始反弹,同比增加7.4%,至2793.16万吨.其中,广东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份额萎缩至五成以下,而山东异军突起,稳占两成之重.燃料油进口来源地出现多元化趋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口企业前六甲在全国燃料油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增至七成,地方和民营企业的进口比重开始增加.燃料油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但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下降的份额被保税方式所替代.燃料油出口量仍保持基数小、增幅大的势头.预计2007年中国燃料油需求将略有下降,表观消费量将降至47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3.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70-74,213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1646万吨,增幅为6.3%,交通运输和农业用柴油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柴油产量为11653万吨,增幅为5.5%,受柴汽比的制约,增速开始放缓。2006年我国柴油市场结束了2005年的价格倒挂,进口量猛增而出口量大幅下降。全年共进口柴油70.5万吨,同比上涨31.4%;出口柴油77.6万吨,同比回落47.4%。预计近期我国柴油的消费弹性系数将保持在0.8左右,2007年和2010年我国的柴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25亿吨和1.55亿吨。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今年前三季度锦纶行业的运行稍好于去年同期,但去年锦纶行业全年盈利的的61.07%被河南神马集团所占有。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就没有出现去年的那种比较集中的局面了,不过随着再建的锦纶FDY新生产线的陆续投产,总体上看锦纶FDY企业的效益不如去年同期。2006年1~9月产量继续增长,同比增加15.27%,锦纶进口21.16万吨、同比增加8.46%,出口同比大幅度增加21.63%,但绝对值仍然相对较小。因此,2006年1~9月锦纶表观消费量为76.19万吨,同比增长了12.81%。2006年1-9月份锦纶长丝进口总量为20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0.19%。台湾仍是最大进口来源地,进口量…  相似文献   

7.
<正>一、2013年民营钢铁回顾2013年伴随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在产量、品种质量、节能环保、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新的成就,粗钢产量达7.79亿吨,同比增长7.5%,产钢已占世界总量的48%;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3.42万吨,处于历史高位;累计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净出口4826万吨,同比增长14.7%;全年进口铁矿石81941万吨,同比增长10.2%,进口均价129.03美元/吨,较2012年增加0.72美元/吨;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7.3亿吨,同比增长8.9%;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综  相似文献   

8.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加坡石脑油现货价格跟随国际油价大涨大跌,从年中的136美元/桶下跌到年末的30~40美元/桶。2008年中国化工轻油需求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为较上年小幅下降4%,全年化工轻油表观消费量仅为3300万吨。受国内炼厂增产成品油的影响,2008年化工轻油产量下降到3371万吨,收率也下跌到9.0%。石脑油进口量虽然从2008年上半年的持续低迷转为下半年的大幅反弹,但全年同比仍下降27.7%,至77.3万吨。东南沿海地区仍然是石脑油进口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山东省进口份额达66%。石脑油出口保持连续下跌的势头,2008年为151.4万吨,同比下降13.0%。国内石脑油依旧保持净出口状态。随着2009年国内新扩建乙烯裂解装置和PX装置的陆续投产,化工轻油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预计2009年需求量约为3800万~3850万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效抑制国内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出口为主的石脑油出口,刺激国内用于乙烯裂解和芳烃生产的石脑油进口,预计2009年石脑油进口量将达到140万~180万吨。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2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汽油消费量7719万吨,同比增长8.4%;柴油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煤油消费量1824万吨,同比增长4.3%;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全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适度偏紧,其中地方炼厂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预计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76亿吨,增速将放慢至5.5%,其中汽油需求增速回落至5.2%,柴油消费仅增长5.4%,煤油需求增长7.2%。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9月产量继续增长,同比增加15.47%,锦纶进口17.30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8.24%,出口数量基本持平。因此,2007年1-9月锦纶表观消费量为85.6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